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2021-03-08许苑苏州图书馆会展中心江苏苏州215000
许苑 苏州图书馆会展中心 江苏 苏州 215000
引 言
对于图书馆而言,开展公益性讲座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很多图书馆都开展了符合自己地域特色和文化导向的讲座,同时在内容和运作模式上做出了创新。图书馆开展公益讲座不仅增加了图书馆在当地的影响力,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深受当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但目前公益讲座仍然以面对面讲座为主,欠缺创新的空间。所以如何把新媒体发展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图书馆公益讲座的服务之中,已经成为图书馆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的定义和特征
新媒体这个新兴的事物是由美国最先提出的,核心概念就是“利用数码、互联网、移动终端和通讯传播渠道,链接家用电脑、电话、电视的终端接收设备,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传播方式和媒体形态”。美国则把其作为《纽约时报》主要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对于杂志书籍,无线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领域都有这非常大的创新,数字类的杂志、报纸、网络信号、短信等等都是它主要的传播途径,新媒体的传播为有效传递开发了巨大的空间,由于成本低廉,传播范围广泛,效率的增强,使用人群广泛,进一步加大了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媒体下,用户是处于被动的位置,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新媒体环境下,用户是处于主动的位置,用户享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也可以由用户转变成传播的主体,把信息传递给其他的个人用户或者群体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传播途径。
科学技术和新媒体的强强联合,在不久的将来,媒体传播的方式和内容会给人们一个全新的认知,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而新媒体应用图书馆公益讲座,各种资源可以利用新媒体的方式方法及其内容,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可以选择和互动式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的环境,可以用个人电脑、移动手机、电视等智能的终端接收器,达到数字化信息能有效的传递,可以让用户能够随时观看讲座信息,同时也可以和其他用户进行交流。目前,我国国内已经有部分图书馆对新媒体的公益讲座服务进行了实验性的开展,这种实验成果的效果是非常好的[1]。
二、公益讲座图书馆的现状
我国的公益讲座图书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唐朝的书院讲会模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有很多文化名人都曾在北京不同等级的图书馆开展公益讲座,例如郭沫若、季羡林等前辈。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文化学习的热情也是在不断的升高。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也利用各自的藏书资源和数字资源的优势,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符合当地人们喜好的讲座活动。在2010年的年底,由国家图书馆引领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正式成立,这意味着我国的公立图书馆讲座事业走进了集约式的发展阶段。但就当下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仍然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第一,形式单一。很多图书馆的讲座活动只限于在本图书馆内进行,主要是利用当地文化名人到图书内部进行讲座,利用互动来开展。在这样的形式下,讲座的开展就有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现场的听众人数也有所限制,对于讲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第二,讲座的服务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渲染。在地方的公共图书馆进行活动宣传时,通常只使用自己的官方网站、自己的期刊杂志、街道的宣传栏,把讲座开始的时间、地点、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宣传。很少都采用互联网技术宣传。第三,资源未能共享。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基础公共图书馆的讲座资源就是一次性的资源,讲座内容只针对现场的听众进行传播,想要得到讲座资源只能到图书馆获取讲座的文字材料或视频资源。这些资源还未通过互联网等手段传播出去[2]。
三、新媒体环境下讲座传播的主要模式
(一)网络视频的传播方式
网络视频的传播是利用录制的视频将讲座现场制作成音像资源,在当代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传播的模式。网络视频传播主要是通过以下这三种途径:第一,纯文字模式的数据传输,第二,多媒体数据传输,第三,视频资源在线点播模式。新媒体环境下,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也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而用户获得信息资源的方式也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现在很多公立图书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一部分图书馆也开通了视频讲座在线观看和下载的服务,这样就满足了一些不能亲自参加的讲座的人们的诉求。另外,一些图书馆与一些点击量很高的网络传媒公司合作,例如优酷网、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等。授权这些网络公司可以在线播放讲座的视频,更加方便听众获得视频资源。
(二)APP客户端的传播方式
APP全称是移动应用程序,它是移动互联技术3G时代的软件技术,可以集平台、信息、社交功能于一身,也是目前主要的承载方式。它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资源的迅速高效集成、推送的精准化、获取的便利和互动式传播。很多政府、企业等等都使用APP进行信息交流。很多图书馆也在积极地参与APP的使用,研发属于自己的移动图书馆APP应用程序。对当前研发的现状而言,有关“图书馆”三个字的移动APP已经超出了150多种,但含有“图书馆讲座”的APP的数量寥寥无几。
(三)成熟社交软件的传播
APP前期的设计和升级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作为成本,后期的推广宣传也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完成。对于公益性讲座而言,这样的成本不具备广泛使用的价值。但并不意味着无法使用通讯网络。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发展成熟的社交软件,它们拥有数以亿记的用户,非常值得图书馆利用这些平台对公益性讲座服务进行升级。大大节省图书馆开展公益讲座的成本,也方便听众获取讲座的信息和资源[3]。
四、对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创新的建议
(一)丰富内容
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可以把听众作为主体,进行深层次的内容开发。第一,进一步了解听众需求,讲座主体选择多元化。可以在网上征求听众的建议进行讲座主体的确立。第二,大数据技术的探索应用。对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被调查者的年龄背景、文化程度、学历背景、兴趣爱好等等,有针对性地规划讲座的主题。第三,公开主讲嘉宾。在主讲嘉宾同意的情况下,在数据库中寻找有关主讲嘉宾的信息,利用网络等方式公开主讲嘉宾的信息,方便听众了解嘉宾的背景和工作方向,筛选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讲座,也可以更好地与嘉宾互动。
(二)推动形式多样化
传统讲座模式的弊端是听众在接受新信息的同时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想要保存讲座视频和信息,就要自己录制和记录。传统的讲座也无法达成主讲嘉宾和听众的有效互动。而在新媒体的帮助下,不仅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图书馆可以现场录制视频,然后发布到自身的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公众账号等等信息传播平台,也可以利用电视节目的方式进行传播。
(三)合作共赢
与媒体合作是实现信息传播合作共赢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可以利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讲座的知名度,其次可以消除信息传播不对称的现象。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电台等媒体传播方式,也可以利用移动通讯公司、数字传媒平台,这样不仅拓展了讲座信息的传播途径,也丰富了传播内容,实现了双方的合作共赢。
结束语:新媒体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为图书馆开展公益性讲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地区的图书馆应该利用传统媒体模式和新媒体模式的优势,扩大讲座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扩大讲座对社会的影响力,使公益讲座能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