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模式下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2021-03-08王艳杰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王艳杰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引导和推进作用,在我国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传统文化在学生中得到继承和发扬。本文就“文化+”模式下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引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我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地位。随着新课改的创新和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起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体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主动发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在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者和建设者,因此,传统文化教学在“文化+”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中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只有掌握和学习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在工作中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了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有利于塑造学生的高尚品质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阶段,人们传统的思维观念和道德理念也会受到全球化的影响。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初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在思想和性格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文化+”模式下高职院校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的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在学生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利于塑造学生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自主独立的思想意识,具备崇高的理想,从而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会礼节谦让,互相尊重,从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美德,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提升学生在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三、在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制不完善
虽然目前在“文化+”模式下高职院校中已经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但是具体的教学体制仍不够完善。首先,高职院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都是由教育部统一安排的,缺乏自己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编排,更缺少相应的奖惩措施。其次,学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课程设置和建设也缺少重视。
(二)教学模式不合理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这对于“文化+”模式下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在传统文化教学中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忽略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学中,没有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传统文化教学中仍然是为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缺少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或者在传统文化教学中仍采用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方式,缺少让学生互动和交流的环节,导致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学习兴趣,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文言文等内容,无法提升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三)师资队伍不专业
在“文化+”模式下高职院校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师资队伍的专业度也变得越来也重要。虽然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立了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但是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仍然较低。首先,高职院校并没有专门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大多数由思想品德老师和语文教师担任。其次,高职院校也没有专门招聘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师的岗位,使得在高职院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缺乏专业性。最后,高职院校在学校也没有进行专业化的传统文化课程培训,只是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内容进行教学,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
四、在“文化+”模式下高职院校中传统文化教学创新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长河,是通过悠久的历史沉淀积累形成的。在“文化+”模式下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学中,要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理念,提升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以及可他个的参与度。要想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就需要就高职院校的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升传统文化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探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朗诵活动,要求学生在参与朗诵过程中必须要提现诗词的优美性,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感悟,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此外,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诗经》的朗诵活动,通过对《诗经》的朗诵,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富有的独特思想。
(二)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
在高职院校中,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来,这对于学生良好品质和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在高校的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学生打造文化景观,例如打造文化长廊,让学生能够在长廊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追寻历史的足迹;在校园国旗下塑造古人圣贤的雕像,并在下面标注生平和历史事迹,从而方便学生更好的了解古代圣贤,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优秀品质;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资源有效、合理地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到品牌化的转变,打造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在保留传统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构思出心得创新,找寻新的文化载体,开启创新思维,使高校的文化元素更多元化、现代化。例如校园社团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入到活动中,举办中华传统文化文艺汇演,组织传统剪纸、绘画制作大赛等;在校园网中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专栏,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网络视频公开课,将动漫、电影、电视剧等现代新兴文化加入到传统中华文化中,将传统文化资源与互联网相互结合,让网络成为学校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把历史文物的照片、历史遗址的照片放到网站中,让学生主动在网络中了解这些历史文化,真实的感受到校园所传播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三)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在“文化+”模式下高校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者,也是学生的引导者,其传统文化知识的专业度和内涵修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必须要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我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和内涵素养,在节假日器件,通过网络平台或者传统文化培训班等进行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在课上能够更好的为学生讲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也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五、结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形成的精华,其中包含的为人处事、精神素养、高尚品质等对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具有着重要的积极和引导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因素。在“文化+”模式下高校传统文化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发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形式,为学生构建完善的交流学习平台,并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