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家赠品存瑕疵可维权

2021-03-08王春俞冲王祎雯

现代妇女 2021年2期
关键词:赠品护肤精华

王春 俞冲 王祎雯

案例

日常生活中,“买一赠一”已经成为商家最常用的促销方式之一,在网购平台上更是司空见惯。然而,由于网购虚拟化的特点,导致消费者在交易前,仅能通过网购平台的图片或文字解说了解商品,到货后因图文不符引发的纠纷也由此而来。尤其是当赠品存在缺斤少两、与实物不符、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时,很多消费者往往会自认倒霉,认为是商家免费赠送的而放弃维权。

浙江省长兴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网购赠品纠纷案。2020年3月8日,孙女士在一网购App上看到某国外护肤品牌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她说:“购买界面上的文字标注着:买一套价值5980元的套装,可以获得价值3600元的一套赠品,赠品包含了该品牌的滋养霜、眼霜、精华。我感觉这次活动很划算。”孙女士一次性购买了两套护肤套装。

收到货以后,孙女士发现赠品不一致,购物界面上的赠品标注含有5支(每支容量为15ml)护肤精华,而实际收到的赠品中却没有。她随即联系了商家,商家称因工作失误使得购买界面上的赠品文字标注错误,护肤精华实际应为护肤水。同时,商家指出,购买界面上虽文字标识出现错误,但图片显示的是护肤水而非护肤精华,所以无法向孙女士赠送5支护肤精华。

双方协商不成,孙女士起诉到长兴县法院。商家认为,护肤精华的价格比护肤水高很多,如果赠送“5支(每支容量为15ml)护肤精华”,那么赠品的价值将远远超过正装护肤品的价格,这属于重大误解,所以无法兑现;另一方面,赠品本就是活动赠送的,护肤精华变护肤水,消费者实际未有损失。

孙女士则认为,虽然只是收到的赠品不对,但自己是因为文字标注的赠品才产生了购买欲望。商家未按约定如实发货,已构成违约,她无法接受。

调解过程中,双方就赠品应“如图所示”还是“如文所示”产生争议。最终,经承办法官的释明和调解,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商家交付孙女士12支(每支容量为5ml)精华小样以及两张面值1000元的购物卡。

说法

购物过程中,消费者拿到手的赠品存在瑕疵的现象时有发生,维权时往往会遭遇“赠品为无偿赠送,商家免责”的尴尬,甚至部分消费者自认为反正是赠品,没有维权的必要和立场。

办案法官分析說,本案中,商家虽主张广告“图中产品的文字解说错误”,但是该“错误”并不应当由消费者买单。实际上,本案中正是这种“错误”才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对于商家的“买一赠一”行为,赠品的有无直接对消费者作出产品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赠品是可以独立消费的可分产品,相对于主产品的买卖合同,赠品系附条件的赠与产品。因此,商品交换中“买一赠一”的行为并不是纯粹的无偿赠与,而是一种有偿的要约行为。消费者按要求购物,实际上就与商家达成了“买一赠一”的合同,对于赠品,消费者虽未支付对价,但是实际上赠品的成本已经分摊到付费商品中。这一合同成立后,商家便有义务按照与消费者的约定提供赠送的商品,并为赠品的瑕疵承担完全责任。

消费者除保留购物凭证外,应将相关的销售网页、产品照片、咨询客服购买的聊天记录等及时截图留存,增强存证意识,依法理性维权。当遭遇赠品纠纷时,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不以“事小”而不为。

(摘自《法制日报》)(责编 可乐)

猜你喜欢

赠品护肤精华
情侣出行,精致护肤
“赠品”等十二则
生如夏花
赠品营销,背后有陷阱?
护肤
如何让赠送的赠品更体现它的价值?
《赠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