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1-03-08王震渤海大学
王震 渤海大学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长久发展,具有极其深厚的意义。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教育教学体制创新改革,强调素质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是重要一步。文章从目前学校教育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出发,分析当前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文化渗透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好的教育的支撑。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能够丰富青年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更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于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必须加以重视。
目前学校教育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问题
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应试教育,教学结果由考试分数判定,甚至出现了“唯分数论”的极端现象,因此有很多学生“高分低能”。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下,老师学生对考试范围之外的内容较为忽视,教学课堂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内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起到启迪学生的作用,课堂之外的传统文化更是无人问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度地研习与感受,这就造成了学生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的学习,既不利于学生个人全面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更不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信心。
(二)教育资源问题
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不同,教育资源在各地区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教学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种,如电训室为硬件资源,教材、教师为软件资源。教学资源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其质量高低、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地区与地区之间教学资源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方式与内容。就目前来说,高校教育教学资源一般以书本知识为主,很少涉及书本外的知识内容,以致学生的知识视野不够开阔,缺乏创造、创新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对学生接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限制。
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教学的意义
(一)加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是我国现在及今后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中国文化自信,需要学校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儒、释、道的精妙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农民的二十四节气等智慧经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各种精神……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这些传统文化的同时,不仅对自身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凝聚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也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近年来,许多传统技艺与文化已经失传,青年一代在教育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取其精华,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虽然我国不断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但目前的教育教学模式仍然偏向应试教育,学生升学压力大,课业任务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任课老师难以开展行之有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这就倒逼学校进行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这一过程中,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方法,不仅学会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理解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它运用于实践中,逐步地改善思想和思维模式。
(三)传统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价值体系与道德标准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传统文化包括多种,如传统技艺、传统习俗、传统思想等,它在多方面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一方面,有助于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比如儒家思想中的中庸等渗透给学生,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导学生学会分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不让其被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所迷惑,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受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影响,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以高中阶段为例,高中生升学压力大,课业任务重,其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较多是从书本上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试,老师的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将中国传统文化当作一般的普通知识,进行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没有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很少与实际的情况相结合进行教学,从而缺乏创新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只从单薄的纸面上感受,更应该从生活的多方面、多方位、立体地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简单,不够深入
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五千年的智慧,其内容的丰富,不是一朝一夕就足以道尽的。因受到课业安排、升学压力、时间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目前教育教学中所安排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较为单一,不仅教学方式简单粗暴,教学深度不足、流于表面,而且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大概的了解。如高中生学习《论语》,学习的篇幅少,也相对简单,学生只是了解一部分孔子的思想,但不够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的渗透过程中,还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难以进行完整的系统梳理,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全面的教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育体系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
(三)缺乏教学传统文化的重视
尽管我国目前在不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视。以高中阶段为例,学校往往忽视对高中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往往被忽视,其重要性比不上升学率。因此,在实践活动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较少,更多的是学习书本知识和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所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应用,使没有得到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四)缺少相关教育教学人才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尚且不够完善,同时也缺乏完备的知识体系,因此很多学校急需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创新型人才。然而当前学校对教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培养,仍然缺乏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难以分科,而学校教师因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水平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故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阻碍。学校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教育教学人才,就难以开展行之有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也难以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
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一)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首先要从思想上开始。校方应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使其成为中国教育的底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中的知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有效促进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创新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侧重于书本知识的教育,教育教学模式单一,这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校方和授课老师应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教学。老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其所在年龄段的特点和爱好,选择合适的并且具有可行意义的教学方式,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了解和喜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老师可以挑选合适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将其分成技艺、精神、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不仅教授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更要让学生领悟其精神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高中阶段为例,学生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不单单是记住知识点,更要对孔子的思想、价值体系、道德标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一些精妙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来改善自身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准则。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也要整合教育资源,比如各种影视资源等,用更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再加上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
(三)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全面发展
在高校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为了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做的是整合现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对当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影视资源、书本资源、博物馆历史馆等,进行全方面的立体教学。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内容,不仅仅指的是丰富其书本知识,更是要丰富实践活动。授课老师要让学生真真正正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实践中。此外,还需完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知识体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也要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要充分挖掘出当地历史文化的浓厚底蕴,提倡引领学生走出校园,学以致用。学校可与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等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家乡历史,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一举多得。
(四)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耳濡目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知识体系之复杂,知识内容之丰富,知识内涵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仅靠在学校的时间里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浸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品质与精神内涵。例如,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当地传统文化历史及技艺等,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中国地大物博,地域文化各不相同,又有各种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其蕴含的历史故事、精神品质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在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学校可以开展相关活动,邀请学生、家长与老师一起动手制作中国传统节日食品,并一起学习传统节日的由来故事。还可以开展良好家风等活动,唤醒学生对良好道德品质的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长久发展,具有极其深厚的意义。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好的教育的支撑。因此,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和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和国学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努力,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教学,从而丰富青年的传统文化知识,助力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更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