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传播问题研究

2021-03-08韩俊霞张晓鹏

公关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农村

韩俊霞 张晓鹏

摘要:加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首先就要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彻底,但由于受到城乡经济的发展差距、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要进一步优化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的传播环境,利用互联网等途径,通过提升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度和认可度,以加强农村地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农村 意识形态领导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人民群众认同、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身观念,并将其转化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让所有普通群众都能接受。加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首先就要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彻底,但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要进一步优化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的传播环境,通过提升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认可度,来加强农村地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待提高

基层领导者在人民群众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所以领导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在农村地区,领导层也存在着复杂的问题,一部分领导干部年龄较大,虽然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还较为欠缺,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很小。还有个别领导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嘲笑和叛离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好感。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实际上,一些党员干部不仅没有发挥正能量的示范作用,反而适得其反。例如,个别领导干部表现在“口头信仰马克思主义”,却做出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行为,无视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社会公仆”观点,官僚主义习气浓厚,如有的党员干部践踏马克思主义的“廉价政府”主张,大肆贪污受贿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严重败坏了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的理论威信。打铁先要自身硬,广大党员干部如果自身都不学不懂不信不用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够说服人民群众。

(二)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相差较大

农村的群众知识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较多的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中老年人,他们不关心国家动态,更不理解意识形态工作是什么,他们只关心生活的柴米油盐,闲暇时间也是聊一些生活家常,他们平常也会感叹生活的美好,但并不知道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奋斗而来的,但对于马克思主义几乎避而不谈。剩下一些人虽受过一定水平的教育,了解基本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能够认识到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才得来的,但他们的了解也只是局限于理论层面,并不会结合实际。还有一小部分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完整认识的青年大学生,但多数大学生在农村的时间有限,尽管有时候身在农村,他们也不会去主动地讲解马克思主义,因而也起不到真正的宣传作用。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不同,大部分农村居民对马克思主义表现出无知和懒散,自然对于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传播就提出了挑战。

(三)复杂的网络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自媒体行业逐渐兴起壮大,各种各样的新鲜内容也随之出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抖音”“快手”等娱乐APP的流行,成了人民群众茶余饭后消遣的方式。在农村地区也是,人们闲暇时间不仅看视频,也会作为原创者上传一些视频,可见新媒体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但由于管控有限,不少反动势力利用这一途径传播各种错误思想,促进了其他社会思潮的渗透和蔓延,使用者更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极大地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人民群众的意识本就薄弱,选择也相对自由,就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

在农村地区,还有一个较为复杂的情况就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西方教派的影响。在农村这些组织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活动时间,平时也接受村委会的领导,看起来他们的活动并不违背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些人们的思想。在日常交谈中他们传播“主”领导下的生活有多幸福,有些人会出于好奇心去了解西方的这些意识形态,甚至会和信徒一起“做礼拜”,自身的思想逐渐被侵蚀,而且其他人也觉得这样的事情无可厚非,这对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广泛传播形成了极大的阻碍。

二、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传播

(一)加强宣传队伍的建设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普及和宣传,都离不开从事理论生产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在农村地区,能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建设者的人并不多,只有基层群众干部和少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众,所以要抓紧这“关键少数”,从而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

加强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自身知识过硬,才能给人民群众做榜样。近年来各级干部都在深入学习系列讲话和各种主题教育,但对于农村来说,力度相对较弱,要想增强领导干部的精神觉悟就要先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也要兼顾学习的稳固性,定期对农村这些领导干部进行测验,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确保这些领导干部能“带好头”。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同时,也要兼顾农村其他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员和有重大影响力的群众。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越来越多的教师到农村去,他们承担起了扶智治愚的责任,这些乡村教师也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他们也可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传播的主要力量。还有一类人就是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有些没有受过教育的村民非常的固执,甚至根本不接受领导干部的教育,但他们对于一些在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还是比较尊重的,对于较为固执的村民的教育问题就需要这些德高望重的人来帮忙。

在农村地区,青年大学生也是关键的一员。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党团活动,他们有正確的判断,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可以在假期好好利用这些青年大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传播和影响。

(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宣传内容

1.广大人民群众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落地生根的关键

广大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基础的主体,也是人数最多的主体,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普通村民看来可能是遥不可及、高深莫测的,“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所以要“因材施教”,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相联系,对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教育、养老、医疗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从而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魅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依赖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同时更贴切中国人民的生活,在农村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宣传,可以增强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

2.话语是理论的外显形态,不同的语言表达的效果不一样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其特有的话语体系,要想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必须对原理论内容进行加工总结。政策贯彻落实出现问题往往也与表达有关,在向大众宣传理论的时候,要结合生活实例,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话语模式來阐释科学理论。例如习近平提出“两山论”“扣子论”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大众化的话语例证,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传播的时候就可以广泛应用。

(三)合理利用网络媒介

首先,要利用网络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形式,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研究,研发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改变过去“灌输式”的形式,让人民群众主动接受和喜欢。在这方面《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通过综艺节目的形式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带动全民重温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方面也曾做过不错的尝试,动漫《领风者》就是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伟大尝试,在B站首播受到了很多青少年的喜爱,也通过这个小动漫,让青少年对书本上那个“沉闷”的马克思有了改观。所以更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形式来适应农村普通大众的喜好,同时也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其次,要加强网络环境的管控,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人们选择的空间也很大,所以要正确引导人们的选择。网络平台应该认真甄选适时适宜的理论内容,以简洁、正面的方式实现理论的有效宣传,并且要随时关注这些内容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效应,及时下架不合适的内容,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使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效果达到最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针对对象是广大群众,但客观的讲,在当前阶段要实现普通群众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人民“学、懂、信、用”,马克思主义的难度仍然很大,所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这些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1]牛海,刘诗铭.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轻”传播[J].传媒,2019(18):94-96.

[2]孙珊.基于人民需求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70年四重实践路径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9(03):41-47.

[3]路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动力与路径——学习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研究,2019(02):8-15.

[4]孙慧娟.全面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人民论坛,2018(35):110-111.

[5]马福运,张聪聪.浅析大数据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应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09):103-107+109.

[6]刘明明.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体差异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8):51-53.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战场在哪里
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真谛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