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孤独带来的消极后果及救赎

2021-03-08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莎莉杰米山姆

王 小 禹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济南 250014)

“儿童文学的隐含读者都是儿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假想为读者的儿童。”[1]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儿童文学的作者所创作的作品是面向儿童,反映儿童日常的生活图景的。通过对儿童文学进行分主题阅读,我们会发现有关儿童孤独的主题。孤独是个体人际关系在情感体验上的一种表现[2],儿童的孤独感主要来源于成长过程中两类关系的畸形发展,一类是亲子关系,另一类是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中体现为儿童得到父母亲陪伴的时间或质量的不足,在同伴关系中表现为友情的缺失。

一、儿童的孤独带来的消极后果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孤独进行解读,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令人感到不满意时,孤独感就产生了[3]。列夫·托尔斯泰指出:“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在孤独中得到发展。”可见孤独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其不利的一面,对于儿童而言,孤独也会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以下是基于孤独主题文学文本的相关分析。

(一)儿童内在心灵的创伤

由于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一些孩童的父母离世,使得这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从而对其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像归有光,八岁死了母亲,到五十岁,自己说还常扯着家里的老仆人,问东问西,想追回母亲过去的若干音容行止,仆人边说,他在旁听了还直掉眼泪[4]。

《蓝天空》这部绘本讲述的是一个失去父母,没有爱和温暖呵护的孤独女孩的故事。主人公没有朋友,没有人给她温暖和拥抱,她在自己的身边建起高墙,建造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她喜欢从高塔顶的窗户看蓝天、白云和蓝鸟,她看到云朵间有许多自己熟悉的动物,这些动物都与自己和妈妈在一起的经历有关,最后乌鸦带她去了天堂找妈妈。女孩眼中所关注的事物都与母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传达出来的都是对妈妈深深的思念,以及自己无尽的孤独。当时如果有人关心她,温暖她,让她感受到活下去的希望,她不会离开这个世界。在诺大的世界中没有女孩的容身之地,没有可以栖息的港湾,孤独的灵魂没有安放之地,这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何其痛苦。

(二)儿童无形的反抗与逆反

除了父母因意外离世无法陪伴儿童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都健在,却没有给到儿童所需要的陪伴,儿童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到别处。

约翰·伯宁罕的绘本《莎莉 离水远一点》通过绘本左右分页分别讲述两个不同故事的设计方式,进行强烈对比来凸显莎莉无声的反抗与逆反心理。绘本左边页码呈现的是“所谓度假”——那只不过是爸爸妈妈在海边的沙滩椅上一躺,妈妈唠叨,爸爸看报纸;而右边页码呈现的是莎莉和狗狗的精彩冒险之旅。爸爸自始至终都是隐形人,没有陪伴,也没有说话,只是看报、喝水,妈妈一直唠叨,不准莎莉干这个,不准莎莉干那个。而莎莉却在想象中开启了过瘾的冒险之旅,她无视妈妈的警告,故意弄脏了鞋子,和狗狗一起冒险。孩子的野性得以发泄和释放,这是一种逆反的体现。爸爸妈妈看似都在莎莉的身边,但只是形式上的陪伴,并没有实质的全身心的精神的陪伴,莎莉内心是孤独的。妈妈与莎莉进行的是无效的沟通,或者说那只是妈妈单方面的言语输出,没有双方的交流与互动,妈妈提供的是无效的陪伴,这种陪伴形同虚设。

这样的类似场景在当今社会比比皆是。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亲子之间没有有效的交流。正如巴尔扎克所言:“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父母与孩子是同处一个空间下的独立分割的个体,双方之间没有交集,没有精神上的互通,致使儿童精神孤独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三)儿童冷漠的态度及不良性格发展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狄德罗认为:“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可能会降低人的身价,但是孤寂却可能败坏人的性格。”可见,比起其他外在的物质贫困,精神上的过度孤独会影响人性格的发展,从而影响其终生的生活。

