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2021-03-08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前言
河南省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省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体育事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人们的体育需求不断升级。然而,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制约了河南省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进程,如何提高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成为河南省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这就需要河南省深入解剖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提高河南省体育发展整体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和体育健身需求。
1、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大背景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河南省体育整体发展相比还处于较为薄弱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1、体育教育理念陈旧
贫困地区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点,经济上发展滞后性也影响了人们体育认识水平提升,不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教师、学生等,对体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将体育教育视为“休闲课”,没有认识到体育教育发挥的多元效应。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人们对体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少地区存在体育课课时不足现象,体育课被文化课挤占现象普遍存在。体育课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注重教学研究,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化,体育课教学组织不力,课堂存在严重“放散羊”现象,制约了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进一步发展。
1.2、体育人才严重匮乏
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条件不高,加上人们思想认识上对体育发展不重视,导致贫困地区体育人才严重匮乏,高等院校高素质体育人才不愿意扎根农村体育事业,教师结构年龄老化,人才队伍建设缺乏可持续性。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不少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老一套,存在严重的经验主义思想,甚至部分地区还存在兼职、代课现象。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人才的严重匮乏,直接影响着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制约了河南省体育事业发展的整体格局。
1.3、体育硬件建设滞后
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需要配套的硬件环境建设,然而贫困地区受经济条件制约,体育硬件建设滞后,主要表现为体育运动场地得不到保障,一些学校缺乏固定的运动场所,运动空间狭窄。部分地区体育设备配置不到位,体育基本的活动得不到开展。不少学校体育设施还停留在传统阶段,设备不仅陈旧,还存在安全隐患,不仅不能确保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而且也影响着运动者的安全,一些新的运动项目得不到开展。
1.4、体育认知比较模糊
目前,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开展过程中,人们的体育认知还存在模糊现象,将体育教学和体育竞技混为一谈,不少学校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过于注重体育的竞技性,简单地认为体育教学就是为了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因此体育教学异化为体育运动技能训练,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围绕体育成绩开展训练活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运动需求,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体育课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不利于全民体育推进,也不利于农村居民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1.5、农村特色不够显著
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条件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容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然而,农村体育发展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例如独特的区域资源,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体育游戏资源等。因此,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没有体现出农村特色,没有形成具有农村体育特色的发展模式,没有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体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亟待农村体育积极转变思想理念,能够立足于农村体育发展实际,形成具有农村体育特色的发展格局。
1.6、农村体育管理不力
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无论是教师管理,还是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存在薄弱化现象。不少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体育教学存在很强的随意性,体育课随意给学生一个足球,学生踢踢球,缺乏有效的引导,这就导致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规范行为的存在。在课堂纪律方面,不少教师采用“放养”模式,没有纪律要求,学生行为得不到较好的管理和约束。农村体育管理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7、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评价,然而,基于贫困地区的农村体育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农村体育发展具有特殊性,这就需要尊重农村地区体育发展的实际,然而,不少地区还存在一刀切现象,不利于调动农村体育发展积极性;从学校层面分析,不少学校淡化体育教学,在评价中不能对体育教师做出客观评价,体育教师往往在考核中处于劣势,因此,农村体育教师积极性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强。
2、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对策
针对当前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有效扭转农村体育发展格局,促进农村体育进一步发展。
2.1、确立科学发展观,提高体育认知
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首先要着力于意识形态的转变,打破农村体育传统发展观念,确立科学发展观。农村体育发展要深入分析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手段,在农村营造全面体育、终身体育理念,以学校体育为主要路径,在农村营造人人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改变人们对体育短视认识,在注重智力发展的同时,强化农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深化农村素质教育,改变人们重智育、淡体育的思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体育认知,基于全民体育、终身体育的高度,在农村形成重视体育的良好氛围。
2.2、推动人才战略,强化队伍建设
针对农村体育人才严重匮乏现象,需要积极推动人才战略。首先,行政部门要优化人才资源分配。行政部门要意识到农村体育发展关系着河南省体育发展的大局,从而根据区域体育协同发展的需要,优化人才资源分配,重视引进高素质人才加速农村体育发展;其次,优化用人环境。贫困地区生活环境差、待遇低,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人才待遇水平,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体育人才参与到农村地区体育发展中去,不断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素质,优化农村体育教师素质结构,使更多的人愿意参与投身农村地区体育教育,从而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2.3、拓展资金渠道,优化体育环境
目前,制约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问题,资金投入少,体育教学环境较差。这就需要针对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拓展资金渠道。首先,加大财政投入。河南省要基于区域教育平衡发展,针对当前农村地区体育发展滞后现象,加大对农村地区体育设施投入资金力度,提高农村体育设施,确保农村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开展所需要的场所和基本设备。其次,多方筹集资金。农村学校要进一步增强主动性,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弥补体育教学过程中资源不足问题。通过与社会力量互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建设中,优化农村地区体育环境,确保体育教学常态化进行。
2.4、坚持以人为本,调整发展定位
针对当前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认知模糊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帮助人们理清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区别。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能够根据学生体育运动需求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改变当前农村体育教学中以“比赛成绩”论英雄的现象,按照体育课程纲要严格、规范的实施体育教学,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身心素质能够获得全方面的发展。并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推进全民体育运动,让阳光体育理念深入人心,使体育运动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并根据农村体育教学现状进一步优化农村体育发展定位,全面促进农村体育发展。
2.5、立足农村实际,凸显农村特色
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要进一步调整工作定位,立足于农村体育发展实际,调整农村体育发展思路,凸显农村体育特色,构建符合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模式。贫困地区农村体育要立足于农村现有的环境,深入挖掘本土化的体育资源。例如,民间体育游戏。这些运动项目不仅有趣,而且运动项目的开展对外在环境需求较低。我们可以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引入民间体育游戏,丰富农村体育教学内容,弥补农村体育设施不足,因地制宜地实施体育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农村体育资源优势,而且能够较好地凸显农村体育发展特色,开辟具有农村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
2.6、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体系
新时期河南省贫困地区体育发展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通过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从而通过优质管理提高农村体育资源使用效率,规范农村学校办学行为。首先,加强资源管理,农村学校要对学校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基于学科教学的需要,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其次,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管理,要根据农村体育发展实际和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制定适合农村体育发展实际的课程计划、课堂标准和考核方案等,对体育教学内容、教学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农村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2.7、实施差异评价,全面激活潜能
目前,农村体育教学评价没有突出农村体育特点。这就需要优化农村体育评价机制,实施差异化体育教学评价,根据农村体育开展的条件、农村体育教育实际水平,尊重体育教育薄弱的基础,制定适合农村体育发展的科学评价机制,调动农村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并充分考虑农村体育教师的特殊性,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从而激发农村体育教师工作主动性,让农村体育教师能够积极工作,主动献身农村体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收获成就感。
3、结语
总之,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农村体育发展水平与河南省体育发展整体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对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根据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克服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短板,全面提高河南省体育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