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21-03-08周智超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
周智超 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具有人格塑造、行为规范等功能,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大学生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其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分析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功能以及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探索促进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对策,以期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当代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德育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辨别是非曲直,因此,德育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这其中,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有助于学生在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而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削弱各种不良信息产生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切实提升教育主体的素质、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等方式促进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发挥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功能
(一)人格塑造功能
所谓人格塑造功能就是指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其成长为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而传统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髓,其中不仅包含各式各样的文化内容,还包含人们对崇高人格的追求以及对道德高尚之人的赞美。例如,在《论语》中就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记载,这句话主要讲述了颜回不为名利所羁绊,只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同时,它也告诫人们不要过于在意物质生活,精神世界的富有才是最重要的。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体现出作者对高尚情操的追求。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人格塑造功能。
(二)行为规范功能
所谓行为规范功能,就是告诫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样的行为是被禁止的,由此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传统文化中有大量规范人们行为的内容,例如,《三字经》以言简意赅的文字向人们讲述了基本的行为方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等告诫人们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行为,它可以使得原本“性相近”的人成长为不同的人,同时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弟子规》《道德经》等也是我国古代用以规范人们行为的代表作,其中包含的行为规范内容依然影响着每一个人。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教育中,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一方面,学生会受到传统文化中各种道德典范的影响,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向道德模范看齐。无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还是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谆谆教诲,又或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以及责任观,这就有助于在提升学生思想水平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会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有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从国家层面来看,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屈原、文天祥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就会被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所影响,进而重新审视自身与国家间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从社会角度来看,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中,有助于学生在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学习明确被社会规范认可的行为,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循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从个人角度来看,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最大的优势就是能锻炼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从内容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这就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而德育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促使其与时俱进,及时完善内容构成,进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从形式角度来看,传统文化的加入丰富了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形式,突破了单一的课程授课模式,增加了举办课外文化活动等形式,这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促进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对策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首先,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文化景观、图书馆、教学楼等基础建筑,这就意味着学校在设计人文景观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传统文化,注重将“天人合一”等思想体现在人文景观设计中,进而在提升审美性的同时促使学生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图书馆、教学楼等是高校学生频繁活动的场所,因此学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也需强化传统文化特征。例如,将图书馆设计为书本形状。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这并不是说仅仅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而是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各类课程安排中,以此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二)切实提升教育主体的素质
首先,强化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等方式,提升不同专业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而提升教育主体的素质,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学术交流会等方式强化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加强思政专业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以此帮助他们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是检验高校德育教育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重安排一些互动性较强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首先,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创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开通相关的公众号平台,并在此平台上推送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内容的熏陶。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借助微博、官网等渠道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其次,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学校可以在中秋节组织学生集体到校外赏月,或者在元宵节举行猜灯谜活动,同时,可以借助课余活动时间举办诗词大会,以此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