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博物馆文创设计新思路
2021-03-08康红娜郑震续皓楠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
康红娜 郑震 续皓楠 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
作为展现历史发展进程、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博物馆的发展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来支持文创产业的发展,博物馆文创产业也因此变得举足轻重。文章分析了博物馆对于文创产品的影响,提出博物馆文创发展的新思路,以增加博物馆交互性的方式和游客参与文创产品制作、表现文化传承的意义,使博物馆文创能够积极得应对未来变化的市场。
博物馆作为传播悠久历史、人文与地域文化等多领域文化的重要阵地,有着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艰巨责任和使命,而馆内的文物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承载着我国各朝代历史的优秀基因和地域特色。中国悠长的传统文化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极具影响力和引导性的,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优秀文化艺术遗产,也为文创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创意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也随之成为文创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原型因素,而博物馆为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我国各地博物馆也纷纷组织了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以求提升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竞争力。
由于博物馆文物具有朝代特色鲜明、符号固定化的特殊性,因此对博物馆文物进行符号提取时会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结合历朝历代当时的人文、地域等特点进行文物研究,能较精确地提取出设计因子。中国博物馆文化具备超强的设计因子,表现出历代匠人们非凡的造型能力,完全具备现代符号的基本特征。博物馆陈列的各种文物、器具的造型、图案以及色彩等元素均代表了当时的人文、生产、审美等特点,对我们进行博物馆文创设计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虽然国内外博物馆文化遗产、文物等创意衍生品层出不穷,但是反映每个博物馆独特的识别性与应用均未得到有效的表达。各大博物馆文创大赛近几年偏于泛滥,导致博物馆文创衍生品趋于同一化现象开始慢慢显现。每个博物馆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性,通过设计大赛征集的作品无法进行规范化设计管理,导致每个产品只能针对某一个文物或朝代进行识别,并不能体现当地博物馆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地域特色,无法在众多博物馆中彰显出自身的特点从而脱颖而出。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的博物馆文创,目前大部分是通过对艺术品的学术研究的出版、印刷和3D复制以及对文物单纯的赋予创新设计,来推广艺术品的认知性,在文创衍生品设计中体现的是国家整体的文化,对于博物馆本身的特性并未进行深入研究与传播。因此文章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对湖南省博物馆的文物以及地域悠久的特色文化进行研究分析,让用户参观博物馆时实现与文物间的交互体验。在博物馆衍生品开发中虽然要追求创新,但仍然需要保持对文物、艺术品保持严谨的态度,注重传统文化的准确传承,又不会拘泥于一种造型,而是要具有与用户的亲密交互体验,让文创设计具有无限可能性以及设计演变的丰富性,加深人类对公有遗产的共识、共知,促进文化遗产价值最大程度的传播与共享。
博物馆文创研究背景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物保护和文创产品开发的文件,主要是为了让文创产品能够在面对新时代时活跃起来,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而博物馆具的文化影响和文化传播功能是最直观的,因此文创产品是传播文化的最佳方式。“把博物馆带回家”是国家文物局鼓励文创产品发展,以及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出的总体要求,在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同时,实现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统一。由此可见,文化自信对国家和民族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因此有效传播文化就是在传达文化自信和传承文化精神。
研究意义
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从高速发展期逐步进入平稳发展期,随着产业结构的巨变,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在资本力量加持下,文化产业呈现娱乐化趋势,影响着主流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地方风俗的重要解读,有效引导大众审美,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以博物馆资源为依托,进行传统文化的深度发掘与创意产品的积极研发,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博物馆文创产品比其他文创产品更具历史、文化、民俗的底蕴。其丰富的文物藏品也是其他文化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对于文物藏品所进行的文创产品研发,是发挥其文物自身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方式。以此引导人们向主流文化回归,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础上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博物馆藏品的展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参观学习需求,积极促进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有利于开发新的经济模式,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文化创意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各级人民政府也积极助推文创产业发展,市场上文创产品所占比重持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提升,消费者更愿意为商品的附加值及潜在文化价值买单,特别是构造精美且富有文化内涵的商品,这就为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博物馆文创研究现状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性、普适性和思想性属于文化产品的物化和精神劳动价值的一般属性。同时,博物馆文物所产生的文创产品,与生俱来具有资源独特性、人文价值欣赏、文化传播和艺术创作等特殊属性。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推广博物馆和宣扬传统文化,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传统手工艺,赋予传统手工艺新的商业价值,使传统手工艺避免失传,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游客参与感不强
