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大学生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培训满意度调研分析

2021-03-08赵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南京210038

文化产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手工

赵健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8

2017年,在国务院颁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传统工艺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传统工艺专业技术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高校已经成为开展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教育传承的重要阵地。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雒树刚部长在讲话中指出,“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是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基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自文化和旅游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以来,百余所高校举办研修研习班近500期,培训学员近2万人次,切实帮助传承人群实现了“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收效[1]。非遗传承研修项目已成为延续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自2017年成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基地以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面向残疾(听障)大学生群体,以绣、染、织等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为主,开展乱针绣、南通扎染等非遗项目研修研习培训,完成5期培训班逾200人次。面向残疾人大学生开展传统手工技艺培训,第一次将非遗传承人群培养与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发挥出特殊的培训作用。鉴于此,开展残疾大学生学员的满意度调研,全面了解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提升今后传统手工技艺的教育和培训水平,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非遗培训的调研背景

(一)培训对象的特殊性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培训班学员构成比较特殊。主要表现在:一半培训班学员是听力障碍学生,即此项调研目标人群,近两期听障大学生学员有44人;另一半培训班学员是社会上地方非遗传承人、工艺技师及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通过对参加培训的44名残疾大学生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4份,有效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残疾大学生学员有38人,占参培总人数的82.6%。其中,有过同类非遗培训班3个班/次以上经历的残疾大学生仅有15人,占比为19.5%。可见,能完成系统非遗培训的残疾生学员人数相对较少。

(二)工具方法的针对性

在学力水平方面,残疾(听障)大学生较之健听生有较大差异性,整体水平偏低,这与其特殊的生理障碍有关。选择以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等较为简单、直接的调研方式,是便于残疾大学生理解问题并做出相应判断,问题设计上以单选和多选为主,辅以简单的表述,从而便于反馈问题的梳理和分析。

在《残疾大学生学员非遗培训情况调研问卷》中包括5个单选题、5个多选题和1个陈述题。问卷由三部分构成:其一为学员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专业及残障类别、程度等;其二是选择性问题,包括对非遗培训满意度评价如何;其三是开放性问题,让学员据实陈述相关意见和建议。

二、非遗培训的调查分析

传统手工技艺培训调查问卷从培训目标、师资情况、课程安排、培训环境、管理服务、培训方式及学员满意度等方面反馈情况来看,44份有效问卷的反馈情况与非遗培训现实情况基本符合,具有现实借鉴及研究价值。

(一)培训目标设计分析

在非遗培训目标的预设上,出于对培训主题阶段性、参与对象差异性的考虑,基本以短周期(15-20天)集中、分阶段(3批次)推进的方式进行实施,对于大部分残疾大学生学员是能够接受的。

从问卷反馈情况可见,参培残疾大学生对培训目标的整体认可度较高。其中非常满意的占比为25.2%,比较满意的占比为58.5%。经个别访谈了解,个别学员不太满意的原因有:培训班周期短,间隔长达半年以上,部分基础薄弱的残疾生学员难以在短期内消化,且后续研习训练衔接不上,导致培训目标达成率较低。在进行非遗培训班目标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残疾生学员的现实差异性,细化不同层次学员的指导性目标,并做好从“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的阶段性衔接工作。

(二)培训师资情况分析

在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的基础上,面向残疾(听障)大学生开展特殊非遗传承人群培养,先行选取了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染(扎染)、绣(乱针绣)传承人进行培训。同时邀请相关非遗传承人举办讲座,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基础造型训练,为传统手工技艺后续学习做好相应的铺垫。

从问卷反馈情况上看,参培残疾大学生对培训师资的整体认可度很高;非常满意的占比为45.3%,比较满意的占比为46.5%。他们认为开展非遗讲座及教学指导的大师们技艺高超、德艺双馨,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传统技能,对今后从事传统手工技艺方面工作有所期望。个别听障生学员囿于能力不足,后期要加强针对性辅导及训练。

(三)培训课程安排分析

在非遗传统手工技艺课程安排方面,主要涉及基础造型课程、传统手工技艺课程、文创设计创意课程、非遗理论讲座及参观考察课程,有较为完整的传统手工技艺课程体系。

从问卷反馈可以得出,残疾大学生学员对课程安排的整体满意很高,其中非常满意的占比为 38.4%,比较满意的占比为57.8 %。这与培训工作的前期准备紧密相关。在设计培训课程前,都与工艺美术大师反复沟通后再确定培训课程及授课人员。个别残疾生学员不太满意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传统手工技艺训练内容多、强度高,基本上要早中晚都要安排教学和实践训练,二是个别听障生学员因为接收方面的障碍,感觉吃力跟不上培训进度。在培训课程安排中,应该要注意灵活处理,体现培训教学节奏变化。