安东尼·布朗的绘本《看看我有什么》讲述的是孤独对人性格产生的影响,故事的主人公是山姆和杰米。杰米是个有钱人家的孩子,有很多好玩、好吃的东西,比如自行车、足球、棒棒糖、大猩猩以及海盗的服饰等等。他不停地把这些东西拿到山姆面前炫耀并说:“看看我有什么,我敢打赌你也想要一个”。但山姆始终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羡慕。故事最后,杰米炫耀他的爸爸要带他去动物园时,山姆转过身不再看他。

杰米象征着无忧无虑被溺爱的任性小孩形象,突出的特征就是爱炫耀。故事最后杰米炫耀他的爸爸要带他去动物园时,山姆的反应表明他是在逃避,可以推测山姆缺少父亲的陪伴,他是孤独的。山姆不仅羡慕杰米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他更羡慕杰米拥有父爱,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情绪表现逐步社会化。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表情日益社会化[5]。同龄的杰米喜形于色,而山姆情绪却不显于面部。山姆这样异于或超出同龄人的淡定甚至是冷漠的表现源于其父爱的缺失。俗语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的环境中,山姆没有得到关爱和温暖,这促使山姆的过早“成熟”,对事物和人都表现出无所谓的冷漠态度。而对人和事物冷漠的态度会让大家对山姆敬而远之,影响其人际交往。长此以往,山姆会变得更加的封闭,更加的孤独,性格也会变得内敛和回避,这不利于个体正常的身心发展。德国文化人类学家兰德曼提出:“人是社会的存在。”我们具有被我们自己所关注,被我们的同类所赞赏的本能倾向。当自己没有受到或没有受到太多他人关注时,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疑问[6]。从而导致儿童态度的冷漠以及性格的不良发展。

(四)儿童利用“极端行为”博取关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指出,个体具有追求快乐的本能,即快乐原则。而孤独是一种使人觉得不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所以当个体身处孤独时,就会想方设法去摆脱孤独,寻求愉悦的体验。对于成熟的个体而言,方法多种多样,而对于一个社会经验并不丰富的儿童来说,找到排解孤独的途径并不容易,所以儿童难免会表现出一些“怪异”行为来转移孤独。

绘本《等一下,聪聪》就讲述了调皮聪聪寻求关注的故事。聪聪去找爸爸,爸爸在钉钉子,说没空;去找妈妈,妈妈给花浇水也很不耐烦;聪聪去花园找怪兽,怪兽“吃掉”聪聪进入聪聪家。“怪兽”朝妈妈大叫,妈妈在刷墙并说:“聪聪我没空”;“怪兽”去咬爸爸,爸爸在看报纸并说:“聪聪我没空”;妈妈让聪聪喝牛奶、上床睡觉,聪聪说自己是一只怪兽,得到的回复依然是:“聪聪我没空!”

聪聪不管干什么,总是处于被爸爸妈妈拒绝的境地,他们总是没空,看都没看聪聪一眼。爸爸妈妈对聪聪总是置之不理,只有怪兽理聪聪,并把聪聪“吃掉”了。爸爸妈妈总是各自忙碌,即使是在吃饭这样的场合,一家三口都没有在绘本的画面中同框过,可见一家人之间几乎很少进行共同交流。吃晚饭时,妈妈自然而然地单独把饭放在电视前,这一细节就暗示了聪聪一直有这样的习惯,习惯电视的陪伴,而不是爸爸妈妈的陪伴。艾略特说:“电视这一娱乐传媒虽然可以让无数的人同时为同一个笑话发笑,却依然让人备受孤独。”聪聪作为一名儿童,可能喜欢看电视,更可能是因为没有人陪伴而只能选择电视。最后妈妈要求聪聪喝牛奶和睡觉,聪聪照做,并说我是怪兽的言外之意是:“我扮演怪兽了,妈妈看看我吧!陪我玩玩吧!”聪聪扮怪兽的游戏并不是想要捣乱,他只是发出游戏的邀请,想要赢取关注,摆脱无人理睬的孤独。游戏的元交际理论代表人物贝特森提出:“所有的动物,当它们游戏的时候,都会发出某种适应性的信号以使伙伴知道所发生的动作的‘目的’是什么,是‘真的’还是‘假装的’。”[7]很明显,聪聪是向爸爸妈妈发出了游戏的邀请,邀请他们陪自己玩。无人理睬的聪聪只是想让爸爸妈妈陪他玩扮演怪兽的游戏,但爸爸妈妈没有。一个调皮的孩子寻求关注的背后恰恰是关注和回应的缺失,父母对孩子的“捣乱行为”疲于应对和孩子的调皮搞怪之间进行着恶性循环。

