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Ⅲ类错与Ⅰ类个别正常患者基骨及牙弓宽度的比较研究
2021-03-08谭晓明张凯莉张纯溪刘东旭
谭晓明,张凯莉,张纯溪,刘东旭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CBCT图像拍摄
所有受试者均由同一名放射科医生严格按照标准拍摄CBCT(New Tom 5G,意大利)。拍摄时患者保持牙尖交错位,CBCT体素分辨率为0.3 mm,扫描参数设定为110 kV,5 mA。所得CBCT数据以医学数字影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格式输出。
1.3 测量方法
1.3.1 CBCT法测量 本研究选择Materialse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 21.0作为图像处理的第三方软件,将患者DICOM格式CBCT数据导入。该软件根据不同的灰度值区分不同的组织,组织的密度越大,其阈值范围就越高。选取颅骨阈值为410~3 071 HU,建立蒙版,并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个平面作为头位校正的标准:①过双侧眶下点(O1和O2)和右侧耳点(Pog)建立水平参考平面(FHP);②过颅底点(Ba)和鼻根点(N)做垂直于水平参考面的正中矢状面(MSP);③过一侧第一磨牙阻抗中心点做垂直于水平参考面和正中矢状面的面,建立垂直参考面(VRP)(图1)。通过头位校正使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并重新切割灰度视图。
三维方向上定点上下颌第一磨牙的阻抗中心。在上颌阻抗中心所在的冠状面上定位颧弓点,将左右两颧弓点距离作为上颌基骨宽度;下颌在横断面上定位两侧阻抗中心所对应的颊侧骨皮质点,将两点间距离作为下颌基骨宽度(图2)。
Andrews口颌面协调六要素[7]以及Tamburrino、Ricketts等[8-9]研究认为在上下颌宽度协调的患者中,上颌基骨宽度应当比下颌基骨宽度大5 mm。因此本研究将上下颌基骨宽度差的正常值定义为5 mm,以宽度差减去5 mm,若差值为正值,表明上颌骨宽度正常;若差值为负值,表明上颌骨宽度不足,该值的绝对值即为上颌骨宽度不足的量。
O1、O2:眶下点;Pog:耳点;Ba:颅底点;N:鼻根点;CR:第一磨牙阻抗中心点;①:水平参考面(FHP);②:正中矢状面(MSP);③:垂直参考面(VRP)
A、B:上颌基骨宽度测量,绿点为上颌第一磨牙阻抗中心,黄点为颧弓点,黄点间距离为基骨宽度;C、D:下颌基骨宽度测量,绿点为下颌第一磨牙阻抗中心,黄点为下颌第一磨牙阻抗中心所对应的颊侧骨皮质点,黄点间距离为基骨宽度
1.3.2 模型测量 使用电子游标卡尺在初诊石膏模型上分别测量上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之间的距离作为牙弓宽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数据由同一口腔正畸学硕士研究生进行测量,重复测量两次,时间间隔两周。应用SPSS 22.0软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进行可靠性分析。将两次测量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骨性Ⅲ类和Ⅰ类患者上下颌基骨及牙弓宽度Tab.1 Maxillomandibular basal and dental arch width of Class Ⅲ and Class Ⅰ patients mm
3 讨 论
以往对于基骨及牙弓宽度的测量主要是基于模型和后前位片[7-8]。Andrews等[7]在模型上测量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的倾斜度及距离,将去除代偿后得到的上颌宽度与两侧下颌第一磨牙区WALA嵴处测得的下颌宽度相比较,计算宽度差异。Ricketts等[8]使用后前位片测量上颌骨颧弓点和下颌骨角前切迹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宽度差,并制定了不同年龄的宽度标准值。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石膏模型不能充分利用牙根信息,二维的X线片存在解剖结构的重叠,拍摄时的头位以及图像放大率也会造成投影误差[10-12]。随着CBCT在临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测量诊断方法不断出现[13-14]。Koo等[13]使用了延世大学CBCT横向测量法,通过测量第一磨牙阻抗中心的距离判断上下颌骨横向关系。有研究表明颧弓点不易受上牙槽骨突的影响,是较为可靠的测量标志[8]。另外,下颌WALA嵴以上的部分可被视为牙槽弓,会随着牙齿的移动而改建,而以下的部分可被视作基骨,不会被牙齿的位置影响[7]。下颌第一磨牙阻抗中心所对应的颊侧骨皮质点在垂直向上与WALA嵴平齐[14],该点常常被选作下颌宽度测量点。因此,本研究分别选用上颌颧弓点和下颌第一磨牙阻抗中心对应的颊侧骨皮质点作为上下颌基骨宽度测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