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疾人的慈善情
2021-03-08赵林祥
赵林祥
在一般人眼里,残疾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身体上残障,学习就业面临诸多困难,本身生存都不容易。对于需要付出时间、精力,甚至捐献钱物的慈善事业,残疾人能参与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是一个生长在西北偏远农村的残疾人,幼时一场大病导致双耳彻底失聪。因为残疾早早中断了学业,种地之余在建筑工地辗转打工,拉砖推灰做苦力,走上自食其力之路。也因为残疾,直拖到而立之年,才碰上同样是残疾人的妻子,组成一个清贫农家。在忙于生计的好多年里,我不知道慈善是什么,天真地以为慈善就是捐钱捐物,像我们这样生存都困难的残疾人,根本没能力参与。
一个偶然的机缘,改变了我的认知。那是2017年年初,朋友向我介绍了岐阳慈善志愿者服务队,他说这是个民间自发组织,由县慈善协会批准成立的志愿者团队,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举办了数次救助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活动,还深入边远农村,帮助孤寡老人清理院子、打扫卫生,捐赠生活用品,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随着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急需要懂得电子文案方面的志愿者,協助团队策划活动方案,起草活动议程,撰写各类资料。朋友问我能不能加入这个团队,奉献一份爱心。见我犹豫,朋友请来队长郑小安,向我专门讲解了慈善工作的意义。郑队长以笔代口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慈善不仅仅是简单的捐钱献物,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志愿者无偿付出。比如我们邀请你为团队做文案工作,这也是投身慈善事业,因为电子文档、网站维护和网络技术方面,现在许多人还不太懂,一定程度上这项工作关系到团队的健康发展,比捐钱献物作用更大。”
郑队长的一席话,让我眼前豁然开朗,随即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岐阳慈善志愿者服务队。首次接手的工作是去凤鸣镇雍水河村慰问贫困学生王喜敏,这个刚上了初中的农家孩子,由于母亲智力二级残疾,吃喝拉撒无法自理,其父亲为了照顾母亲和家庭不能出门打工,全家仅靠二亩薄地勉强糊口,被村上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接到任务后,我通过自学掌握的计算机技术,起草了慰问贫困生报告,发到县慈善协会邮箱,一个小时就得到批准。接着制定行程线路、联系有时间的志愿者、网购慰问物品、确定人数后进行分工、落实车辆,通过便捷的互联网,原本几天才能完成的筹备工作,被我一天间安排妥当。第二天一大早,团队8人分乘两辆小车,行程30多公里,为贫困学生王喜敏送去手提电脑、米、面、油等价值4600元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当天返回后,我顾不上吃饭,打开电脑赶写了一篇800多字,图文并茂的慰问活动实况报道,经队长审定后,发送到数家报刊和自媒体的投稿邮箱,下午5点钟就被岐山洪霖、大美西部、《宝鸡日报》手机版等多家平台发布,造成很好的社会反响,赢得了团队成员的交口称赞。不仅自己没花一分钱做了慈善工作,还以实际行动助力了脱贫攻坚战。
首战一炮打响,给了我这个残疾人投身慈善事业的信心和勇气。自后,成为一名光荣的慈善志愿者,先后协助团队策划实施了大型贫困学生救助活动4次,举办各种慈善公益活动30余次,仅2019年就举办了9次慈善活动,近4年来筹集支出社会善款12万元。2019年11月24日,由我策划的岐阳慈善志愿者服务队第四届贫困学生救助大会,现场收到慈善捐款56000元,为来自农村的李怡欣等全县6个镇的20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价值500多元的慰问金和御寒物品,总价值12000余元。当年共救助贫困学生88人次,支出善款27000元。团队被宝鸡市文明办、宝鸡市志愿者协会评为“宝鸡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获岐山县“慈善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最难忘的是2020年抗疫阻击战。新冠疫情发生后,我立即提议并及时起草了捐款支持抗击疫情倡议书,征得队委会同意后发布在志愿者微信群里,号召全体志愿者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支持全县防疫防控工作。自己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带头捐出50元,得到了团队成员的热烈反响。队内的实业家和个体业主慷慨解囊,176名志愿者两天捐款达16000多元。从2月3日开始,经过与岐山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对接,岐阳团队连续10次主动出击,奔赴县内第一线的疾控中心、村组、重点关卡、医疗单位,共送去了总价值70000多元的各类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以实际行动履行了慈善志愿者的光荣担当,有效支援了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在古老的周礼之乡,演绎出一曲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抗疫情的壮美凯歌。
短短3年多参与慈善工作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了慈善不仅仅是捐钱捐物,而是重在参与。像我这样家境贫困的残疾人,尽自己可以尽到的能力,通过做宣传策划方面的工作,同样是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