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

2021-03-08孔景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竞技体育运动

文 / 孔景

人民健康问题始终都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新时代到来之后,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但是健康问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体育作为一种唯一的非医疗健康手段,能够通过最科学、健康的方式来增强人们的体质,还能形成人们一些良好的品质,所以当下必须要促进全民健康,诠释“运动才是唯一良药”。如果说体育事业是“金字塔”,那么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就分别扮演着塔尖和塔基的角色,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需要发挥群众体育的基础性以及竞技体育的带动性,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双重驱动,满足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要求,推动我国的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的工作建设。

1 群众体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统一性与安全性

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下,我国的群众体育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群体体育发展的统一性和系统性还不够完善。群众体育常常是以零碎、随机的方式在社会中开展。首先,群众体育创设方面缺少系统化,群众体育一般都是由几个运动兴趣相同的人,在公园、广场、文化宫等地点进行开展,运动方式都是非常随意的,没有统一性管理,发展缺少规范性。另外,在群众体育环境氛围上也比较缺少科学性,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健身、锻炼的重要性,群众健身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很多人们在运动时并不专业,有的群体为了提升自己的运动水平,会选择一些自创或者极具个性的运动器材或者运动方式,导致人们在运动时因为缺少安全保障容易受伤。

1.2 健身方式不够科学

群众体育是广大群众以自发的方式来普及运动方式和运动类型,其健身方式不够科学,存在以两方面的缺陷。第一:群众体育的参与者当中极少存在专业运动员,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基础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例如相关的热身准备知识、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力量技能、健身器材使用等等,其中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数是通过互联网这些非专业途径,所以在开展体育运动时就会缺少一定的科学性,甚至无法对广大人民群众起到良好的促进健康作用,还可能给身体带来损伤。第二:体育知识在传播上不够全面,很多群众会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体育运动,或者创新运动方式,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性质、体质、力量、身高都是不同的,所以在选择运动方式上可能会出现错误或者偏差。

2 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追求极限忽略了健康

在体育事业全球化发展以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自身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所以为了体现国家的体育水平,在不断的追求运动极限,向体育运动发起了多次挑战。首先,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很多规则都在引领人们尝试极限运动,无论在奥运会、亚运会还是全运会上,都会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方式来称赞运动员获得的荣誉,这也是人类不断突破、挑战的结果,但是一些运动超出了人体的规律和极限,会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不适合大力推崇。在新闻中可以得知,每年都会有运动员因为挑战极限,进行长期的训练,身体多处负伤,最后无法出现在体育赛场上,抱着遗憾退役。另外,随着体育运动技能和技术的提升,很多体育项目都需要挑战极限来引导,对运动员的耐力、体能、心理素质提出了一次次的挑战,很多铤而走险的运动可能会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但是过度引领可能对人们不会带来太多的好处,比如花样滑冰的抛举、体操中的大幅度翻转,绝大多数人都不适合去学习和模仿。

2.2 运动员体育精神逐渐极端化

体育精神是激发人们进行持续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当前,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在朝着运动极限的方面发展,竞技体育开始朝着极限方面发展,体育的极端化教育也渐渐呈现。这种现象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为了激发运动员的体育精神,一直极端的运用一些方法。对于每一位竞技运动员来说,耐力、坚韧度、不放弃不抛弃都是他们必备的品质,但是应用精神教育之后,若是超过了人体极限和体育运动规律,那么就会适得其反。另外,竞技体育逐渐开始朝着极端化发展,每一名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希望获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在极端化发展的现状下,很多因素制约了运动员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运动技能,甚至还限制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3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具体途径

3.1 积极培养选拔体育人才

无论是群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二者的发展都需要专业的体育人才作为支撑。当前,能够我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体育人才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种:教育人才。例如各教育阶段和培训机构的体育人才,这也是能推动二者协同发展的基础人才。这些人才能够通过自身受到体育知识的优势,开展专业的体育培训或者教育,为我国体育知识、技术、文化、技能的传播作出杰出贡献,也为我国未来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这些人才包含了各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体育专业运动员、民间机构教练等等。第二种:专业运动员与教练员。专业运动员和教练员不仅仅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良好发展骨干人员,也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朝着科学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力量。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之下,体育运动员发挥明星力量的事件越来越多,例如国家乒乓球运动员总教练刘国梁,开辟了乒乓球实践经验的传播与启发新道路。第三种:具有专业性的体育研发人才、服装研发人才、器械研发人才等,这些人员为我国体育事业的专业度以及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等做出了杰出的幕后贡献。例如当前很多体育项目都在不断创新,就和这些幕后人员有着直接关系,例如这些人会针对短跑运动员肌肉、骨骼的科学数据,运用人体生理学和解刨学的知识,去研究适合短跑运动员针对性的训练方式。第四类:专业组织人才。专业组织人才涵盖了各项体育活动的组织人才,例如领队、后勤保障组织、组委会、场地协调人员、器材调配人员、体育活动策划人员,也正是这些人员的存在,使体育项目变得更具操作性。

3.2 培养终身参与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对于人们是否能坚持参加体育运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需要加强对运动员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根据人们体质与寿命的发展规律来看,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科学的运动方式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意识,例如在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体育课程或者广播体操等项目。第二阶段:开展青壮年体育运动活动项目,使更多的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例如让已经参与工作的青壮年在业余时间坚持健身、做瑜伽、啦啦操等运动。第三阶段:开展适合老年群体的运动项目,例如广场舞、太极拳等。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学性的进行培育,才能让运动人员在运动中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在不断的坚持下来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3.3 利用互联网促进体育发展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二者之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展,为人们展现了良好的体育运动观念和技巧方法,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几乎都是以群体性运动来表现的,在体育运动中人们不仅能够放松身心、获得愉快的体验,还能感受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例如在一些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当中,人们会被活动环境、活动氛围所感染,人们工作时的紧张情绪和生活中的烦恼也会得到感染与缓解,以更好的状态和心态投入到工作、学习当中。虽然体育运动作为除了医疗以外唯一让人们保持健康的方式,但是在开展方面必须要有科学的指导为依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竞技体育开展之前会去测试运动员以往运动或者比赛的大数据信息,这种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充分融入到群众体育中去,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人们不仅能够了解自己以往的身体运动状况、体育运动状况,以及与他人之间存在的差距,还能根据大数据得到的信息数据来寻找一些与自身身体素质相匹配的运动项目,所以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优势,也是一种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良好方式。

4 结语

总的来说,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不分轻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和共生的关系,群众体育离不开竞技体育的引导,竞技体育离不开群众体育的基础,所以如何寻找二者之间的融合点,成为了我国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中不断探索的关键。因此,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不仅要依靠自身的两个系统,需要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模式,不断发挥二者自身的功能优势,紧密配合,把体育价值最大化展现出来,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新高潮。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竞技体育运动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体育运动
竞技精神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