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研究
2021-03-08成娟张青朱亚成
成娟 张青 朱亚成
(1.曲江第一小学艺体中心体育组 陕西 西安 710000;2.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 陕西 杨凌 712100;3.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82)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 “要重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同时还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反映出今后西藏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之中。作为西藏高校要肩负起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任。在学校体育领域,则需要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之处。有鉴于此,新时代西藏高校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中华体育精神是西藏高校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2020年7月印发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体育文化坚持工程”中专门提及“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登山精神”,并对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作了相关阐释。2017年4月《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中有专门提到“要挖掘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内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理念、民族团结理念的常态化体育载体活动。”这表明中华体育精神在西藏体育文化建设中具有独到的价值与意义。培育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是西藏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体育精神已成为西藏各高校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主要对新时代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困境及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西藏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提供载体和途径。
1、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的相关论述
1.1、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相关解读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对2015-2020年这六年来的西藏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的背景下,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新时代的治藏方略:“十个必须”、“六个要素”、“四个确保”。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把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层面的重要举措,让西藏事业的发展轨迹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了解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各民族“三交”的历史事件,从史学角度出发,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底蕴带给我们经验与力量。发扬“老西藏精神”是根据西藏独特的高原特色而学习的精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西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是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
1.2、中华体育精神的相关阐释
历经自20世纪50年代到如今21世纪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升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中华体育精神概括为为国争光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科学求实的精神、遵纪守法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中华体育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老西藏精神”有诸多契合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用“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为“老西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含义。它从1950年拉开序幕到2001年的完善再到如今,是我国几代驻藏部队官兵、党员干部与西藏各族人民共建新西藏的凝练总结。“老西藏精神”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价值导向,女排精神不仅为专业运动员树立了榜样,更是全中国人所学习的榜样。
2、新时代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体现
2.1、国家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 “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无数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体育先进事迹诠释了“祖国至上”的真正内涵。在1960年中国西藏登山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举,学者张济琛在中国人登顶珠峰和西藏登山队成立60周年之际,写到“西藏登山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中华体育精神在赛场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形成了我国一张亮丽的明信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实力。西藏地区一直面临着地广人稀、多民族、浓厚的宗教文化等现状,从国家层面,在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让西藏高校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体育精神的发展历程,增加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与此同时也让西藏高校大学生肩上扛起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建立强大的意识形态下,能够凝聚正能量,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2.2、社会层面: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强调 “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的认同”。与中华体育精神所倡导与伟大祖国、中华民族认同高度一致,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相互对应,本质相同,且都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都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西藏高校作为西藏自治区中坚力量人才聚集地,在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能够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中华体育精神的高度概括来源于丰富的赛场实践,如今反过来作为西藏高校大学生的行为准则,有利于拓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石。与此同时,中华体育精神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形式,对于实现全民健身战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让西藏大学生通过培育中华体育精神活动载体,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身体会,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2.3、学校层面: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西藏大学生是发展中国、发展西藏的后备力量,是一支朝气蓬勃、有理想、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而西藏高校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载体。在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具体举措之一。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的德育价值,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宣讲重大体育事件来引导、感化、激励学生。采用合适的教育来塑造、影响、发展学生。在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也是深刻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体现,旨在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2.4、个人层面:提升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基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因此在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藏族大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对于藏族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藏族大学生个体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突出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培养藏族大学生爱国兴藏意识。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有利于增强藏族大学生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民族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育优秀的品格,使其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二是有利于培养藏族大学生乐观自信,敢于拼搏精神。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有利于藏族大学生培养不怕挫折、敢于拼搏、乐观自信的精神,对未来抱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3、新时代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的促进策略
3.1、增强体育教师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认同感
在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就必须对西藏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中华体育精神的专题培训与实践活动,让其身临其境、切身感受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只有通过认真学习与了解中华体育精神,才能增强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认同感,而认同感是在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的前提。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在增强对中华体育精神认同感的同时,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更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过程。在西藏高校体育教师是培育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群体,加强西藏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人才的培养,提高西藏高校体育从业者的教育水平,能够促进在西藏高校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将培育中华体育精神与西藏高校教育结合起来,是因为能够发挥西藏高校较强的普及性作用。学校教育是培育学生中华体育精神的主战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课程学习则是教师知识传授、教化学生的主要途径。形成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标杆。将思政元素融入西藏高校的体育课程之中,充分挖掘关于中华体育精神的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的事迹,宣传西藏大学生喜爱的优秀体育明星,并且整理、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最终实现体教融合以及培养学生对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自觉”。
3.2、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西藏高校开展校园体育竞赛,让学生亲自参与在体育竞赛当中,从体育竞赛中感受与汲取优秀的体育品格。让学生喜欢并掌握一门或多门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以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体育精神的承载。通过营造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和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藏族大学生体育精神的熏陶、渗透和升华的效果。用体育活动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从体育活动中汲取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西藏各高校应该加大并深化宣传中华体育精神工作,从宣传内容上,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体育精神内容相融合。这样既提高藏族大学生体育价值认同,帮助大学生树立优秀的品格,又促进全面发展。学校应该运用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从宣传方法和载体上,应拓宽宣传渠道,综合利用校报、校园广播、海报、校园宣讲等宣传方式,创造性运用新媒体工具,如,微信平台、直播平台、新浪微博平台、知乎、自媒体平台等宣传方式。正确合理地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藏族大学生中进行体育价值宣传,帮助其理解中华体育精神,谋求多样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调动西藏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西藏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民族体育特色,融入民族体育文化。西藏各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较多,其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无疑会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大学生自觉接受并内化中华体育精神,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理想目标,并主动追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校内举办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西藏高校大学生真正参与到其中,能够深刻感受现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双重魅力。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一方面,能够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西藏高校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中华体育精神、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感,承担起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西藏高校大学生参与集体实践活动,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力,正如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人之言。与此同时,西藏高校的相关部门以及社团应多组织关于中华体育精神的实践活动,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作为新时代西藏高校大学生,更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中华体育精神,并且能够承担起作为新型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
4、结语
新时代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是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本文探索了在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价值、困境与策略三个方面,因为只有深化在西藏高校培育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才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将西藏高校的大学生作为主要发展对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作为途径与方法,能够覆盖西藏地区的文化、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人人有责,是体现西藏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中华体育精神彰显着我国实力,了解关心国家体育赛事,是西藏大学生爱国的表现。因此在西藏高校培育中华体育精神,应充分调动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集体力量。党中央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西藏的发展,而教育工作是西藏事业进步的源泉。西藏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西藏高校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对建设我国成为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经济强国具有意义非凡的推动作用,是促进西藏地区发展与祖国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