传统的博物馆博物馆布置一般是根据场馆的结构进行区域划分,游客在固定的线路对文物和环境参观游览,很少有游客参与其中的环节。在参与感上,做的比较不错的有:西安秦始皇博物馆,里面有“摔碗酒”等活动,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体验到了古时候侠客的豪迈之情。近年来,很多地方的博物馆针对游客的参与感做出了一些改进,比如请当地的曲艺团或者特色戏曲团表演,游客在其中深刻感受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由此看出,这里游客的参与主要包括看、听、感受。并没有真切的去体验、去制作。而能够让游客亲身体验的项目,如江西南昌的滕王阁里的沙画,却因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导致体验感不强。
场馆沉浸感太低
博物馆的场馆设计一般都是根据场馆面积和布局,进行统一、有序的排列,很大部分是根据文物历史时间排列进行的,方便游客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了解当地的历史变迁。然而流线式的排布只能让游客不断地从第一页走到最后一页,大部分的游客只是匆匆走过,而对文化并没有过多的理解。这就需要沉浸式的场馆对某一时代的故事进行讲述,在一些博物馆如衡阳博物馆中,会出现一些泥人和场景排布来讲述当时人们的服装和生活方式,而沉浸感更多的博物馆甚至采用3D投影技术讲述。在国内沉浸感好的博物馆中,会出现实物场景演示,如长沙地质博物馆中的某一阶段会模拟地质变化而引起地震效果。游客在参观的同时能真切感受到来自自然的力量,深刻加深了参观的印象和体验感。
手工艺与商业结合不高
传统手工艺发展至今,出现了传统技艺失传、后继无人的局面。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手工艺,弘扬传统文化,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而博物馆文创产品与传统手工艺的融合,正是从政策落实的层面,有力地提升传统手工艺的商业价值,保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妞”,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但是很多的传统技艺只是被改变形式再推广宣传,并没有真正地被保留,导致了文创产品虽然结合了文物,但仅限于伴手礼、装饰品,而缺失了对文化技艺的保留以及游客在游玩时美好记忆的记录。
博物馆文创开发新思路
加强交互式体验
博物馆展品不应由专业人员介绍,观众聆听的模式来实现认知,更多的是让游客加入其中进行体验式感知,共同感受展品文化的魅力。同时,博物馆的陈列物品需要具备可编辑性,实现可临摹、可手工制作等沉浸式体验,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其次,可通过竞赛、小游戏等方式实现游客与展品之间的互动。另外在有效合理的分配场馆布局的同时,增加一些区域性的布置,让游客完全式的沉浸在模拟的历史遗迹中,而不是过场式的参观。一些场景的布置甚至可以采用大型的震动装置来模拟当时场景的发生,让游客体会到真实的沉浸感。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沉浸感来提升游客的体验,使游客能够保留参观时的美好回忆,同时结合产品加深其印象,将游客的回忆痕迹与产品结合起来,可以增加文创产品的可购买力。
文创产品的文化转译
传统博物馆文创的转译是由设计师对文物或者文化产物进行一定的提炼,将文化的精髓分析并解释成不同的形式,最后通过产品的方式表现出来,最最终形成文创产品。一个好的文创产品的制作是讲述文化故事的过程。人们购买和体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过程就是在解译设计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理解,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需要观察者和欣赏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将游客购买文创产品之后的消费者变为参与者,通过游客的创造和体验,来使文化不但通过产品传承,更是真正被参与的人记住。而新型的博物馆文创增加了创作者之后,游客并非专业的设计人员,对于文化精髓的提炼还远远达不到专业水平,所以在文创产品的转译中,需要设计师将文物的涵义表达并提供给游客进行二次创造。然后游客通过已有的现成的模板进行临摹或者创造,在感悟文化的同时,完成了自己对文创产品的制作。
文化转译主要是对内涵的挖掘。转译的内涵越接近传统文化,设计创意也越符合博物馆文创的需求,以此使得文化学者、设计师和消费者在文化理解中达到统一,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核心。文创产品的类别需要根据参与者能够产生的产物来定义,大致能够分为三类:首先是装裱,在游客参与制作的文物中,需要对其进行包装,因此这一类的文创产品就包括了字画的装裱,手提袋和包装袋的文创产品,这一类的文创产品更多的归类于插画或者平面设计。其次是二次加工,相对于专业的人士来说,普通的游客制作水平有限,因此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并没有很好的完整性,但是这一类的产品又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属于游客自己的感悟,所以需要设计师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加工。然后将完成的产品寄送给游客完成一件文创产品的产出。最后是相册集文创,在当今社会中,相册是记录每一位旅游或者考察人员必须存在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大多数人在景区通过拍照发朋友圈来记录自己的旅游日记,然而人们的拍照水平不一样,并且很难选择到合适的场景和角度。这时,由博物馆人员提供定点拍摄位置,并免费拍照,在游客离开时,将所有游客参与的项目,路过的风景以及在景区内的自拍集合成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固定的编码查询照片,最后打印成册,并提供U盘,形成电子相册以供纪念。
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文化的一种“衍生品”,更多的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保护,设计师在提炼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游客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文创产品的制作中来。因此,这更需要博物馆对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一般的文创相比,有游客参与的文创并不能算是对文化的精准解读,但是对于游客的体验来说,却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纪念。而只有通过更多的人参与和感悟当地博物馆的文化,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场景,才能使文化被真正地认识并传承。这就需要博物馆改变场馆的环境和文创产品的摆放位置,以此来营造可以使游客真正融入的氛围。文章属于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一次探索性讨论,目的是探索和找寻到能够使中国文化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只有通过不断地对文创产品加以改进和优化,才能够使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长久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