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初探
2021-03-08
(天津市津南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天津 300350)
引言
垒球运动与棒球运动相似,本身是棒球运动发展而来的,由于城市快速发展,拥挤程度日益提升,而户外常遇恶劣天气,因此棒球运动的训练逐渐从室外转入室内,进而发展为垒球运动。但从技术难度和运动剧烈程度角度来看,垒球运动相对而言比较低。在最初发展过程中,垒球运动分为快速垒球和慢速垒球两种,最初是以女子运动开展,在1984年后男子比赛相应开展,并逐步取得快速发展,而快速垒球也逐渐成为垒球运动的主流趋势之一。
1、训练特点
对于青少年垒球运动员而言,垒球运动训练主要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智力要求、判断推理、想象力、手眼配合以及自身身体素质,本文将分别对其展开论述。
1.1、智力要求
首先,垒球运动对于智力因素方面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一方面,青少年运动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垒球基本技术;另一方面,垒球运动不是一个人的运动,需要与团队其他成员展开配合,能够较好地实现对于团队战术的完成度。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而言,一方面要强化与垒球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强关于战术及技巧的学习,实现有力的团队配合。
1.2、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是基于垒球运动规则而言,垒球运动与棒球运动相似,因此,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对于球场的运动形势能够做出了良好的判断,或对于战术训练在实际比赛过程中的细节做出对应的判断分析,才能够在比赛中,结合团队的力量,取得胜利。此外,判断推理能力在不断训练与强化过程中,也能够加强青少年运动的灵敏度,促使其反应更加迅速。
1.3、想象力
从想象力方面来看,通过是基于战术角度来分析,垒球运动对于战术的依赖高于对身体强度的依赖,青少年要结合实际比赛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同配合战术的可能情况要进行想象并预演,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良好的判断与分析,想象力必不可少。此外,想象力也能够强化垒球运动员在关于垒球训练理论知识方面的深度。
1.4、手眼配合
以垒球运动中的本垒打为例,本垒打是指击球员在击中球后,直接将球击出外场围网时,击球员与场上所有在垒上的跑垒员都可以跑回本垒并得分。即假设如果击球手击中球后沿逆时针方向顺利到达一垒,然后跑完所有的三垒,最后回到了本垒,该支球队就会获得一份。这就需要击球手不仅能够精准判断,还要实现手眼配合。
1.5、身体素质
垒球运动对于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本身也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针对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实际生理状况而言,在青少年时期,无论是人的身高还是体重都会伴随正常的生理情况而得到迅速的增加,对应的生理表现会出现食欲旺盛、精神亢奋等情况,因此,在这一阶段,围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的实际发展特性和垒球运动对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要对于青少年运动员展开具体的、科学的、系统化的训练活动。
2、训练方法
基于上文中对于训练特点的阐述,训练方法的探讨就要围绕训练特点本身,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从而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训练结果。具体的训练方法,本文从专项技术训练、助跑训练以及最后用力训练3个方面来阐述。
2.1、专项技术训练
垒球运动中技术动作可以分为助跑和最后用力2个不同的部分首先是基于助跑方面,作为技术动作而言,具体的要求一共有4点。其一是整个助跑过程中要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其二是连贯性,助跑的过程是相对连贯的,不能够存在明显的停顿;其三是节奏感,从助跑到最后用力是一个连贯动作,而助跑的最终意义,是为最后用力做好铺垫工作,助跑具有节奏感,能够达到强化最后用力的效果;其四是加速感,加速感不是对于整个助跑的要求,而是基于助跑最后的阶段,尤其是最后几个交叉步,要求有明显加速感,以达到推动最后用力的技术动作的基础要求。对于最后动作而言,就技术层面来说,首先是对于速度的基本要求,要求快速有力。以右脚为支点,实现从躯干到手腕之间的带动,逐一发力,完成标准技术动作。
2.2、助跑训练
助跑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助跑训练,实现对于最后用力的推动作用,强化最后用力阶段的效果,对于最后用力的成绩有明显的助推效果,一般情况下,比较好的助跑,能够在进入最后动作时,达到5m以上的优化效果,其重要性可见一般。
具体到实际中,助跑训练又分为3个具体的部分。首先是常规的体能训练,虽然整体而言,助跑技术性比体能的重要级别更高,但是体能训练必不可少,不仅仅是对于技术的强化与补充,在比赛过程中,赛程到最后往往都是选手靠着体能在支撑,良好的体能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在最后一刻也完美发挥。体能训练比较常规的内容就是跑步训练,通过每日常规的跑步训练,强化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适应力和承受力,同时,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实际身体发育情况和运动量,进行适当的水分和营养补充,保证其随时能够处于较好的状态当中。
