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提升节目的可视性

2021-03-08段海峰陇西县融媒体中心

文化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可视性策划受众

段海峰 陇西县融媒体中心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环境下,电视频道、互联网站、手机平台产生的内容可谓琳琅满目,信息的传播与互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节目选择权掌握在大众手中。在此情况下,电视节目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吸引受众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从内容、画面、元素三个方面介绍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适应新形势,提升节目的可视性。

电视是一门集语言、文字、画面、声音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视听艺术,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原则。如果电视记者在策划、采访、制作过程中违背了规律和原则,那么节目的可视性就会大打折扣,受众也会逐渐流失。尤其是互联网、手机移动端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看什么节目、什么时间看,选择主动权掌握在受众手中。对于落后于中央、省、市媒体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在诸多挑战中寻找出新的突破口,电视节目的可视性是重中之重,只有信息量足、画面好看、表现形式新颖、可视性强的节目,才能留得住受众、赢得了收视率。

做好前期策划,强化节目“内容”可视性

(一)策划先行

电视节目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节目策划包含节目定位、风格、包装等。这里主要说的是狭义的节目策划,就是对某一线索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前因后果,提前策划制定报道方案,决定好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

笔者从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近二十年,由采访岗位到后期编辑岗位,常听业界前辈说到策划先行,也在实践中深切体悟到:一篇好报道与前期策划密不可分。例如,某次采访前没有做足功课,到达采访现场后才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既费时又费力,再加上各种突发状况或不可控因素,在有限的采访时间内没有把握住精髓,因此给采访留下诸多遗憾,一篇好报道就这样与自己失之交臂了。再如,审稿中常发现记者写的稿件不尽人意,要么却少要素、要么主题不突出,或者是报道内容不切合实际等。这些情况非常典型,往往是由于记者没有做好前期策划,打了无准备之仗。可见,策划先行对写好稿件、优化节目内容至关重要。

(二)策划创新

当前,媒体进入一个全新的“策划时代”,谁具有深度创新策划的能力,谁的节目就具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就如央视的一些品牌栏目,之所以赢得高收视率,这与新颖的节目策划分不开。各卫视的品牌栏目能吸引很多受众,成功的关键就是富有创意的节目策划。我们在观看这些节目时发现,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互动性强,能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因此,对媒体资源相对缺乏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要做好节目就需要重新定位目标受众,聚焦本土历史、关注人文、红色文化、热点话题、特色资源等,策划平民参与度高、受众距离感近、能引起共鸣的节目,把目光投向平民,把人文关怀融入策划,突出电视节目视听特色,融合受众喜欢的新媒体元素,打造出适合自身传播优势的节目,以丰富的内容和本土特色吸引住受众的眼球。

提升摄制水平,优化节目“画面”可视性

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外出采访往往身兼摄像记者、文稿记者、后期剪辑以及节目编导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繁重的工作量影响对电视摄像环节投入的心思。另一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大部分都是从其他行业调入从事采编工作的,自身缺少理论基础,摄像技术基本上是以“师带徒”方式学习,或者是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提升,这也是造成摄像水平不稳定、节目质量时好时坏的一部分原因。结合自身在电视摄像、后期剪辑的实践经验以及审看节目时发现的问题,现将提升摄制水平应注意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掌握摄像技巧

电视表现的基本形式是动态画面,而不是静态的照片,其中包含有空间、时间、运动以及声音等元素,这就需要摄像记者着重把握动与静的关系。例如:拍摄会议新闻时,台上、台下的被摄主体相对处于静止状态,就应着重拍摄被摄主体讲话或做笔记等动作;拍摄开花的植物时,用特写呈现花瓣的细节,同时抓取蜂蝶在花朵上的活动状态,虽然处于静态拍摄,但画面中却有动态元素;拍摄相对静态的人或物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推、拉、摇、移、跟、升、降等拍摄方法,交代被摄主体所处的环境、状态以及发展变化过程,使画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荧屏才能“活”起来、“亮”起来。

