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女两代妇联情

2021-03-08李巧平

现代妇女 2021年2期
关键词:妇女儿童童谣妇女

李巧平

48年的生命历程中,有幸深得两位母亲的厚爱。一位是抚育我成长、以身作则教我为人之理的母亲,一位是用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我引向广阔人生舞台的妇联妈妈。母亲和我,两代女性的生活轨迹,见证了广大妇女的命运与时代、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妈妈在13岁时“嫁”到地主之家。小时候有首童谣:“养女子,不如门前栽柳树……”妈妈说:“旧社会离婚,娘家还要给男方赔钱,而且女人缠着小脚不能干大事……”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面对饥荒时,只见爷爷把手绢里的一点馍馍给了弟弟,因为“弟弟是男孩,能顶门立户”。从童谣、爷爷的偏爱和奶奶的难产早逝中,反对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就根植在我幼小的心里,深深刺痛了我。

那时,妈妈因供我和姐姐上学,成了村里人和亲戚的笑料。我问妈妈:“村里的女孩子能换高价彩礼,你还花钱供我读书?”妈妈说:“我不识字,看着咱们村里有文化的女知青真让人羡慕,我要尽力帮你们走出去见世面。”

“谁说女子不如男。”我读懂了妈妈望女成凤的期望,发奋考上了大学,而且成为一名乡镇干部兼职乡镇妇联主席。妇联的工作让我明白,女性的需求和困难都可以找妇联组织解决。

“母亲水窖”解决了干旱地区的饮水问题;妇女小额贷款为女性创业就业提供有力支撑;“母亲健康快车”为妇女送去健康服务;“两癌救助”解决了妇女因病致贫的难题;“春蕾计划”为辍学女童伸出援助之手;各种培训不断开阔女性的视野;维权把女性从遭受暴力中解救出来;“母亲讲堂”提升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创建“美丽庭院”让妇女走向文明生活;电商新领域让妇女大显身手……

妇联组织如同公平博爱的妈妈,为巾帼英雄呐喊助兴,对弱势女性给予温暖和保护。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村庄,有妇女的地方就有妇联的关怀。

后来,我把母亲接到县城安度晚年,茶余饭后,老妈总是在新旧社会对比中感慨如今的幸福生活。妈妈90年的人生遭遇,经历了缠足的恶习、过早结婚生子的悲哀、社会对女性进步的嘲讽……她始终与这些偏见做着顽强的抗争。同时,妈妈又是幸运的,她看到和享受了推进男女平等进程中带来的实惠。妈妈临终前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干妇联工作。”我牢记着妈妈的嘱托,担负起不忘初心、服务妇女儿童的使命,乘着妇联改革的东风,在新征程上继续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经历是一种财富,锻炼是一种成长。从乡镇妇联主席到县妇儿工委办专职副主任,在15年的妇女儿童工作历练中,我走出小我,迈向大视野,付出心中爱 ,感受妇聯情。我的付出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曾荣获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纪念“母亲健康快车”成立20周年“匠心人物”等荣誉称号。

由于机构改革人事变动,我离开了妇联。但不管从事何职何业,“四自”精神始终鼓励我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凡的业绩。今后工作生活中,我永远怀着绿叶对根的情谊和女儿对母亲的依恋,感恩妇女永远的娘家人——妇联!

(作者单位:武山县科协)(责编 悬塔塔)

猜你喜欢

妇女儿童童谣妇女
合力织就 妇女儿童 权益保护网
对收买方量刑偏低,买卖能否同罪?判决书背后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心连心手拉手爱心公益
快乐童谣
当代妇女的工作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
不要小看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