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会抱怨自己的孩子过分调皮多动,难以管束,不受控制。他们并没有深入分析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做出正确的教育应对行为,就像此绘本中的爸爸妈妈一直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对待聪聪。所以,父母不应只看到孩子表现出的行为,而应该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诉求。

二、孤独的救赎

我国心理学家毕淑敏说“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周国平说。所以,人生路漫漫,从孩提到白发老人总会有孤独相伴的时候,一份来自外在他人爱的关怀,总会带来温暖和希望。

(一)孤独与外在爱的补偿

一方面,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父母的忽视,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而致使孩子感到孤独时,需要父母用关爱及时加以弥补,才不至于对儿童身心造成无法逆转的创伤。安东尼·布朗的绘本《大猩猩》讲的是一个这样的故事:小姑娘安娜喜欢大猩猩,但她从来没有见过一只真正的大猩猩,爸爸没时间陪她去动物园,她做了一个梦,梦里大猩猩代替爸爸带她去了动物园,做了很多安娜喜欢的事情。

看到这个作品,不禁对小姑娘安娜竟然喜欢勇猛的大猩猩,而不是可爱的小狗、小猫、公主等感到疑惑。从绘本的细节处推测:可能是因为爸爸没有时间陪安娜,安娜的闲暇时光是在看那本关于大猩猩的书,才使得安娜对大猩猩情有独钟。高大、勇猛、强壮且智慧的大猩猩对于安娜来说是孤独的化解者,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代替爸爸陪伴着安娜。又或者大猩猩是安娜与外界联系的一个纽带,是安娜不愿困在家中,渴望外出获得自由,摆脱孤独的一种象征。无论是什么,这都与爸爸对安娜缺少陪伴密不可分。无论是从绘本冷淡的色彩和画面,还是从爸爸与安娜之间没有眼神交流的细节中,都可以看出安娜与爸爸之间存在着隔膜。安娜用做梦的方式来满足自己暂且不能实现的愿望,从而获得快感和情感的满足。在安娜的梦中,我们体会着她的快乐,同时又感到一阵心酸。故事最后安娜获得了爸爸爱的补偿,绘本有两处细节暗示着爸爸对安娜的爱:半夜安娜起床收到爸爸偷偷送来的生日礼物——一只玩具大猩猩,这体现了爸爸想要给安娜惊喜;一直很忙的爸爸突然陪安娜去动物园看大猩猩,但安娜从没说过要去动物园看大猩猩,这体现爸爸对女儿的了解和爱。

另一方面,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同伴之间的友情也是摆脱孤独,获取温暖的良剂。培根曾指出:“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Sullivan曾提出友谊的功能是互相证实或共享兴趣、希冀和分担恐惧,肯定自我价值,提供爱和亲密袒露的机会。一些心理学的研究也已证实:受欺负儿童所受到的伤害以及体验到的孤独感会因为拥有一个支持性的朋友而得以减轻[8]。所以,可以通过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建立友谊来驱散孤独。

