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

2021-03-08纪拓安徽省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理论课中华思政

纪拓 安徽省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将其融入至高校思想政治课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与道德品质。因此,本文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处境,并对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创新路径作出相关研究,以期为各个高校及思政教师提供参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度变革时期,社会各个方面在发展极为迅猛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大学又恰恰是学生发展正确三观的关键阶段,学生的思想行为极易受到反社会或蔑视传统文化行为的影响,价值观导向也极容易偏离。而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思政教师若是对其中蕴含着的思想观念、道德精神等内容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将其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指引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高校的思政课大都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进行理论教学的。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互通性的,因此思政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达到二者高度契合的效果,也能够创新思想政治理论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素材。

思政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中的作用体现把握准确,就可以提升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三)有利于思政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手段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就会促使思政教师不断思考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效教学,促使思政教师尝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从而达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目的。

思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学的相关内容,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交流心得与感悟;或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亦或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记录传统文化对社会群众的影响等。这些都是思政教师创新的教学手段,以此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时间能力,从而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处境

虽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举措已得到各个高校的支持与实践,但是二者融合后的教学效果仍然达不到设想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没有做到系统且深度的融合

只有选择丰富且紧跟时代步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才可以使后续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来看,二者融合后的教学课堂上,教学内容往往是独立或截断的,二者没有紧密衔接在一起,没有做到系统且深度的融合。

首先,这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关,许多高校中的理科专业在培养学生时认为只要教学理科知识就可以,没有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虽然思政理论课是必修的,但是学校这样的举措导致部分学生接触的传统文化教育过少,二者无法有效衔接在一起,思政教学的效果也便无法提升。

其次,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理论课的过程中,没有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容,虽然在教学时涉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却是蜻蜓点水般一闪而过,无法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度地思考。例如,在教学《弘扬中国精神》等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时,教师对其中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系统完整的讲解,导致传统文化具有的独特魅力无法完全体现出来,也便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不出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

最后,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材中,没有完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编排进去,导致二者在教材内容上的呈现做不到融合,一些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选取的教材也不一样,整体上无法系统的规划。

(二)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深入的认知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今年社会各界不断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许多地方也涌现弘扬传统文化的浪潮,一些高校所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看到弘扬传统文化的身影,比如经典诗歌朗诵比赛、汉服社团等。

虽然高校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校园内的大学生却对其没有深入的认知。传统节日方面,学生更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对于中国的“七夕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大多学生只知道一些经典传统节日的习俗,没有对所有传统节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大多分配给了专业课的学习与技能的学习上,闲暇时间则用来外出玩耍或是兼职,忽视了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它的价值认知也不够充足。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多样的教学形式

高校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几乎都是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偶尔采用宣传讲座或是时政学习班会的模式,在进行实践学习时也多是参观博物馆、纪念碑等,教学的内容单调,形式也不是多元化的,教师无法真正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在学习中也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

(四)缺乏专业富有传统文化涵养的思政教师

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背景多是以政治学为主,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专业学习,而且教师自身也没有注重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没有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所以在教师进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融合教学时,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讲授多是生搬硬套相关概念,没有对其深入理解,自然也就无法让学生深刻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难以使思政教师达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路径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融入思政教学体系

首先,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创新与创造,汲取与思政课内容相契合的传统文化内容,提取出精髓并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比如,教师在教学有关爱国主义、道德情怀等内容时,就可以围绕爱国、修身这些内容将传统文化中孔子、孟子等各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类的思想引入到教学中,为学生讲述其中包含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为学生讲述有关仁人志士爱国情怀的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的同时激发起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二者的主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切忌本末倒置,偏离教学轨道。

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时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元素,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增强教学互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荀子曾在《荀子·儒效》中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可见“行”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高校与教师要做好知行合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感悟人生,可以在实践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起到思想行为规范的作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各种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开展传统节日的主题时,让学生进行当地民俗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活动,弘扬传统节日。在开展献爱心主题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更高效地提升思政理论的实效性。

(三)加强思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只有教师自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才可以将传统文化知识灵活运用到思政教学中。

教师应当抽取时间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多研究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学校也要支持教师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的素养,经常开展这方面的培训、专题讲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从而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弘扬,已成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条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了解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影响二者有效融合的因素,科学把握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遵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教学原则,大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实现思政教育的真正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理论课中华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