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属地大中小幼学校作用助推地方文化建设

2021-03-08侯雨豪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文化产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属地学校建设

侯雨豪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地方文化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促进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升。如何发挥属地学校的作用,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内涵,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助推地方文化建设,探索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新视角。

地方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风情民俗和各代历史综合作用下产生的非物质文化因素的概括,是涵养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地方文化形成了当地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感思想、价值取向,是建立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近些年,各地学校就地方文化资源对于学校思政教育的作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文化的引领作用,把地方文化作为属地学校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如何切实推动地方文化资源与学校德育的互动,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自愿接受其情感认同、价值取向、生活习惯等,并愿意扎根在这里。

组建地方文化思政教育联盟,协同推进地方文化建设

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与方式决定着地方文化产业的战略制定、资源传承。因此,各级政府要站在全新的高度重视地方文化建设,组织区域内学校发挥其传承地方文化的独特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中有的放矢植入优秀地方文化,切实发挥地方文化育人功能,协力推进地方文化建设。优秀的地方文化蕴含着地域记忆,凝聚着区域文化精髓,学校从地区文化中汲取养分,挖掘文化特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属地学校要立足区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深入挖掘其潜力、价值、特色和内涵,融合学校校情科学确定地方文化资源内容,助推人才培育培养。

各级政府部门应统筹区域内大中小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资源,打破学段壁垒。另外,地方文化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成立“地方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可以有效整合属地学校文化建设的各方力量,进一步密切大中小幼各学段之间的关系。坚持“资源共享、文化共建、人才共育”原则,围绕各地政府的重大文化经济决策和部署,在各地文化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主动沟通、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工作机制。“地方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应制定地方红色文化、校史文化、企业文化等传统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与属地烈士纪念馆、图书馆、地方志办、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传统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签订共建协议,并开展区域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市情民情专题研究、地方文化课题研讨、地方文化宣讲交流评比等教育教学活动。由此推进大中小幼地方文化一体化建设落细落实,并将这些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和案例,转化为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搭建地方文化教育资源库,把地方文化教育纳入各级学校思政课程的总体安排,讲好地方文化故事。

创新发展地方文化样态,讲好地方文化故事

文化与教育以人为媒介,相伴而生、相随而长,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存在意义;教育反哺文化的传承保留、传播交流、创新提升。地方文化为学校特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良好的环境,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证。学校作为属地区域文明和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在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中担负着研究与培育人才的社会责任。学生是未来社会文化的承载者、创新者,是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

因此,政府要通过推动学校和地方社会的合作,加强特色地方文化资源研究,向社会展示地方文化研究成果,增强民众对地方文化的认知,激发保护、开发和创新地方文化的热情和创造力。地方政府主动对接属地大中小幼学校,得到人才支撑、知识传播、技术创新上源源不断的补充。此外,还要鼓励学校依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弘扬与践行区域特色经典文化的创新实践活动,这一活动作为学校自身发展建设的需要,既能提升实践教学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可以促进地方文化、教育、经济事业共同提升。

各地宣传部等部门,应遴选一批区域内文化历史展馆、企业文化展馆与学校合作共建的大中小幼学生思想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引导学生在体验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厚植家国情怀。如此方可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用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滋养学生心灵,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的发展。另外,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分批赴实践教学基地等开展现场教学;利用其它各类讲堂、论坛、报告等机会,获取地方文化素材、讲好地方文化故事、传好地方文化声音,切实宣讲好地方文化创新创业的感人故事;鼓励大中小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科创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认同家乡、热爱家乡、愿意留在家乡奋斗。

搭建地方文化教育“线上平台”,共创地方文化育人新模式

“融媒体”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在线综合平台的创建,提供了一站式的地方文化服务,为地方文化经济建设提供服务,也得到了本地区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满足。各类地方文化网上阵地的建设,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文化符号,切实提高了地方文化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了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地方文化是一个区域文化经济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价值和精神,地方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扩展的。政府部门一是要加强学校党的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法律法规底线,做好网络育人的主流话语表达,掌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二是要注重积累,多平台融合发展,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用扎实的阵地建设实现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创建集群系统化、网络化的新媒体工作格局;三要提升品质,打造精品内容,坚持内容为王,以创新取胜,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作品在宣传真理、传播文化、弘扬正气等方面的作用,用卓越的内容建设实现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

“微”时代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青少年学生因为年龄、阅历、知识的限制,在认知方面还不成熟,不具备辨别力。按照《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2022)》的要求,全面教育信息化工程,做好数据融合贯通,破除“数据孤岛”,利用“上海教育云”服务平台,深化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创新模式,组建地方文化教育优质教学团队,谋划建设在线课程,加强区域内乡土文化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避免不良影响,传播正确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高地,减少无聊、盲目的说教,要以学生乐于接受、善于接受的方式传递先进、积极的思想政治文化,率先把优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

加快培育基层地方文化人才培养

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有必要对各种不同种类的文化资源要素进行认真分类盘点,充分分析地方文化产业市场,为地方文化的进入、文化产业的发展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如此,不同类型的地方文化人才方可通过参与文旅产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具有更高的积极性与热情投入对下一代文化接班人的培养,为地方文化人才的培育发展提供支持与底气。

目前,地方文化从业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一些地方的非遗文化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虽然掌握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受限于自身的文化素质,阻碍了地方文化的大力发展。比如,各区县的博物馆数量逐年增多,但专业人才远远跟不上巨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随着老一辈从业人员的退休,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彰显出来。同时,博物馆业和旅游业同属于各地文旅局管辖,拥有两个领域知识素养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前线工作人员,专业人才培养意识的淡薄、人才数量的不足,都导致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整体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地方政府不仅需要加大对地方文化的扶持力度,更应建立有利于本土文化人才培养的渠道。各级政府要重视与属地高校、职业院校的对接合作,重视地区内高校的文化人才培养作用,加强地区间文化人才交流合作。出台优惠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通过院校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另外,开展“政—校—企”合作,实施能力素质培育、岗位锻炼成才、职业发展支持、基层成长服务体系建设等具体培养措施,针对性地培养契合地方文化发展需求的高水平文化人才。让高校优秀文化毕业生愿意下基层、进乡村,还能留得住、干得好,进而缓解地区文化人才紧缺问题,实现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战略。

属地学校是研究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推动地方文明的载体,促进地方与社会融合的桥梁。因此,属地学校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找到与地方社会的最佳结合点,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助推地方文化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属地学校建设
属地管理不是“万能筐筐”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层队站班组HSE属地标准化创建
属地管理在钻井施工现场的应用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输电线路属地化管理与实践国网信阳供电公司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