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价值与路径
2021-03-08王吉平
尹 娜 王吉平
(陕西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广大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和培育的思想理论、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各族人民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生动表现。习近平同志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传承革命文化、弘扬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革命文化”教育以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为依托,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探析高中思想政治课“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对于增强“革命文化”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革命文化”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线索,以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相关内容。“革命文化”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它以内嵌、隐喻和直抒的方式存在于四门必修课当中。
(一)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革命文化”教育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为背景,采用历史性叙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其中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在正文阐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工人运动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实践并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探究与分享中展示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刊物《新青年》《中国青年》等文字资料,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战场、农民踊跃加入农村合作社等历史影像,展现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历史叙述为主,以革命影像展示为辅内嵌的“革命文化”内容。
(二)必修2“经济与社会”中的“革命文化”教育
必修2“经济与社会”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主题,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系、经济发展新理念,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其中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中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在正文叙述我国坚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消灭贫困,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实现共同富裕。在相关链接中通过列举《礼记·礼运》《周礼·地官司徒》《管子·轻重甲》中一些蕴含社会保障思想的名句,体现中国古代“民惟邦本”的民本观念。民本思想自中国古代以来一脉相承,经历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进入新时期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问题,加强根据地经济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断丰富民本思想内涵,发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加强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这些材料展示“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
(三)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的“革命文化”教育
必修3“政治与法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为主题,立足阐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关内容。其中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在正文叙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各阶级试图探索出一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道路,但由于阶级自身的局限性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担负起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使命,领导广大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真正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经过革命检验的、正确的和必然的。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叙述为主,以俄国十月革命、五四青年爱国运动等革命影像展示为辅,内嵌“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
(四)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的“革命文化”教育
必修4“哲学与文化”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集中阐释革命文化内容。其中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正文叙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担负起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带领广大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第三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辅文中展现井冈山会师油画,引用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红船精神”的文章,阐释革命精神的弘扬是“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以革命影像展示为辅直抒“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革命文化”教育的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课“革命文化”教育,不仅能铸就牢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更能传承不屈的革命精神,接续实干的奋进品格,坚定个人的责任担当。
(一)铸就牢固的理想信念
革命历史是革命文化的主体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记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托,他们的成长成才烙上了国家期许的印迹。高中思想政治课叙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革命先辈顽强不屈、努力拼搏而建立的,从而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拥护,铸就牢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练就过硬的实干本领
中国的革命斗争史是一部血与泪交融的奋斗史,砥砺奋进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探索和奋进的脚步,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砥砺奋进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探索和奋进的脚步。民族复兴之路不仅是长久的,更是曲折的。中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唯有实干才能兴邦。“革命文化”教育能促进中学生向革命先辈学习,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奋勇向前,不断提高自身本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练就过硬的实干本领。
(三)传承不屈的奋斗精神
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命脉和灵魂,是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奋勇前行的力量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精神激励无数先辈为追求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在和平建设年代,革命精神引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入新时代,革命精神团结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加强中学生革命传统教育,使其自觉传承革命精神,接续奋斗品格,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接续努力。
(四)坚定个人的责任担当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得来的,未来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中学生只有具有敢于担当的意识、乐于担当的行为和善于担当的智慧,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矢志不渝。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革命历史叙述、革命遗存展示等形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史、新中国建设史,革命先辈奋斗史,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个人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培养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自觉将伟大的革命精神融于学习与生活中。
三、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革命文化”教育的路径
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革命文化”教育需要创设革命文化教学情境,开展革命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组织革命文化教育社会实践体验,营造革命文化教育校园氛围。
(一)优化教学方式,创设革命文化教学情境
“革命文化”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传统的教师替代性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革命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差。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必须优化教学方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性。例如在讲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时,通过播放革命素材影片、讲述真实的革命故事,寓教学内容于具体情境中,发挥环境的熏染作用。围绕革命文化相关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生分组探究、讨论与分享,生成革命文化相关内容,深化学生对革命文化内容的学习,体悟其中的革命精神与情感,增强革命文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传承革命文化的意识,学习传承革命文化的方式。
(二)依据革命历史,开展革命文化主题活动
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实践为线索,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学生通过对主题活动的前期准备,现场实践,不仅能获取大量的知识,培养学习革命文化的浓厚兴趣,更能在实践中体验深厚的革命情感。例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讲革命经典故事大赛,邀请专家为师生做“革命文化”教育专题讲座,举办红歌歌唱比赛,开展祭奠英烈手抄报或黑板报评比,制作革命故事微视频,表演革命历史题材话剧等形式多样的“革命文化”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革命文化,体验革命先辈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传承不屈的奋斗品格。
(三)组织社会实践,创新“革命文化”教育体验
以革命历史、革命遗迹、革命理论和革命精神形式呈现出来的革命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组织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革命文化教育基地,亲身体验革命先辈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深化自己的情感认知。例如结合地域资源,参观当地革命遗址、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明时组织学生祭扫革命烈士英灵,节假日看望慰问老红军,组织暑期研学旅行参观延安革命老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革命历史,从而加强对历史的认知,对革命先辈产生敬佩的情愫,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铸就牢固的理想信念。
(四)重视环境熏陶,营造“革命文化”教育校园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它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利用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媒介,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革命文化”教育效果。充分利用橱窗、校园广播、校报等媒介来宣传革命历史和革命故事。在校园放置革命先辈雕塑,在教室悬挂革命先辈画像,再现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和光荣事迹。挖掘当地革命史料,建设革命遗迹陈列室,将校本教材和地域革命历史有机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情感,埋下炽热的报国志向。
革命文化是一个时代革命历史的传承,是革命精神的呈现方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革命文化”教育,在四门必修课中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在学生中营造向革命先辈学习的良好氛围,能够激励学生继承革命先辈不屈的革命品格,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铸就牢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强化个人使命担当,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