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成瘾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2021-03-08许澜安徽铜陵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44061

文化产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交群体大学生

许澜 安徽铜陵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24406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每天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手机俨然成为首要途径。智能手机的普及,给大学生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何正确看待手机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规避消极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庞大,其中大学生群体占比最大,占网民总数的95.1%。此外,在校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率为98.2%,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每天手机使用时间在三小时以上,手机成瘾的检出率占总人数的25.2%[1]。长期使用网络和手机、IPAD和PC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上网,学生很容易沉溺于丰富多彩、信息量庞杂的网络世界。手机成瘾初期可能没有显示出很大的消极影响,但会逐渐导致学生产生抑郁、焦虑、压力,缺乏认识情感、描绘情感的能力[2]。研究表明,大学生社交焦虑情况与手机网络使用的频率有很大关系,如果每天使用手机超过10小时,就可能会产生社交焦虑恐惧症[3]。因此,本研究着重对手机成瘾这一现象进行成因分析、不良影响的总结并试着提出对策建议。

一、手机成瘾的定义

手机成瘾,一般指手机上瘾症,这是一种行为成瘾。手机作为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通讯设备,深受各类人群的喜爱。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的功能从最基础的通讯联络发展到现在的具备各种多样化的功能,大大满足了人们生活当中的各类需求。各式各样的APP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对于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在校园中几乎“人手一部”。但由于手机的多功能化,致使部分大学生沉溺手机,在校园中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就直观地展现了这一现象。更有甚者,部分大学生沉溺手机中的各类社交APP、娱乐游戏APP,经常熬夜从而影响睡眠,在课堂上玩手机不认真听讲,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心理方面的各种影响。手机成瘾已经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二、手机成瘾的形成因素

了解了手机成瘾的概念,我们要想缓解这一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其形成因素。调研小组对铜陵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分析出手机成瘾的一些形成因素。

(一)手机具有多样化的功能

手机具有便于携带、功能齐全等特点。出门带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便捷。问卷的结果表明,手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食堂就餐可以支付、在宿舍可以看网络课程学习、出门旅行可以网上购票、业余时间可以打游戏进行娱乐……以至于这些多样化的功能让人不得不依赖,甚至有“每四分钟看一次手机”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大学生群体对诱惑的抵抗力低

大学生群体年龄较低,普遍在17-22岁之间,人格尚未完全健全,心智各方面相对较不成熟。手机功能的多样性给这类群体带来诸多精神和感官上的刺激。比如游戏中的音效和画面易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部分学生沉溺其中,时间长了就造成游戏成瘾。正是由于大学生群体抗诱惑能力低,从而更容易陷入其中。

(三)大学生社交人群及生活氛围的影响

收集到的问卷资料结果显示,大学生是一个社交性强的群体。通过采访也了解到,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地存在于手机里:各类社交APP都有群聊的功能、游戏APP里也能“开黑连麦”等等。调查表示,只要有一部手机,同学之间就可以在宿舍里实现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且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三、手机成瘾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主要影响

(一)沉迷虚拟世界,严重易造成社交恐惧症

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低头族”现象的存在。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使用手机进行沟通交流,在“微信群聊”、“QQ群聊”中活跃发言,与朋友的联系更多地存在于文字聊天当中,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部分人不能在现实中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造成语言交流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对现实交流产生抵抗,形成社交恐惧症,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2]。

(二)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扭曲

大学生通过手机使用网络,信息主要传播的内容较多集中在娱乐、消费等。网络信息的按需定向推送性更是强化该内容的主要思想,其传播的内容广泛,信息量复杂繁多,不乏一些不良信息,容易对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造成误导。

(三)导致大学生心理存在认知缺陷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发展不仅与个体的生理成熟有关,更是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开始分化,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的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对于自我的探寻越来越多,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需要做些什么”这类问题。手机里网络信息的繁杂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从而导致大学生心理存在认知缺陷。

(四)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导致心理焦虑

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夜间22:00-02:00之间使用手机的概率远多于一天中其他时间段。而这一时间段正是人体休息和放松的重要时段。过多使用手机易造成第二天精神状况差,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另外,在课堂上课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沉溺手机,学习效率低下。当自己预期的学习目标不能很好地完成时,容易引起学生内心的不安、焦虑等情绪,进而造成心理上的困扰[4]。

四、对策建议

(一)普及手机成瘾危害,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情况

大学生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针对手机成瘾问题,可以在校园内普及手机成瘾的危害,让学生了解手机成瘾对个人身心发展的不良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此进行思考,根源上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情况,健康上网,减少手机成瘾现象的发生。

(二)对手机使用进行适当管控

大学生群体年龄低,自制力较弱,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学校可以对手机使用进行人为干预,比如实行上课前将手机放入手机袋中进行保管,下课再允许取出等强制行动。控制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减少学生课堂上手机使用的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三)校方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大学生日常生活

校方应鼓励学生群体开展各类户外活动。比如支持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举办多样化的活动,设置一些奖励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走出手机,走出网络,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乐趣,放下手机也能有愉快的大学生活。

五、结 语

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技术、新事物、新现象,它的存在当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上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关键阶段,沉溺手机网络容易导致他们易被快餐化、庸俗化、功利化等消极思想腐蚀,这会给整个社会的文化、习俗和道德规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教育与引导十分重要。应努力让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各方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手机使用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社交群体大学生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社交距离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