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调查研究
2021-03-08展春霖
展 春 霖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 山东 潍坊 261000)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呈现标志性变化态势,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工业,2011年服务业成为第一大就业主体,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开始从过去的总量扩张向质量增进的转型发展,服务业发展进入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量提升的大发展阶段。更为重要的是,服务业比重的提高,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更是服务元素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作用开始凸显,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随着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趋势不断加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从附属地位、支撑性作用,向主导地位和控制性作用转变。
本课题组于2019年5月6日至5月17日,对潍坊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期间,课题组到潍坊市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高新区、高密市、昌乐县等县市区及相关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会议座谈。调查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主要有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会议调查法、典型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等。
课题组认为,未来一个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主导性与控制性作用日益增强,并将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潍坊市是工农业大市,加快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是转变工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提升工农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农业由大变强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关键环节。为此,未来一个时期,必须加快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
为进一步提高对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本调研报告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述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和发展现状,为潍坊市加快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提供路径选择。
一、生产性服务业理论概述
(一)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及分类
生产性服务是为农业和工业生产过程提供中间需求的服务。按我国产业分类标准,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1]。
(二)加快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提升意味着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合理化意味着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有序协调。当前,潍坊市产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刚刚实现由“二三一”型向”三二一”型的转变,三次产业结构为2018年的8.3∶44.5∶47.2,而且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缺乏协调互补。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的现象,即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整个服务业产值的70%。生产性服务业是第三产业中非常具有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的部门,加快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实现产业结构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是其他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必须在结构比例方面与其他产业部门有序协调。加快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快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是未来潍坊市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一环。
2.有利于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在潍坊市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带动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结构,已经是潍坊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核心重点。目前,潍坊市制造业仍然存在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传统部门多、现代部门少的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着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2]。
3.有利于改善就业形势
潍坊是人口稠密的城市,新经济形势下的就业压力非常大。调查显示,潍坊市“十三五”期间的就业形势已经面临许多方面的挑战,比如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挤出效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等,就业形势出现了两种典型情形。一方面,“招工难”,一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难以招聘,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是“就业难”,有些年龄偏大、技能相对单一的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困难人员,难以适应产业结构优化的大环境,由于对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的期望值较高,出现了“慢就业”“缓就业”的情况。而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性的特点,有助于缓解这种就业矛盾,改善潍坊目前的整体就业形势。
二、潍坊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一)潍坊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629.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6%,占全市GDP的26.5%,比2017年增加0.7个百分点。其中,重点行业如商务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占生产性服务业的80.5%。节能与环保、检验检测、商务咨询、职业教育和培训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它已成为服务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
(二)潍坊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发展速度和行业实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和问题。
1.总体水平较低
我市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等比例较高,难以形成有效的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通常规模小,水平低,业务种类少,缺乏支撑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以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为例,多数市场主体“小散弱”,市场秩序也不够规范,公路货运存在过度竞争等问题,铁路运输则呈现出竞争不足等现象,国际快递、农产品物流、医药物流、航空物流、逆向物流等尚属发展薄弱环节。
2.融合程度不够
比如,我市制造业企业很多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高、盈利水平下降、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处于中低端环节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程度不够有关[3]。
3.专业人才较少
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人才比较稀缺,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等知识密集型人才比较少,不能满足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4.政策扶持不够
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有些政策尚未落实到位,有些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快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
1.物流服务
推动供应链物流发展,深化物流与生产、销售、设计、金融等行业的对接,打造集仓储、运输、贸易、融资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模式。推进海港枢纽、高铁枢纽、空港枢纽、公路枢纽建设,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打造内畅外通的综合运输国际大通道。建设鲁东物流中心、滨海临港物流园、中国食品谷、空港物流园和市综合保税区五大核心物流节点设施。整合优化物流信息平台,有效收集各类物流信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潍—营—满—欧”“潍青欧”海铁联运大通道建设,提高“鲁青欧·青州号”国际货运列车的运营能力。推动晟绮疏港、港天物流等重点企业“走出去”,建设海外仓库和边境仓库,开发生产物流、仓储中转、运输配送、报关商检等国际物流服务。
2.信息服务
创新和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基础软件等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应用。成立大数据运营公司,建成大数据交易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引进5家以上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推进物联潍坊、地理信息、北斗服务、呼叫、动漫等产业大数据,与政务、社会和互联网等各领域数据有效归集,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进一步优化完善云服务体系,提升市云计算中心服务水平,完善政务云、民生云和工业云、农业云、商务云等云计算基础设施,推动政府、企业及各类实体“触网上云”,形成1200个以上机柜规模,服务辐射周边地市,在中国建立领先的云计算中心基地。依托华为(潍坊)物联网创新研发中心,建设覆盖全市的NB-IoT网络,打造城市物联网产业和应用生态圈系统,促进物联网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应用。依托潍坊市软件园和地理信息测绘产业园,构建高水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兴聚集区,建立多个省级大数据聚集区、软件产业园区和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编制自主可控软件技术产品目录,加快信息系统在信息安全和信息消费中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3.创业空间服务
