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2021-03-08井红卫黄赞
井红卫 黄赞
(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5)
1、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城乡差距的扩大一直是我国的一个突出问题,并深刻影响着社会和经济转型。相比于城市,我国农村居民处于不利地位在多个领域,例如,就业、教育、医疗、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据推测,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加剧了城多人口之间体育健康行为和结果之间差距的扩大。
体育锻炼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组成部分,可减少许多不利健康后果的风险,例如,冠心病、糖尿病以及乳腺癌和结肠癌等。与城市人口相比,农村居民在获得平等机会以有效从事体育活动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障碍,包括资金紧张,缺乏相关知识,运动资源不足以及休闲体育和健身服务不足。一些研究研究了我国邻里环境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研究通常具有有限的地理覆盖范围,样本量小和同质的主题。据作者所知,没有研究调查与我国当地健身设施有关的城乡差距。这项研究调查了我国城乡居民在休闲运动,与最近运动设施的距离以及对附近运动设施和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满意度方面的差异。
2、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使用了8项结果指标,涉及体育锻炼、与健身设施的接近程度、对健身设施的数量、项目、体育消费水平、开放时间、日常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当地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
3、研究结果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约有18.4%的受访者在闲暇时间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分别有25.8%、35.4%和25.4%的人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分别为每周一到三次和每周四次或更多次。其中约有72.8%的人住在距离最近的健身场所的30分钟步行距离内,分别有17.4%和9.8%的人住在30-60分钟的步行距离内和60分钟以上的步行距离。分别有大约 24.8%,27.1%,35.8%,28.5%和 31.4%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附近健身设施的数量、种类、收费水平、开放时间以及日常管理和服务。其中32%的人表示对当地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满意。
在调査农村和城市居住地区划分中发现:与城市居民相比,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们闲暇时身体不活跃的可能性高12.0%,而在距离最近的健身场所30分钟步行距离内的生活可能性则低8.6%。农村居民分别对附近健身设施的数量、种类、收费水平、开放时间、日常管理和服务不满意,分别为15.7%,16.2%,79%,13.0%和14.6%。比城市居民更可能对当地的公共体育服务系统不满意。
另外,城镇居民在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健身设施接近程度和满意度方面存在差距。与预先匹配的差异相比,从最近邻匹配中获得的城乡差异在体育活动参与度和运动设施接近度方面要小大约1/3,但在满意度测评中大致保持相同水平。与同等的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闲暇时间无运动习惯的可能性高8.1%,而农村居民则减少5.8%,可能住在距离最近的健身场所30分钟步行距离之内的地方。农村居民分别为15.7%、15.7%、8.6%。
4、城镇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探讨
本项研究为有关城乡居民对体育锻炼亲近性和对运动资源的满意度的城多差异提供了新的数据点。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业余时间运动较少,居住在离最近的运动设施较远的地方,对本地运动设施和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满意度较低。
应该注意这项研究的一些局限性。尽管其地理和社会人口统计学覆盖面很广,但由于预算和人员限制,该调查并未采用随机抽样设计。这限制了调査结果对一般人群的推广。尽管如此,调查中选择的样本具有很多样化特征,代表了具有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体育活动水平和运动设施的接近程度都是自我报告的,并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空闲时间体育锻炼的时间按大间隔进行分类,没有对运动强度进行提问,也没有捕获与工作有关的体育活动。距离测量仅限于从家到最近的运动场所的步行时间,而离工作场所的距离可能同样重要。没有收集到往返健身设施的运输方式的数据。与对当地健身设施和服务的满意度有关的问题相当粗糙,没有提出任何后续问题,以便被调查者可以进一步阐明其选择理由。
通过平衡比较组之间的协变量分布来解决混杂问题。但是,在没有随机分配的观察性研究中,只能根据观察到的样本特征进行匹配,而无法解决由未观察到的因素引起的潜在混淆偏差。
本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休闲时间没有运动的可能性要高7.3%。这种结果有许多潜在原因,例如,调査问题工具、抽样设计、年龄分布和地理覆盖范围的差异。另外本研究未使用概率抽样设计,而是针对所有年龄段的人群。
目前,我国政府正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改革,对工业发展战略的追求是造成城乡差距的重要动力。优先发展城市地区,以促进工业化的目标,但要以牺牲农村居民的平等和福址为代价。自1978年改革开始以来,我国一直承受着通过各种转移计划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压力,以维护政治合法性和政权稳定。城乡差距的扩大在许多社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健康状况。相较于城市人口,总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被认为是生活在农村的我国人民中相当低、农村居民的抑郁症比例也很高,社会支持水平也较低。低收入和健康素养,卫生条件差以及缺乏医疗资源都可能导致城乡人口之间的健康差距。
促进我国农村人口的体育锻炼可以作为改善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社区建筑环境(例如,健身中心、公园、街道网络、人行道)与体育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正如本研究表明的那样,农村地区的社区运动资源可能无法令人满意地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可达性问题,例如,到健身设施的长途跋涉,有限的操作时间和差的服务,似乎是阻碍农村居民有效从事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此外,负担能力可能令人担忧,因为农村居民对健身设施的收费水平不满意的受访者比例明显更高。在缺乏有效的政策干预的情况下,城乡之间地方健身设施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卫生差距。
建设新的健身设施的成本很高,而且我国的农村政府通常缺乏相应的财政能力。很有可能需要省和或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相反,现有设施的某些运营变更可能会便宜得多,例如,延长运营时间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可用的锻炼资源是当地设施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个相关问题。此外,健康素养和体育锻炼是影响农村居民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果建筑环境的变化伴随着重视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规范的变化,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正如我国在“十三五”规划(2015-2020年)中建设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所强调的那样,改善社区中当地运动设施的可用性已成为一项国家政策。它包括建设新的健身设施(例如,社区健身中心公园,配备健身器材的路边开放空间),并增强现有设施的可及性(例如,延长学校体育馆游乐场的营业时间并向公众开放)。这项研究表明,此类政策应重点放在改善我国农村地区健身设施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上,以促进当地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并减少差异。
5、小结
闲暇时间从事体育活动,接近运动资源以及对当地运动设施和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满意度,往往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采取政策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我国农村地区健身设施的可及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