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建筑材料课程线上线下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2021-09-14梅兰谷文静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文化产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讲授知识点微课

梅兰 谷文静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学专业为数不多的纯理论课程,具有较高的专业性,知识系统庞大,专业关联性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单纯地进行理论讲授比较单调乏味,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实践应用能力也不强,难以达到学以致用。

“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网络可以跨地域跨时空教学的优势,结合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形式,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无论在线与离线,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不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率提高,也激励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更好。

一、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手段,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微课兼具时间短、容量小、内容精、知识点单一、学习目标明确等诸多优点,能够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按需选择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需求[2]。

微课本身应该先是“课”,在此基础上才能突出“微”的优势。对于本门课的微课设计,目的不是制作网络课程,而是希望把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将零散的微课单元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微课程,作为教学体系内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微课真正回归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微课在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一)实现为教服务

微课源于教学,用于教学。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撰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选取适合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可视化的开放教学空间,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二)实现以生为本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学习积极性不高。融入微课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学生自主开展满足自身需求的个性化学习,主动对知识进行认知探究,教师仅作为引导者,答疑解惑,从旁指导。真正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现师生交互

网络微课所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单向的,与学习者缺乏交流互动,学习效果也难以反馈。将微课与教学融合后,在课堂上教学信息的传递是双向流通的,教师以微课为载体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并且通过交互性活动(如问答、练习、讨论等形式)来重建师生之间的链接,通过平等交流与自由互动,教师能够时时洞悉学生的学习动向,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学生也能够及时把学习成果反馈给教师,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畅通高效。

三、微课教学设计策略

这里提出的微课教学设计,尝试将微课与现有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萃取适合的知识点制作成系列微课程,有机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优化提升教学策略,探索一种更加轻松高效的教学应用模式。

(一)教学内容构建

1.梳理知识脉络

本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建筑学专业特点,侧重功能材料和装饰材料的应用,兼顾新型材料的发展[3]。教学内容构建为五大知识主干:材料基本性能、功能材料、结构材料、装饰材料以及新型材料。每个知识主干之下再划分知识分支和子分支,每个子分支下包含多个知识点,将知识分解细化,构建科学的树状知识体系。

2.提炼知识点

教学经验证明,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后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适合做微课的知识点应当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样的知识点可以联系社会现象、热点问题、工程实例,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微课通过图像、影音、模拟动画或实物演示等呈现形式,恰当地衔接到课堂教学的导入、探究、回顾等环节,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二)教学模式优化

建筑材料课程每个知识分支既相对独立又各具特色,因此授课时要紧抓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活动。根据微课类型与特点的差异性及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合理优化。尝试选取部分适合的知识点做成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供学生课下自学,课上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理论讲授,另外再拿出时间组织课堂讨论。因此,教学形式可以大体划分为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三种,相应地构建出三种强调交互性的微课教学模式(见下图):

微课教学模式示意图

1.讲授为主——理论讲授+微课;

2.讨论为主——理论讲授+微课+课堂讨论;

3.自学为主——微课+课堂讨论。

(三)微课教学设计

根据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可以将微课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等[4]。基于上述构建的三种微课教学模式,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前借助微课进行旧知识回顾和新知识导入,以讲授为主和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上通过微课实现话题引入、进行案例剖析或完成问题讨论,三种教学模式在课下都需要微课进行知识巩固与拓展。因此,微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明确课前、课上、课后各教学阶段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1.课前知识导入——提升自学能力

课前,教师将囊括本章节基础知识的微视频以及配套练习上传到网络平台(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给学生布置好课前预习任务,完成知识先导工作。学生根据课程安排及时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实现对相应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初步理解。

2.课上引导衔接——营造教学互动

课上,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穿插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作为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然后再引出重点、难点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也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凭借直观的影像、动画或实物,进行案例分析、模型演示或实物展示,利用微课实现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可以利用微视频发出讨论主题,布置讨论任务(如分组讨论、辩论讨论等),提出成果要求(如口头汇报、PPT讲说、书面报告等),引导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展开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学双方实现了角色互换,知识的传递也由传统的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流通,交互性更强。

3.课后巩固强化——延伸课堂教学

课后,一方面教师要精心制作专项习题和拓展训练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及时加强知识巩固练习,延长课堂教学的时效;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要时时在线上进行沟通互动,提问答疑,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习题测试的结果与学生问题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做好教学总结与反思,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和教学技能。

四、教学效果评价

传统教学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他评(学生、同行或专家评价)为辅[5]。融合微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强调教与学的交互性,教学评价要考虑到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评价以及课堂教学互动的评价。本课程采用的“线上+线下”交互式混合教学模式,将微课有机植入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教学阶段,并且借助互联网实现师生在线上的交流互动,极大活跃了课堂氛围,拓展了课外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遏制了学生课上看手机、玩游戏、睡觉、瞌睡发呆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注力、自制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五、结 语

微课作为互联网“微时代”的产物,虽独具一格,却也并非完美无缺。将微课引入建筑材料教学当中,实现了互联网与传统课堂的互补交融,构建出“线上+线下”交互式的混合教学模式,利用微课维系多重学习空间,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使教学更加灵活高效,学习更加轻松自由,势必会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与好评。但是,教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实现微课教学在建筑材料课程中的全面推广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讲授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