加快潍柴国际研究院、北航歌尔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歌尔技术轩辕、福田汽车山东工程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的建设。提升市工业研究院、十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功能,建设十大未来产业创新中心,提高市级创新平台评选频次,90%以上工业企业建立自有技术创新中心,新增5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依托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区域创新中心,打造潍坊蓝色智谷高端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北大燕园科技园、中科创新园、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孵化器三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引导潍柴、福田、雷沃等制造业龙头企业,裂变工业设计、研究开发、科技咨询等业务,建设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产业链开展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建立重大科技创新基金,实行股权分红激励试点改革,建立技术成果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资本化和金融化,建立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4.金融服务
启动新一轮金融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建设潍坊金融小镇,筹建健康相互保险公司,推广“无缝隙”“年审制”“续贷通”“免评估”等信贷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创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对接,全面落实与工商银行、省农信联社、进出口银行等银行机构的战略合作协议,确保信贷支持及时、足额落地。加强产业转型、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三农”、精准扶贫等领域倾斜,促进股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排放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探索创新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方式,积极开发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物流融资、网络融资等新融资方式。深化金融科技创新,探索在市县两级建立政府性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科技金融超市等,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资产证券化。大力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医疗保险等涉及社会民生的保险业务。全面完成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开展资本市场拓展行动,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建设金融创新服务中心,集聚创业投资、天使投资以及新型金融业态、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搭建潍坊“五板”资本市场和“半岛资本谷”。推广峡山区经验做法,依托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资源优势,搭建一批金融综合运营平台,聚集各类新兴金融业态和金融人才。发挥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缓释基金等金融工具的作用,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严格遵守金融安全底线。
5.商务服务
积极开展企业总部管理、咨询与调查服务、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等商务服务,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创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商务服务机构。提升风筝会、鲁台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菜博会、花博会等节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深化商务服务业改革,扩大开放度,吸引各种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联营等形式在全市兴办商务服务企业。加快培养综合与专业性商务服务类高端智库,减少和规范服务资格许可及认定,完善商务服务业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全面提升商务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改造和升级电子商务孵化器,落地世界电子商务产业联盟秘书处、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中心、金砖国家及亚太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等平台项目。整合供销社系统采购信息,全面开放社有企业的采购渠道;积极推进供销系统平台一体化,整合供销系统经营网络、物流配送和商业终端网点信息,培育和拓展为农服务信息综合平台。支持发展中小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健全电子认证、电子支付等技术服务,加大对任性网、地主网、全影网、洲际硕远等本土电商平台扶持力度,推动规模以上企业“触网”发展。培育新增一批省级电子商务服务基地,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6.人力资源服务
建设以“一网一库六平台”为内容的就业创业服务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就业创业状况和人才供需情况,精准匹配产业发展需求。与光辉国际、海德思哲、科锐等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接,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支持当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合资、合作,开展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鼓励招聘、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管理咨询以及高层次人才寻访等业态的发展。规范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代理、人才测评和技能鉴定、人力资源培训、劳务派遣等服务。
(二)加快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保障
1.加强组织协调
理顺生产性服务业的统分关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加快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工作,涉及的工业、农业等主管部门以及各地区要密切配合,形成全市一盘棋、各地区一条心、各部门齐抓共管推动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局面。在制定相关产业规划和计划时,要将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其他服务业融合发展作为重点方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依据产业特点和地理优势,推动形成功能清晰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4]。
2.加强资金投入
坚持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的原则,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支持作用,加大对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完善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支持公共平台、企业孵化以及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在城际交通,现代物流等领域保持高效投入,加强自然灾害和生态环保领域的资金支持,补齐农村基础服务设施的短板,充分发挥服务业扶持资金向生产性服务业倾斜的指挥棒作用,在行业上有倾向性的选择基础性、成长性、带动性强的物流、信息技术、旅游等行业[5]。同时,创新金融服务,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共同构建政府、企业、个人的3 P产业融资平台,集中大量资金支持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
3.加强土地支撑
对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集聚区、重点项目建设的用地要加强保障, 按照“规划引领、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用好增量、控制总量”的要求,拓展用地空间,为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用地支撑。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支持工业企业利用工业用地进行生产性服务业经营,鼓励将工业用地改造为总部经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研发中心、产业孵化器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6]。对公共生产性服务平台建设,采取划拨方式供应的方式,对属于依法应当出让的土地,采取适当缩短出让年限或租赁方式提供,以降低投入成本。
4.加强人才支持
制定全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人才支持政策,大力保障人才引进、培养和用人等方面,营造人才“洼地”。探索建立高端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以潍坊医学院、潍坊学院等高校的服务业研究院、科研工作站、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基地为核心的高端人才服务体系,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参与潍坊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带动相关领域科研工作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大力培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人才,结合潍坊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时机,抓紧制定出台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和具体的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各高职院校在各类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具体职责分工。针对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职称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增设潍坊本地职称评定标准,为创意类、动漫类、网络类专业人才提供职称评审工作。
5.加强企业培育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加强对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特别是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的培育力度,建设一批品牌专业化服务平台。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准入门槛,加快制定《潍坊市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投资强度、创新程度等方面进行准入管理,建立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打造全国最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把技术进步作为核心动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专业研发机构共同建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跨学科、跨行业的联合创新[7]。
6.强化监督检查
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要加强对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形势研判,及时做好总结和考核,加强对全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绩效的监督检查,制定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对不同部门和地区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工作绩效实行分类考核,对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企业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