其次是技术方面的训练,对于助跑技术而言,比较核心的就是关于加速的问题,助跑加速对于后续投掷距离的扩大有很强的影响,因此,加速必须有所体现。在训练过程中,要围绕加速来开展具体的训练工作。具体又分为4个部分。第一是原地向后引球,这训练内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促使青少年运动员对于引球正确动作能够熟悉并且熟练掌握,规范动作行为本身,避免出现犯规动作、错误动作影响实际比赛;第二是上步引球,这一训练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手脚之间身体上的协调配合,并且通过动作熟练度的提升,对于协调能力进行一定的强化;第三是跑动中向后引球,这一训练内容的目的在于训练运动员对于实际动作之间速度的把控,能够稳定的保持先慢后快的状态,从而通过较好的动作状态,引导出较好的结果;最后的交叉步,交叉步促使了整个助跑动作的连贯性,必不可少,对于交叉步的具体要求,在上文中有提及,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2.3、最后用力训练
最后用力训练本身就是投掷过程的最后一节,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结合具体的训练过程,训练方法上首先要讲求由简到繁的过渡过程,通过过渡,来逐步提升运动量,达到基本的运动状态,为动作阶段做好准备。
基本动作阶段的训练内容同样也分为若干部分,本文以训练内容为基准,对于不同训练内容的训练方法以及训练要求作出具体的分析。首先是原地徒手鞭打,即通过不同速度的鞭打动作的训练,促使动作本身的力度符合要求。具体到实际中,建立在由简到繁的原则上,首先是慢速鞭打,然后逐步加速,在加速的过程中,还要保证一定的连续性,从而达到较好的用力效果;其次是投球练习,基于实际比赛中的不同情况,投球练习又分为投轻球、投标准球、投超重垒球以及投掷实心球4个部分。投球本身的练习要求都需要达到投垒球的基本标准,因此练习方法大体相同,通常都是通过助跑练习,实现助跑投,但是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由于训练投球的对象不同,因此,除了助跑投外,还有其他的训练方法,如对于投掷实心球的训练,除了助跑投外,还包括原地投训练、上步投训练等,这些内容的训练都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在训练过程中确保运动员的全身都在参与用力,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最后是拉伸训练,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头后拉练习,通过这一联系,目的是确保青少年运动员的肩带肌群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质,在训练过程中,要对于器械的重量进行适当的把握,避免出现由于重量过轻而达不到锻炼效果或由于重量过重导致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出现。
3、训练过程中的其他注意事项及问题
球类运动大多都对于特殊肌肉群有一定的要求,在常年累月的训练过程中,就会对于肌肉群、关节造成损伤,如果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或合理的训练计划,不仅仅会大大缩短运动员的运动年限,对于青少年这一阶段,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群体而言,可能会造成基于身体本身的永久性不可逆损伤,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还有很多潜在的隐患问题需要注意,通过注意事项进行逐一落实,最大限度地完成对于运动员自身的保护,这也是在整体训练过程中,训练方法的重要部分,不容忽视。
具体到实际训练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首先是准备活动的开展,一般运动前,要进行常规的热身运动,做好对应训练项目的准备活动,尤其是在进行上文中所提到的专项技术训练时,对于肩颈、后背、手臂、腿部、手腕、脚腕等都要有所准备,包括手臂屈伸、扩胸等运动内容,来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先完成的打开“身体开关”的工作,等肌肉群、韧带、关节被打开,能够承受较高强度的训练时,再进入训练状态,一方面有利于训练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保护;
其次是对于极易损部位到的机能练习,对于垒球运动员而言,极易损部分一般包括肩关键、肘关节、膝关节等关节处,因此,要围绕这些部分展开对应的技能训练,确保其在日复一日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保护层,便于开展高强度的练习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于运动员身体的伤害;
再次是关于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对于运动员而言,自我保护意识不仅仅是指对于自身的保护意识,还有对于他人身体的保护意识。对于运动员来说,无论是自己、队友还对手,身体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如果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身体造成损伤,运动生涯可能因此结束。具体到实际中,如一些运动员争强好胜,在明显进入运动疲劳状态后仍然要强化训练内容,就容易造成损伤身体的情况,严重还可能因为训练不当危及生命,这就是缺乏自我保护一时的表现,因此,需要对于运动员开展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工作,并将其纳入具体的训练过程当中;
最后是运动疲劳后的放松工作,在运动员精神状态或身体状态进入运动疲劳阶段时,运动员本身已经不再适宜进入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当中,但是也不能够直接立刻停止运动,而应该逐渐减缓运动强度,让身体缓慢进入自然状态,进行身体生理上的过渡,随后与教练提出,进行一定的放松,最大限度地降低意外损伤的可能性。
4、结束语
对于垒球青少年运动员而言,对应的运动生涯还很少,良好的训练方法既是对于成绩提升的保障,也是身体素质强化与保护的保障,开展良好的训练方法不仅要基于教练的训练方案制定,还要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开展练习,达到高效高质量的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