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对性别歧视说“不”
2021-03-08方正宇
方正宇
变数不断的东京奥运会今年初再度遭遇重创:由于发表了歧视女性的言论,东京奥组委主席森喜朗引咎辞职。本次事件引发的讨论让男女平等再次成为体育世界中的热门话题。
其实,体育是一个既能体现男女差异又在追求男女平等的特殊领域。所谓男女差异,就是由于生理构造等先天因素,在某些体育项目上,男女运动员之间的确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翻开田径运动的世界纪录榜,男子项目的成绩相对女子项目普遍具有明显优势。又如在某些直接对抗的项目中,男选手通常可以凭借身体优势成为“性别大战”的赢家。当年在中国男乒与上海女足之间进行的一场足球比赛中,王励勤曾经独中六球,硬是以业余身份战胜了专业对手。
但是,上述差异的客观存在,不能成为在体育圈歧视女性的借口。怡恰相反,承认差异,更应当为优秀的女运动员提供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在很多体育运动中专门分出了女子项目。千万别因为有些女子项目在成绩上落后于男子项目,就对此产生低人一等的偏见。体育的魅力绝不只是来自枯燥而单调的数据,每一名运动员、每一支运动队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才是体育运动持久产生吸引力的源头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性运动员取得成功带来的感召力,丝毫不逊于男选手。
就以国人非常熟悉的女排精神为例,姑娘们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成为激励几代人不断努力奋斗的偶像,并非因为她们的弹跳、扣杀、移动数据达到了某项指标,而是因为整个团队在比赛中所展现出来的百折不挠和頑强拼搏。这些精神跨越了性别,也跨越了体育领域,成为全人类共同为之感叹且加以珍惜的元素。如果有人因为中国女排可能打不过省队男排而贬低女排精神,那就属于典型的性别歧视。
由此可见,男女平等的关键并非简单用某一指标来评判双方,而是能让男女双方共同享有迈向卓越的机会。森喜朗的错误在于将性别作为衡量理事是否称职的标准,企图据此剥夺女性进入奥组委理事会的机会。如果允许这样的言论和思想存在,很多女性从一开始就会遭遇歧视性的对待,不但构成对这个群体的侵害,也会抛弃原本可以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助力。
有趣的是,尽管很多体育运动都设置了专门的女子项目,但并不排除优秀女选手与男性对手较量的机会。比如在去年大热的美剧《女王的棋局》中,女主角的原型应当是当年的美国男棋手菲舍尔,可能是出于收视率考虑,改变了性别设定。不过,在现实世界中,的确存在着闯入最顶尖舞台的女棋手,当年匈牙利女棋手小波尔加曾战胜斯帕斯基、卡尔波夫、卡斯帕罗夫等众多男子世界冠军,等级分排名最高时也曾跻身前十名。又如,世界围棋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九段芮乃伟曾击败巅峰期的曹薰铉、李昌镐师徒,夺得冠军,同样创造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佳绩。
棋盘之外,女性运动员也有过在巅峰对决中战胜男性的记录。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射击双向飞碟是一个允许男女选手共同参加的项目。在预赛和半决赛中,中国姑娘张山实现了200发全中的完美成绩,在决赛中力压众多男性对手夺冠。赛后的颁奖典礼上,获得银牌和铜牌的两位男性运动员共同将冠军张山托举起来。在那幅经典画面中,没有掺杂任何基于性别而产生的歧视或争议,只有来自于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惺惺相惜,这才是体育精神的最佳体现。
体育运动能让亿万观众为之着迷,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在其中寄予了对公正、平等的渴望,期待这些理想能够拓展到赛场外的现实世界。因此,性别歧视天然就是体育世界中的杂质,一旦出现,必定会遭遇被清扫的下场,并且让整个体坛再次旗帜鲜明地共同对性别歧视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