爱丽恩·麦乐润的绘本《快乐鸟的许诺》讲述的是:在沙漠中有一座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的孤山。一天,一只叫做快乐鸟的小鸟飞来休息,大山很高兴,希望可以留下小鸟作伴,可是大山没有食物和水,快乐鸟只能离开。即便如此,快乐鸟依然感动,因为他飞过那么远的路,在许多山上栖息过,没有一座山问过他的去留。于是快乐鸟承诺就算以后自己死去,也会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每年飞来看大山。后来快乐鸟死了,大山由于难过而岩石断裂,涌出泉水。小快乐鸟每年携带种子来看望大山,后来大山逐渐茂盛起来,开心起来。大山由于身处的环境和自身荒凉的条件导致没有生物驻扎于此,与其为伴,直到遇到快乐鸟,他非常想让快乐鸟陪伴他,但是没能如愿。听到快乐鸟死去的消息难过到心碎,有了水流,后来有了小快乐鸟带来的种子,它奉献出自己的能量,最后变得富有生命力且充满希望。友情带来温暖,有爱就有希望。快乐鸟也是孤独的,它飞过那么多地方也只得到过大山的问候。于是快乐鸟将这份感动传递下去,来回馈大山抛出的友情橄榄枝。

(二)孤独与内在自我的挣脱与救赎

谈起孤独,仿佛只能感受到心底的压抑、难过和无助。但是孤独并不是一无是处,并非像瘟疫一样,让人闻风丧胆,坚决抵制。它像夏季的暴雨,带来不安的同时也会带来雨后空气的清新。只要个人积极面对,有时孤独是个人成长的助推器。如同纪伯伦所言:“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孤独对人的影响,也取决于个人面对孤独的心态和行动。

艾瑞克·巴图的绘本《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讲述的是:小灰鼠们都不愿意和小绿鼠这个独特的小老鼠做朋友,所以小绿鼠收拾好包裹出门去找朋友。先后遇到了绿蝈蝈、青蛙和变色龙,虽然它们是绿的但是都不愿意和小绿鼠做朋友。小绿鼠后来遇到了绿大象,绿大象愿意和小绿鼠交朋友。小绿鼠作为一个鼠群中的特殊个体被排斥在群体之外,但是小绿鼠并没有自卑和难过而是勇敢地出去寻找朋友,即使不断地被拒绝,小绿鼠也没有难过和气馁。所以,想要摆脱孤独就要主动寻找,而不是消极等待。最具戏剧性的要数交到了大象这个朋友,大象怕老鼠,一开始绿大象小声答应要和小绿鼠成为朋友,只是大象在恐惧中无奈的选择,它并不是真的要和小绿鼠交朋友。后来绿大象真把小绿鼠当朋友了,它不再害怕小绿鼠。真正的友情能带来安全感,让人有所依靠,远离孤独。

托尔金的著作《霍比特人》中的主人公比尔博是在掉队的时候意外获取了神奇的戒指,他孤身一人和半兽人斗智斗勇,最后重新归队。比尔博度过了孤立无援的时刻,收获了成长的新技能。安徒生的《丑小鸭》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丑小鸭处处遭到欺负,没有朋友,没有关爱,但它不自卑,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勇敢去广阔的天地寻找自我,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

爱默生曾说:“如果不让心灵成为自己的先知,不让它经过一个孤独的检验的自我恢复的过程,便让它接受别的心灵找到的真理,那么,无论那真理多么光辉,它也会造成致命的伤害。”成长必定是孤独的旅行,孤独会带来独自成长的土壤,孕育出美丽的蜕变。因此,孤独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有其重要意义。所以家长要把握好尺度,给儿童留有适宜的独处空间,把握好亲密感与距离感,让儿童在适宜的孤独感中健康成长。

总结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注意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及时为儿童提供爱的呵护以及精心的指导和帮助,以避免因这两种关系的不良发展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孤独,进而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也需要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要且适度的独处空间,让儿童独立思考和探索,独立应对困难,磨练意志。

猜你喜欢

莎莉杰米山姆
第16名也很优秀
第16名也很优秀
糊涂的维修工
山姆农场
猜猜我有多爱你
二次元旅行
我们走吧
芭比和山姆的纸风筝
胆小杰米
谁在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