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与创新培养研究
2021-03-08陈晨山东省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陈晨 山东省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建设也越来越显著,在广大学生之间形成了显著的影响力。培养新时代文化建设思维,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及文化建设能力,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提高教学的影响力。
一、引言
国家高层领导提出,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的高校教育,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责任感,为教育事业开天辟地。而高校社团的力量就在于对某方面的人才汇聚优势,以“团结、友爱、文明、和谐、自由、平等、诚信和友善”至上的合作理念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合作,正好弘扬了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得益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影响,以及学生文化建设,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较高,但因社团文化建设由学生自发组织、自发形成,因此在文化建设方面,又存在一些局限性。本篇文章立足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以及社团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展现,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提高社团建设的能力,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
二、高职院校的社团重要形式
高职社团,是高职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场地,是营造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的主要成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社团形式较为丰富,一方面汇聚了学校大量对本社团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另一方面是学生中具备相关职能的综合性社团,比如学生会等,由学校内部的各个年级组成。较为常见的社团,比如常见的安全、卫生、纪律、住宿等相关部门,彼此部门之间相互融合,为学生的日常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另外,学校目前还有一些常见的公益性的组织,比如红十字会、志愿者、心理、户外、汽车等相关的协会。除此以外还有较多的组织,比如舞蹈、魔术、爱心、书法协会等。社团的种类较为繁多,有社会科学类的,有学术类协会、比如英语、演讲、辩论等相关的协会。除此以外,还有乒乓球、足球、篮球等等,举不胜举。
三、高职院校社团文化建设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之大计是人才的培养和教学形式的创新[1]。首先,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基于高职院校内人才的筛选,是对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视。通过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可以增强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发展力度。另外,社团文化的建设侧重于允许学生对思维的发散、表达自我观点、 张扬自我个人。当代社会人才的表现形式更趋于多元化,而且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创新人才发展的前提,丧失个性的人才培养,很难凸显人才的智慧。当代社会的人才创新,是立足当代社会而充分面向未来发展。需要具备以下几大因素:以创新为核心的特长与能力发展;以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为中心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积极的人生理想与奉献精神。学生的社团文化建设,则是所有社团创新元素实现的必经之路。相对开放、和谐自由的社团文化,可以充分的释放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社团是不同的社会思想、社会意识与社会形式的融合。不同社团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促进社团的发展以及人才素质的提升[2],有利于校园人才的输送。社团文化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首先是一种导向价值。由于社团文化包含丰富的教育目的,因此能全面而充分的影响学生的个性思维形成。各个社团的活动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创立目标,并且不断的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扩大、丰富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学校社团文化的提升。学校内各社团开展的活动需要学生有正向选择和创新目标,并培养为此目标不懈努力的创新意识和高度的责任使命,更好的发挥高职学生的才干。再者,就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意识。以丰富的社团文化为载体,一方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社团的形式多样,可以组织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建设,与此同时,更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的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最为重要的是,意识的品质优化与升级。社团是学校生活中最为锻炼学生个人集体意识与思维创造力的阵地,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坚韧性,更增强了学生面对磨砺的勇气,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素质。
四、高职院校的社团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一)加强社团内部文化建设
从某方面来说,一个社团组织,代表着一种文化领域,有其对应的文化知识与学习材料。因此,在基于高职学校人才自发组织形成社团的前提下,已经经过了初步的人才筛选。而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能力有了初步的认可[2]。部分学生在进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之前,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投入。比如,舞蹈社团、书法社团,意味着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开始在相关的舞蹈与书法方面,进行深究学习,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学习,因此要想发挥同一兴趣学生的最大价值,需要学生从实际出发,在社团内部,优化组织构架,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水平,发挥自身的潜能。另外,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内部的文化学习,比如相关的舞蹈、书法政策,最新的教学视频和研究方向等,将社团内部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才,在时代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外延的扩张,以此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加强社团之间的配合与交流
高职院校里社团虽然是独立的存在形式,但是同样具备互相兼容性。因此,在社团的创新意识培养方面来看,要尽可能的从社团之间的链接方向进行过渡,确保社团与社团之间有激烈的竞争意识的同时,增强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任何人才和组织都不是脱离群体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因此,人才的创新需要借鉴当前的跨界思维与跨界趋势,进行互相融合。社团文化建设需要社团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能力与组织之间的转化,为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输送更为有价值、意义非凡的活动主题,增强活动社团的多样性,促进学校人才的培养。
(三)促进高职院校之间跨学校的交流合作
以高职院校中较为常见的社团即志愿者社团来说,这些学生大多数具备良好的品格与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较强,而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有良好的服务心态,以利他心为荣,并且有了为他人服务的理念与经验,那么如何将此社团的优秀人才,转化为学校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呢?即需要通过优秀人才的能力进行输出。因此在人才创新培养方面,就需要以改革开放的思维和政策,让学生加强与其他学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进行思维碰撞和社团文化建设,确保学生提高自身的知识面,丰富干枯的认知思维,从而实现思维创新。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动,以便于将社团打造成为社会发展与能力结合的人才培养策略。
(四)定期在社团内部组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虽然在社团创立以及活动组织有序开展的过程中,会呈现出较好的趋势。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担任相应的管理角色,但忽略了组织成员的发光体。因此,在活动组织的环节,要在组织内部定期的由成员为大家进行培训学习。让每个人身体内部的潜能都能得到及时的发挥和运用。而且组织成员定期培训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社团成员在丰富自己的培训内容时,会对相关的资讯以及材料进行搜集,便于学生进行知识创新。高职的学生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让自己散发光芒,成为集体的焦点。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给予每位成员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机会越多,锻炼越多,自身能力与观点输出的机会就越多。
五、结语
社团文化的建立需要以人才为核心,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发挥以生为本的教育主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校社团的特色进行延伸,以专业技能特长为维度进行扩散,以此增强学校生活的实践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好地为学校社团的发展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