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略论

2021-03-08张文风

大学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功能

张文风

[摘 要]在形势与政策课的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将其教学功能简单地等同于政治理论的宣传、意识形态的培养、政策舆论的引导等,致使教学实效性受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存在偏差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可从宣传、教育、告知、沟通等方面重新阐释,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形势与政策课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心灵、关注成长”的教学理念,达到知识接受、理论认可和政策认同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略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2-0134-04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把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提高教学实效性,高校及教师就必须正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种种不足,重新审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功能。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存在偏差的主要表现

(一)对“功能”的界定

“功能”概念最早出自物理学,引入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功能”内涵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代表性的观点有:一是“目的论”,功能的存在要合乎一定的目的,以此作为自己存在和实现价值的依据;二是“作用论”,功能是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会所起到的作用;三是“结果论”,功能是一种社会现象对于一个更为广大的体系来说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而非主观性的意向,包括目標、动机、目的等;四是“价值论”,功能是社会现象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总体而言,这些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在理解认识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鉴于对“功能”内涵界定的争议性,或者过于追求概念的精确界定可能会丧失创造概念在实际运用中的本意,笔者对“功能”内涵的界定如下:事物所具有的一定内在属性或特征,在人化的自然中需要由主体的一定素质和能力来驱动,并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可预期的现实效果。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存在偏差的主要表现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存在偏差,主要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尤指教学理念或者理解上的差异性,造成课程内在的属性和特征不能够完全显现,使教学的预期效果受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存在偏差的直接表象就是简单地归为或者等同于政治理论的宣传、意识形态的培养、政策舆论的引导等,常表现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偏重于以下某种方式:

一是新闻“播报机”。主要表现为滚动的时事播报,向学生传达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国家最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但就事论事的特征明显,主要偏重于“告知”。虽然这种教学的设计方式在某些时候很新颖,类似于“新闻联播”,但要保持持久地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明显不足。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网络、杂志、报纸等媒介了解各种国内外发生的时事热点十分容易,新闻“播报机”的教学方式如果不借助影响力足够的平台,很难达到“新闻联播”的效果。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最重要的是把表面化的时事“面纱”揭开,而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是政策“传声筒”。主要表现为单纯地罗列时政,告之政策,对政策没有自己的见解和领会,或者分析浅尝辄止,重难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出现理解偏差造成政策解读的误解。这种教学的设计方式虽然能够传达各种政策精神,但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很多政策文件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比较枯燥,学生的能力、知识构成、兴趣等差异较大,如果不结合背景、原因、远景进行分析的话,容易消化不良,造成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视频“播放器”。主要表现为在单元教学活动内偏重于播放关于时事政策方面的视频,如剪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省市一级的地方新闻、教育部与中宣部下发的《时事》VCD等影像资料中的某些片段进行播放。这种教学组织方式虽然能够在视觉上最大限度地带动学生的兴趣,在舆论上高度和政府立场保持一致,但也有可能带来“视觉疲劳”,更可能使学生质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担当的角色。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的另一问题在于视频资料的迟滞性,如教育部与中宣部下发的《时事》VCD,从制作到下发给高校常常要等上一段时间,甚至播放时某些时事和政策已经盖棺定论,没有突出时效性。

这些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如下:一方面,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因为没有完全领会课程本身的教学功能定位,不能将政策精神转化为教学内容,照“文件”宣科,对政策分析敷衍了事,会将形势与政策这样一门“养心”“养眼”更“养人”的课程上得枯燥无味、效果全无。另一方面,难以彰显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特色。部分教师将教学功能定位偏差的原因归为形势与政策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但换个角度看,恰恰是这种相对的灵活性更体现了实施教学的务实性,赋予了教师因地、因时、因材施教的空间。如果把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作为课程建设的“挡箭牌”,几个学期下来仍然形成相对稳定、有特色的、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教学专题,课程在高校内部的评价、影响和地位会是一个很大的问号,甚至和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初衷背道而驰。这种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而进行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表面上看好像领略了课程设置的初衷,严格遵循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实际上则是一种囫囵吞枣的表现。由于引不起教学对象的共鸣,其担任的“二传手”角色又没有真正将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形势分析以及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灌输给教育对象,客观上偏离了“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培养提高大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的终极教育目的。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存在偏差的原因

一些高校和教育工作者之所以更强调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理论宣传功能,或者将其简单等同于舆论的引导和政策的宣传,有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还有课程内容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仍须加强以及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的主观个性化等因素。

(四)沟通功能:现代大学育人目标的准“精英化”

沟通功能主要指民情、政情的上下通达,营造理性、平等的“议政”的交流平台。一方面,现在的高等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非“精英化”教育,但从育人的目标来看,大学生应该具有更为丰富的知识、理性的判断力和独立的个体思维。另一方面,现在早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大学生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层面,而是要深知国内外的形势攸关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命运。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沟通功能要强调培养学生理性的事件观察力和睿智的判断力,在教学中的沟通远胜于教学中的单向传输,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够使“真理越辩越明”,才能够“教学相长”,才能够摆脱单纯的理论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形象。从更宏观的层面上看,沟通功能的有效发挥,还能够真实地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更能有效地因材施教,避免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闭门造车。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功能远不止如此简单,但要确保教学的实效性,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标的顺利实施,这些功能应该要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对教学实效性的启示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只有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理念上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在实际教学中做到“以学养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功能。

(一)真理与知识的传授

充当知识的“启蒙者”,授予真理、增进知识,更能够说服、启发和引导学生喜欢上形势与政策课,才能摈弃学生中的“政治无用论”的观念。形势与政策具备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寻找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专业和行业背景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与鲜活的实例,这样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通过实例来论证、支撑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得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生动化、具体化。

(二)品德、意志与情操的培养

形势与政策课在传授真理与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是“成才”的问题,还应是“成人”的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特征,在教育的过程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培育学生集体主义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而作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也是不可或缺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更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拥护上。

(三)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坚定政治立场的引导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引导学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坚定立场的引导,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的过程,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人才,更關键的是要培养对国家和民族有用、为党和政府所用的人才,否则就会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航向。

(四)开放思维与独立人格的塑造

德国的哲学家费希特曾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的能力,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述客观的事实,还应传达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与国家、民族和个人密切相关的各种时政。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时政面前,要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让思想走在年龄的前面”,而不是毫无主见或是人云亦云。从这种意义上讲,开放思维与独立人格的塑造才能使学生摆脱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提高学生洞察国内外形势、明辨是非的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在实现“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作用之外,还应拓展课程的教学功能,凸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价值导向的引领性和思维的思辨性,以更好地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录全.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意识形态功能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4):109-112.

[2] 江玉岚,朱学荣.新自由主义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1(2):228-229.

[3] 焦成举,张国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简论[J].教育探索,2006(2):74-75.

[4] 林滨.试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四种力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64-67.

[5] 李正昌.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育人功能优化的途径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10-11+21.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教学功能
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功能探究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浅谈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交流与讨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英文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功能与应用策略
例谈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
低成本物理实验的特点及其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