彩色电视机、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等让这个时代多姿多彩,在摄像中还需要我们更好地用好光线与色彩。电视摄像艺术是光影的艺术,光线直接影响着被摄主体的真实感和美感。拍摄中不可或缺的是自然光,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等,不同的光线可以塑造出不同的艺术形象。摄像记者要善于运用光线与色彩,处理好主体与陪体,再配以恰当的角度、契合的景别,才能拍摄出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画面。

(二)遵循剪辑规律

后期剪辑是对画面的再次完善,画面剪辑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生活习惯,我们在画面拍摄时应该提前融入剪辑意识,并遵循剪辑中的逻辑关系。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一般先是整体、再到局部,对应到拍摄中就是将拍摄画面组合起来。拍摄不同景别的画面,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可以先全景,再从中景过渡,最后特写。剪辑中表现为景别过渡自然、合理,全景交代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景展现出主体较大的活动空间或交代出动作路线,特写则更能体现出细节引起受众的共鸣。一件事物的一个面,至少可以拍摄到三个画面,以此类推,丰富的画面、流畅的剪辑,才能让节目更加出彩。

对于摄像记者来说,每一次按下录像键时都应该明确目标。摄像机作为记者表达与受众感受的桥梁,受方向、距离、广度以及被摄主体运动状态等限制,就像我们的眼睛观察事物一样,在有限的视野内无法看到全部的变化和运动时,需要聚焦清晰,更需要转睛环顾,还需要边移动边观看。对应到摄像中就是运动摄像,即常用的“推、拉、摇、移”和固定画面拍摄方式,在后期剪辑中用于“动接动、静接静”,将画面内在的关系、节奏有序衔接,整体节目才能给受众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电视画面摄制中还应该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实际上,轴线就是被摄主体的视线、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形成的一条虚拟的关系线。比如,我们在拍摄两个人物对话时,摄像机只能在人物的同一侧180°范围内活动,如果越过轴线到另一侧拍摄,则会出现背景和空间的错乱,后期剪辑中会出现“跳轴”画面,组接起来的人物关系会显得很混乱。再如,拍摄一组人物运动的画面,摄像机应在运动轨迹和方向的同一侧,不能越过轴线到另一侧,否则会出现画面运动方向的不一致,后期剪辑时会产生“离轴”画面,组接起来人物运动方向会前后矛盾,不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和观察习惯。

美化产品包装,增强节目“元素”可视性

当前,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正在发生全方位变革,受众逐步转变为“客户”,节目也形象地被称为“产品”。作为产品,必不可少的就是包装,靓丽的面貌和优质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受众、更多流量。

笔者所在的单位地处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体制机制不完善,融媒体中心建设可谓困难重重。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发展环境下,单位毅然决然聚集各类媒体人才和资源要素,挤经费组织节目包装培训,千方百计引进特殊人才充实到新媒体产品制作包装中。尤其是在节目包装中,注重超前思维,将原有的新闻节目改版升级,片头将蓝色调改为温馨的橙黄色调,重新进行板块化编排,以便快速拆条分发到全媒体平台。另外,注重专题节目的包装,将不同类型的专题片归类播出,节目突出本土元素的固定片头,在固定时段播出,全媒体传播平台有相应的浏览窗口。同时,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和短视频、H5、VR全景等新媒体产品中注重音乐的使用,根据不同报道内容、不同情感表达、不同目标客户,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做到“慎用音乐”,力求用音乐渲染情绪、烘托主题,为提升整体节目质量画龙点睛。经过一系列探索和实践,融媒体中心节目可视性不断提升,逐步建全全媒体阵地,新媒体产品积极抢占手机屏和电脑端市场,形成“端、微、网、台”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媒体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逐步增强,在甘肃省内融媒体建设中跑出了“加速度”。

总之,不管是电视节目还是融媒体产品都是做给观众看的,无实质内容的节目,杂乱无章的摄制,粗枝烂叶的包装,这些都会影响节目的可视性。面对人人都是新闻的发布者、人人都是短视频的参与者这样一种机遇与挑战,研究节目的可视性成为摆在媒体人面前紧迫而又长期的课题,创作更多品相俱佳的节目和产品成为融媒体生存和发展之道。

猜你喜欢

可视性策划受众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本期策划
博科:开放式可视性架构提升运营商流量洞察力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