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精准扶贫策略探讨
2021-03-08杨柳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431
杨柳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431
引 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实现小康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很大程度上,精准扶贫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脱贫的重要实践,对有效构建扶贫发展理论体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精准扶贫实践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是相辅相成的,加强精准扶贫工作利于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在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中纳入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国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已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构成。扶贫工作中,精准扶贫内容非常重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实施的根本要求。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扶贫工作面临严峻的任务。因而深入开展扶贫工作,全面实现一对一精准扶贫目标,与国家发展需求保持一致。
现阶段,社会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是重要构成,生态文明建设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帮助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保障,开辟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新渠道。纵观当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通常干旱缺水、时常发生自燃灾害且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需要开展扶贫工作,同时这些地区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区域。因而,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是有机融合的同步工作。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社会和谐发展,协调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落后地区要有效衔接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
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精准扶贫工作出现的问题
(一)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且思想认知有偏差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且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受地理环境或其他历史因素影响,居民生活品质虽然提高了,传统生活方式对当地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人们生态环保意识差,没有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其与精准扶贫工作相互推介。地区干部群众觉得经济发展是关键,快发展好于慢发展,发展总比不发展好,因而经济发展中过于追求经济发展树立,严重忽略了发展质量,所选发展方法不合理,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受此种观念影响,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中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大多是消耗高且污染大的项目,由此使得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所以,现阶段,人们认识存在缺陷,思想有偏差,是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发展脱节的重要因素,两者未实现互动发展,对我国顺利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二)政策扶持与资金保障部完善
当前社会战略规划中,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是重要构成,也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社会发展中,我国地域辽阔且人口多,因各地区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干旱沙漠与高原山区面积广,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且经济发展落后,被视为贫困地区。在我国贫困地区有较大的范围,覆盖人口多,因此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实际工作中离不开完善政策与法规的支持,以此响应国家号召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特别是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工作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只有两者实现互动发展,才会在生态环境保障基础上顺利开展扶贫工作,促进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当前,纵观现有法律体系,针对生态文明和精准扶贫发展的政策法规却非常少,有很大的空白区域,法律体系还有待完善,由此对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互动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困扰,不利于国家顺利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各行业建设管理没有有效的指导保障,使得精准扶贫工作效果差强人意,从而严重浪费了资源。
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精准扶贫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秉承绿色环保理念
对于人们而言,意识形态对其行为发挥着支配与调动作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重要加强宣传,增强群众生态环保理念并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扶贫工作中,精准扶贫工作是重要前提与保障,要将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获得更好的价值与效果。众所周知,广大农村地区大多是位置偏远的山区,在传统生活理念影响下,这些地区人们生态环境意识差。因而,后期地区发展中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推动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人们深入了解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工作,明确精准扶贫工作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价值。一方面,国家与政府部门可利用网络与电视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把宣传内容制作成视频或工艺广告便于村民观看学习。另外,贫困地区还要利用政策宣讲或传授技术技能,提升全民综合素养,为生态与扶贫工作发展提供推动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二)构建科学体系提高技术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策法律日益完善。新时期,法律规范也要顺应时代为中国特色精准扶贫工作制定相应的法规,为扶贫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另外,相关政府部门与机构要及时改变工作作风与理念,坚持人本工作理念,从群众立场看待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群众以此提升扶贫工作效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实现互通共融。地区扶贫工作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要求与情况,合理制定发展条例。扶贫工作中从资金与技术方面加大投入,特别是滴灌、喷灌等农业环保技术方面的投入,鼓励农民循环使用畜牧养殖产生的废弃物,构建沼气池、回收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分类等,促使农村地区生态环保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与条例
各行业领域发展中,法律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牢固保障,为社会秩序稳定以及合法利益保障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策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各方面空缺获得弥补。近年来,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发展是国家提出的新发展政策与规划,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我国还处于研究与探索初级阶段,发展缓慢,没有很多可供借鉴与参考的经验,因而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发展缺乏完善的政策条例与法律规范,使得两者互动发展缺乏可靠的指导与保障。所以此种情况下,相关政府与机构部门要及时改变工作理念与方向重点,制定并完善政策条例与法律规范,以此确保顺利推进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工作的互动发展,规范各参与主体行为,国家与各地区人民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因此一方面,国家立法部门要深入分析研究,完善法律体系,特别要在该体系中引入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发展内容,合理规范并约束个体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惩罚各类违法行为,全面保障国家与人民合法权益。另外,相关政府部门特别是精准扶贫区域政府部门,根据地区实际发展情况与社会现实,有效制定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法规,以此为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互动发展提供推动力,全面实现和谐社会构建目标。
(四)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精准扶贫工作离不开社会力量的监督与管理。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为生态文明与精准扶贫结合提供有效的指导监督,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监管工作,并合理设置奖惩方案,推行绿色环保农业生产技术与方式。对典型地区成果进行宣传,增强精准扶贫项目学习价值。精准扶贫工作中,及时表扬生态理念落实好的先进个人,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效率。为了优化配置农村资源,可利用农村合作社或土地流转等方式,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
(五)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根本任务
经济落后地区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推行精准扶贫,结合生态资源优势抓住扶贫突破口,在市场导向下,将产业作为根本制度保障全面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实际工作中,针对生态环境加强基层设施建设,根据扶贫对象实际需求与特点,基于贫困群体关心的饮水、卫生、能源及绿化等问题,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生态综合治理措施如治理自然环境、整治村容村貌以及清洁环境卫生等,确保贫困地区农村充分体会扶贫效果,营造更加美化的生态环境。加强开发绿色生态产业,传统产业粮油、蔬菜及茶叶等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贫困村培育“一村一品”产业。有效融合贫困地区资源优势与市场发展需求,加大市场前景好、优势突出、附加值高且可为农民增收的生态产业,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创造条件。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关注。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要在各环节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互动发展,以此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农村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形态领域,增强群众环保理念,对生态环保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法律规范,全面推广各项新技术并应用新模式,保障精准扶贫成果,协调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