(四)培训教学环境分析

几年来,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培训环境有较大改观,实现了培训环境与培训实效的高度统一,完成了“校内培训——校外培训——非遗所在地”的整体迁移。事实证明,这样的安排是非常符合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培训需要的。

通过反馈问卷得出,残疾大学生学员对培训的教学环境、食宿条件及工具配备等的总体满意度高达89.8%。访谈中有前期参培经历的听障生学员及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从业者感受最为直接,最初的校内食宿条件较差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培训定点酒店食宿的质量高、选择广,非遗教学实践的空间大、环境好。参与传统手工技艺培训的工艺美术大师对这方面安排也非常满意。特别是选择在传统手工技艺发生地、产业集聚地开展培训,更加方便学员观摩学习,在培训方便程度、研修质量上都有所保障。

(五)培训实施方式分析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培训具有特殊的呈现方式,高校在实施传承人群研修项目时,多以专家讲座及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甚至多数参与者为非遗理论研究人员,在推进传承人群实践培养上作用发挥有限。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立足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和促进残疾大学生从事传统手工技艺研习,乃至以其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为指引,组织美术与设计专业残疾大学生进行非遗学习,将培训设置为讲座类、实践类及考察类3块。从问卷反馈结果可以看出,学员们对此次培训方式非常满意的占比为65.5%,比较满意的占比为34.5%,没有选择不满意的。

(六)培训管理服务分析

在开展传统手工技艺培训工作中,对高校组织管理及服务保障都是全面的挑战和检验。要在谋划工作方案前与非遗大师细化各项工作,做好应急预案,给实施过程留有余地。

全体残疾大学生、地方非遗从业者及特校教师一致认为,我们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工作安排及服务保障都很好。问卷反馈中选择非常满意的占比为69.5%,比较满意的占比为30.5%,没有选择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的。所以,给非遗参培学员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也是培训工作的前提基础和成功保证。

三、培训工作的相关思考

近些年,国家鼓励职业院校大力开展职业类项目培训,对学校自身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和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发挥出职业院校在社会培训方面的独特优势[2]。我校面向残疾(听障)大学生开展的高等艺术教育,正是建立在残疾人职业发展目标上,符合社会价值取向和残疾人群体需要,所以满意度评价非常高。

今后,关于传统手工技艺培训及衍生发展问题还需要提前设计,主要是做好以下四“点”工作:

(一)要找准传统手工技艺与残疾人传承人群的学科交叉点

目前,高校在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群培养方面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要求有所提升,即文化素质全面,技艺精湛且创新能力强。具体来说,就是文化方面要知识广博、阅历丰富且审美独到;技艺方面要能领悟传统工艺技法精髓并熟练运用;创新方面要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及无限的创造力[3]。

基于美术与设计学科进行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群培养,与残疾人事业管理及职业培养有契合,也是高校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培训中已经得到验证。

(二)要设计残疾人群传统手工技艺培训工作的过程观测点

高校开展非遗培训工作时,要做好对培训后期指导及过程评估工作。根据传统手工技艺的训练周期和实施情况,要设计早期、中期及后期观测点,让传统手工技艺大师及非遗专家进行过程性的跟踪评估,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改进传统手工技艺培训方式。一来可以避免阶段性培训后学员后续动力不持久的问题,为学员提供必要的助推及牵引力;二来可以有效链接各个培训环节,确保传统手工技艺的培训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要创设高校传统手工技艺残疾人才培养的专业增长点

在传统手工技艺相关培训工作中,大部分高校都会发生培训后无以为继的现象,这与承培高校非遗培训体系不全、专业师资缺乏、校园传承氛围不够等都有关联。

针对残疾大学生的学力水平偏低、信息接收障碍等问题,要提供较为稳定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帮助他们将传统手工技艺知识与技能学深、吃透,能够加以运用。截止2020年9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统计的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中江苏有33项。学校要立足江苏,依托美术与设计学科,进行传统手工技艺等专业的申报、建设,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传统手工技艺社团推广、传统手工技艺进课程、进课堂等方式拉动发展,同时推进校园非遗传承教育。

(四)要推进建设残疾人传统手工技艺从业者的职业安置点

国家近些年颁布的《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6-2020年)》《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等政策法规,为残疾人群体实现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而高校在残疾大学生就创业方面,要有更加深入和具体的措施方法。

要对传统手工技艺培训项目衍生效果有预判,通过经验共享及研究分析后得出,传统手工技艺的教育培训只完成了前期工作。为帮助残疾大学生实现长效发展,要进一步打通残疾大学生从事传统手工技艺的职业发展通道。高校通过与残联、行业机构的合作共建,全力推进残疾大学生的特殊传承人群培养,建立相关传统手工技艺的特殊职业安置点与岗位,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作成效。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手工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我骄傲
手工DIY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