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英语多模态教学中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研究
2021-03-08程建丽张家口学院外语学院
常 杰 程建丽 张家口学院外语学院
文章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以奥运英语课堂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现状为切入点,构建奥运英语多模态教学环境下的情景操练、明确指导、评价性构架、转化实践为一体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模式,以期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多元识读能力,促进人才培养,契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需要。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不仅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也是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平台。张家口学院把握历史机遇,紧扣重点产业、地方经济社会和发展需求,围绕冬奥会打造冰雪特色。2018年开始,“奥运英语”纳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之路。
“奥运英语”课程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水平回顾
“奥运英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奥运英语知识以及相关的基本英语表达,具备用英语从事与冰雪经济和奥运相关工作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思维、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多元识读能力。然而,系统性回顾奥运英语课堂教学,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该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与目标差距较大,学生自制力弱,自学能力弱,语言读写能力、信息识读能力以及多模态设计能力都有所欠缺。总体而言,学生多元识读水平较低。如何将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资源内容进行形式创新,将教学信息交流方式和意义表达方式内化为多模态,实现“语言是制造意义的源泉”的本质,是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挑战。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多元识读能力
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声音、语言、图像、动作、表情、空间等多种手段和符号模态来进行交际的话语。”多种符号模态的结合使用和信息输入方法,创设出真正的语言分析环境,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加全面、准确。在多模态教学中,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独特的认知模式,积极主动地学习,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营造和谐的语言交流氛围,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1996年,新伦敦小组提出“新媒介的超文本时代,意义的构建模态包含语言、视觉、听觉、姿态、空间五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的解读能力便是社会群体的多元识读能力”。“多元识读能力”这一概念在国内学界也经过了广泛讨论,虽然不同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界定略有偏差,但基本达成了一些共识,从教学角度来看,“多元识读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识读能力、文化识读能力和技术识读能力。
奥运英语多模态教学中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模式
新伦敦小组还明确提出了培养多元识读能力的4种具体方法:情景操练、明确指导、评价性构架、转化实践。多模态奥运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基本框架,基于本校奥运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借助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经验,以信息技术为驱动,融合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形成三位一体的奥运英语多模态教学中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模式。现以课程中第三单元“跳台滑雪”为例,阐释奥运英语多模态教学中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模式。
情景操练(课前&课中)
情景操练(Situated Practice)能够帮助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多模态资源的使用,充当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桥梁,对学生的感官进行有效刺激,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奥运英语课前准备阶段,教师从概念意义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教学平台推送上传不同颜色、不同字体、字号的文字模态资源,丰富的音乐、视频等多模态视听资源,布置适配的前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搜索、筛选、整理多模态资源,完成课前跳台滑雪多模态任务,开展多模态信息交流,促进学生语言、技术等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导入阶段,以重温英文电影《飞鹰艾迪》预告片和跳台滑雪相关视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模态,并形成共情。以问题为驱动,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描述自己的滑雪经历、感想并根据名人名言“Win or lose,always aim high”自主探求主人公艾迪身上体现的奥林匹克精神,追溯跳台滑雪的起源、历史发展、技术要点、比赛规则等。语言文字、色彩画面、有声视频、音乐旋律结合使用,情景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这项运动,构建立体认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识读能力和文化识读能力。
明确指导(课中&课后)
明确指导(Overt Instruction)即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对不同模态资源进行充分使用,引导他们习得知识、获取技能、提升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准确地运用语言、动作、姿势、手势等方式,着重于各种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协同,明确给给予示范、解释、引导和建议,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思考不同模态资源所传递的信息。明确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起到支撑作用。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以第三单元的文本讲授为例:首先,教师以文字、图像、图表、音频、视频、动画、道具等媒介,有逻辑有层次地进行示范、解释、复述、转述跳台滑雪比赛项目;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的投票、讨论、抢答等活动,引导学生解释相关术语、重点语句,模仿跳台滑雪的动作和姿势等,理解、分析该项目的相关背景、发展和成就;最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阐释与表演录制、播放,分析、评价他们的“实景实践”,使演示、阐释、分析讨论和反思环节环环紧扣,通过文字、声音和图像模态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识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评价性构架(课中&课后)
评价性构架(Critical Framing)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互动意识。
在教学应用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各种媒介和模态就跳台滑雪运动的发展与突破、奥运精神、体育文化、文化背景差异等内容进行探索和思考,展开分组讨论、对抗性辩论、主题演讲、情景再现等活动,针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态度观点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评价、总结和反思,同时提示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注意进行甄别,表达自我的同时尊重不同观点,从而可以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良性可持续的互动,最终达到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多元识读能力的目的。
转化实践(课后)
转化实践(Transformed Practice)就是对意义资源再创造并产生成新的含义。具体来说,教师引导学生将习得的语言、文化知识进行应用、巩固,并促进新意义的生成,从而获得新的语言体验。
在课后延伸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模态符号之间互补、强化及协调关系,通过平台,开展跳台滑雪相应的多模态教学巩固升华活动,如制作课件、模拟报导、主题演讲、对抗辩论、互动表演、制作视频等,促使学生将意义建构扩展到相关交际场景和北欧两项比赛项目,衍生新的意义。此阶段,平台反馈的数据是对教与学的系统监测,也是形成性评价的记录仪,教师要重视数据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决策,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多元识读能力的提升和创造潜能的激发。
奥运英语多模态教学环境下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模式的四个阶段相辅相成、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所有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师、学生与媒体技术的多维立体互动,促进语言、文化、技术识读能力的多方位培养。
该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也对各个教学环节及元素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选择信息、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能力,注意不同教学阶段中不同模态的协同组合并能够充分挖掘利用多模态资源。同样,学生在多模态教学环境下不仅仅是各种模态的接受者,更应成为多种模态的发出者。课上,学生在互动中提高了对多模态英语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课外,通过参与多模态的活动,进行拓展训练,学生语言、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训练,实现多模态构建意义的输出,提高多元识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