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就业花” 千里“协作情”
2021-03-08范吴瑕
范吴瑕
春风拂拂,沿着仁沐新高速一路行驶,湛蓝的天空映衬着绵延翠绿、巍峨耸立的大山,向着小凉山腹地不断深入。穿过团雾、驶过隧道,秀美彝乡风光跃然眼前,一草一木、一村一景都诉说着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马边县”)的脱贫变迁。在马边县雪口山镇东西部扶贫车间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吉石罗布一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好了、房子变漂亮了,“重要的是收入多了,现在一个月能拿到两三千元的工资。”拍了拍腰间的荷包,吉石罗布笑容满面。
“走出去”务工变“家门口”就业,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不仅改变着吉石罗布和村民们的生活,更将四川与广东、浙江紧紧联结在一起,让就业有“术”,脱贫有“路”,人民群众持续增收能力不断增强,绽放出劳务协作“幸福之花”。
向东,劳务输出更“精准”
“包吃包住,一个月还有5000多元的稳定收入。”搭乘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直通车”,马边县建设镇高石头村贫困户阿毕石铁顺利来到浙江义乌德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务工。在此之前,阿毕石铁家连基本生活都难保障,现在除了每月5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外,阿毕石铁还享受着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每月1000元的稳岗补贴,这让他家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现在一个月的收入比过去一年还要多。”
就业是摆脱贫困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帮扶工作最直接的抓手。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为贫困群众开辟了就业“绿色通道”。“但要让‘绿色通道便捷通畅,‘精准是关键。”乐山市人社局脱贫办主任范树伦介绍,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精准识别对象、精准匹配岗位,才能真正做到劳动力精准“输出”。
“就在前几天,绍兴市万丰集团给我们打来电话,表达了来马边县定向招工的意愿。”马边县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主任邹志梅说,这样的劳务沟通交流,已是常态,“苏州华纳精密有限公司、华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经发来了用工需求,我们通过线上发布招聘信息,线下走村入户‘点对点推荐的方式,宣传就业岗位信息。”
精准对接,人岗匹配。马边县与对口帮扶地浙江省绍兴市之间的无缝沟通离不开浙川两省率先探索开通的东西部精准就业协作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共享、手机APP动态采集、就业平台联动……“信息平台的搭建,能及时传递精准扶贫劳动力就业数据,破解人岗对接‘瓶颈。”指着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实时动态更新的就业人数、岗位需求等数据,乐山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主任赵川分析说,“小到一个村当前的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培训内容等都能快速查询到。”
信息化搭台,让浙川两地就业数据实现精准对接,而劳务经纪人队伍的建立,则让求职者与岗位需求匹配更加契合。
2020年12月,在马边县劳务经纪人李玲“点对点”的岗位推荐下,省长拉琳坐上了“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专车”,赴浙江省打工。“上个月,省长拉琳拿到了7500元的工资。”李玲说,这种“政府搭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的模式,让劳务信息直达务工者,也让劳务输出更便捷、更高效。
劳务协作,东作西成。四川始终围绕“精准”理念,持续推动浙粤川三省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巴中、广元等地相继举办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专场招聘活动。从转移贫困劳动力到浙粤就业,到“定向、定岗、定制”精准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从建立扶贫就业车间、扶贫基地,到技能帮扶,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为四川贫困群众脱贫奔康插上了“翅膀”。
朝西,家门口幸福“就业”
立春后的阳光,温暖而明媚。裁剪、熨烫、缝纫……马边县雪口山镇扶贫车间内,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的成果之一,雪口山镇扶贫车间由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投入500万元援助资金建成。吉石罗布笑着说,建在家门口的车间,让他实现增收顾家两不误。
就近就业的幸福和喜悦之情洋溢在吉石罗布和村民们的脸上。而在沐川县,更加灵活的居家就业方式为贫困群众生活带来新的希望。
在“川麒电子”扶贫车间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徐仕珍一边剪线,一边跟记者唠起了嗑:“虽然从家到扶贫车间只需要十来分钟,但由于我腿脚不方便,车间工作人员总是把材料送到家里,让我在家就能赚钱。”
话语间,徐仕珍很满足,“生活充实了,日子更有了盼头。”像徐仕珍一样灵活就业的村民,在“川麒电子”扶贫车间还有上百名。2018年,在浙江打拼多年的魏琼搭乘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的“东风”返乡创业,成立了川麒电子有限公司;2019年,“川麒电子”扶貧车间成为浙川东西部协作来料来样加工车间,这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灵活就业的机会。
“工人们生产加工出来的高频变压器、电感线圈等电子产品配件被销往广东、浙江等地。”魏琼说,川麒电子有限公司把生产设备直接安装在离村民更近的村委会、场镇等地,对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还直接“送料上门”,最大限度实现村民家门口上班的愿望。
“扶贫车间”是东西部跨越千里的“牵手”,也是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的一个缩影。像雪口山镇扶贫车间、“川麒电子”扶贫车间这种由浙江、广东等援建的扶贫车间,在全省已有966个,1.77万名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
落地深耕,遍地开花。一个个扶贫项目在西部相继落地,扶贫车间、扶贫综合体、扶贫产业园区等就业载体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省各地迅速扎根,“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的愿望也成为现实。
联动,架起劳务协作“致富桥”
“去年种下的珠芽魔芋已经收成了,卖了10多万元。”34岁的沐川县永福镇万寿村魔芋种植户王祖秀没想到一次外出学习,坚定了她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
2020年6月,王祖秀作为“2020年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中的一员,到沐川县对口帮扶地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学习,这为她发展种植养殖业,示范带动贫困户就业埋下了“种子”。
了解大棚技术、学习电商知识、参观乡村振兴示范村……眼前一亮的王祖秀暗下决心:“在原有40亩珠芽魔芋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家庭农场,通过‘合作社+农场的模式,带动周边的贫困户一起致富。”随之,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下的产物——沐川县绍鑫家庭农场应运而生。
在王祖秀的珠芽魔芋种植基地务工的永福镇油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绍平喜笑颜开地说:“不到两个月我就赚了6000元,明年我也想流转一些土地来种植珠芽魔芋。”
以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就业,是乐山市探索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的生动实践。绵阳、广元等地也相继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下,贫困劳动力在电商、种植养殖业、农旅融合等方面的技能得到大大提升,连通了“就业路”,架起了“致富桥”。
“扶贫,根本是扶志扶智。”赵川一针见血地指出就业扶贫的关键,“而东西联动,为劳务协作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劳动力由‘普工向‘技工转变。”以培训为载体,通过项目“输血”、人才“活血”,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进一步走向深入,相继探索出“就业扶贫车间+培训”“村级劳务合作社+培训”“市场需求+培训”等模式,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
自实施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以来,四川“牵手”广东、浙江不断深化劳务协作,帮助29万名贫困劳动力在两省实现稳定就业,常态化提供多领域农村实用技能指导服务,并开通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直通车,组织贫困家庭适龄孩子到省外就读职业院校。
心手相连,山海同心;跨山越海,共同奔康。近有门路,远有出路的美好未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共同奋斗与期待中渐次实现。(责编/陈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