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欠佳的归因分析

2021-03-08田世宏

公关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效性

田世宏

摘要:罗曼·罗兰曾经指出,理想与热情,是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多元化时代,坚定不移的推进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高于天。而纵观当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却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多元化时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入侵与泛滥冲击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对良策削弱了实效性。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手段的发展更新滞后于多元化时代新媒体传播的新要求;思政课教师队伍执教水平与能力的不足成为制约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一大“短板”。只有深入分析多元化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欠佳的原因,才能创造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多元化时代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实效性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习近平曾经指出,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应该把个人的理想融合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指导、规范个人理想,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实践中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支柱。一个没有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的国家,难免一打就败;而一个没有意识形态防线的国家则会不打自败。

多元化时代是一个价值多元、道德多元、文化多元和传播媒介多元的大变革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不为杂音噪音所扰,弘扬中华主流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不断加强势在必行。而纵观当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却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中一个明显突出的表现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不佳,甚至有些高校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远未达到中央精神所要求的标准和水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提高时效性这个角度出发,总结起来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亟待我们思考和解决。

1.多元化时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入侵与泛滥冲击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多元化时代,外部势力对华“颜色革命”从未停止过,“颜色革命”作为西方国家针对敌对国家意识形态斗争的一种策略,就是利用西方社会思潮的入侵与泛滥以颠覆其他国家政权的谋略和手段,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高校大学生。随着国门的开放,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不断迈进,西方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也随之涌进国门,高校大学生在拓宽视野的同时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比较和鉴别的自主空间,眼花缭乱的西方社会思潮除了满足了一些大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还迎合了众多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利益诉求,因而也容易高校流传并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表现得愈发活跃和自由。比如“全盘西化”等思潮的沉渣泛起,自由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及“普世價值论”的借机泛滥,“指导思想多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等西化言论在某些高校也有所抬头。多元化时代凡此种种西方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涌入与泛滥,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势必会造成强烈的冲击。

“颜色革命”的理论基础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逻辑,就是奉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为圭臬,加以膜拜和效仿。这在许多“公知”、网络大V的言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多元化时代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与泛滥所带来的主要负面影响是过分强调个人利益、逐渐淡化集体主义价值观,比如极端民主化和自由化思潮。这些形成于西方文化传统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思潮,夸大个人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人的社会价值,这在很多方面又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高校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缺乏群体生活的社会经历,导致了缺乏我们一贯倡导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实践经验,这种生活背景与经历很大程度上也容易接受西方社会思潮宣扬的极端民主化和自由化思想,也导致大学生盲目追求西方的文化价值观,过分地强调自我个人的利益,忽视乃至集体利益。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世俗化、功利化,甚至认为理想信念无用的问题。这在另一个层面也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造成不小的冲击。2017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发了一篇警示录——一个在贪欲中沉沦的“学者市长”栾庆伟。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一个学者型官员,受党教育多年,最后竟沦落成“贪权贪钱贪色”的“三贪干部”。通过剖析栾庆伟的仕途人生和心路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无疑是陷入了“精致的利己主义”。破除“精致的利己主义”,要求高校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信仰、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才能避免陷入利己主义的泥沼,真正成为国家社会的精英人才。

2019年0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多元化时代绝不能削弱甚至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关乎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的稳固与发展,关系国家的总体安全、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更决定着强国梦的能否实现。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看:意识形态领域历来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思潮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在多元化时代这种斗争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甚至表现得尤为激烈。

2.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对良策削弱了实效性

回顾香港暴乱的历史教训,年轻人变得越来越激进,根源在学校,关键在教育,特别是国家历史观教育的缺失。2000年,香港取消中国历史科为必修科,很多香港青年因此在一个没有历史、缺乏文化根脉的教学体系中长大。香港回归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对中国历史认知不够是普遍现象。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指出:“在下一个世纪,采取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随着多元化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高校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如何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和学术研究的关系,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对于这些重大问题,在一些高校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很多高校领导往往关注的是学校办学上规模、上层次之类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关注人才的引进聘用、学科建设的规划发展、学位点的扩容拓展等现实问题,而在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认识上易于出现弱化的倾向。比如有一些高校尽管表面上声称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实际工作却往往轻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认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是软任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思想政治课不出乱子就是合格的标准。有些学校领导认为科研项目、人才引进是“硬道理”,把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工作做好,一切思想问题就解决了。甚至还有学校在督导评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往往偏离同行评价的轨道,出现了外行评内行的问题,导致学生评教和督导评教严重不一致,督导评教故意压分等问题;一些高校还存在着对“三全育人”工作落实不到位,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走过场等问题。总之,一些高校从领导观念到工作机制都存在着对待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口头上重视,具体工作中忽视”的问题。这种工作中系统性的不重视必然会削弱实际工作效果的实效性。要彻底改变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发挥理想信念教育应有的实效性,就要求从各级领导体制到工作机制中必须真正重视思想政治课,真正做到“两手都要硬”,切实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意大利思想家葛兰西认为:“有机知识分子的任务是把工人阶级活动中所固有的潜在斗志和潜力挖掘出来,并使之协调一致。由此,有机知识分子同他们的阶级的关系成为这样一种辩证关系:他们从工人阶级的经验中汲取养料,同时又向工人阶级灌输理论意识。”湖北大学梁艳萍事件告诉我们,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传道受业”的“人生导师”,其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多寡决定着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和成效。一些高校教师往往重教书轻育人,或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进行教学与科研,不对西方社会思潮进行价值分析,而是习惯于“原汁原味”地照搬,甚至用错误的教育价值观通过各种方式影响青年学生。全面从严治党不力,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对违规违纪问题处理不严;等等。很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认为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远未达到中央要求的水平,究其原因还是高校教师本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素养参差不齐,尤其是有些高校教师存在着立场上的动摇迷失、理论上的迷惑错位等问题。这也成为制约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另一个“短板”。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表明高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亟待提高。目前虽然各高校一直致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工程,相继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等,各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研究能力也不断提升,但是,多元化时代的思想政治课依然面临着许多具体的政治理论和热点难点问题需要厘清,这也说明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工作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2014年0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价值观的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总书记“扣子”的比喻生动又恰当,不管是大学教师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努力坚守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人生的发展和未来的进步扣好第一颗扣子,理想信念高于天。多元化时代,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坚守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大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命脉和灵魂。开展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善于利用多元化给予我们的便利条件,又要勇于面对和应对多元化时代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以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为抓手和突破口,融入专业培养,提高教学質量,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是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大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课题编号:17BKS004)和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 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以“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程思政)》(课题编号:2019B05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9-03-01.

[2][美]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8.54.

[3][美]沃尔特·赖斯顿:《比特,字节和外交》(Bits,.Bytes,.and.Diplo-macy),载于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J]..1997(9-10).

[4]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1.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新华网2016-12-08.

[6][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36.

[7][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李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92..

[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

猜你喜欢

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论民事诉讼法课程的 “实效性” 教学改革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