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分析
2021-03-08焦小凤神木市图书馆
焦小凤 神木市图书馆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时代悄然来临,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方式、思维习惯已经发生重大的转变,对阅读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层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立足用户内心需求,将大数据技术利用到图书资料管理中,从而为大众提供信息化、便捷化的知识服务。
一、基本概述
(一)公共图书馆基本含义
公共图书馆具体指以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部门为资金依托,免费为群众提供图书借阅的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有所不同的是,公共图书馆具有普适性,即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亦或是残障类特殊人群,都有进入并阅览图书权利,且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书籍种类较为广泛,既可以收集当地特色的、饱含风土民情的地方读物,也能提供各个专业的参考书籍和期刊杂志。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的具有广泛性、公益性、服务性的基本特征。
(二)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含义
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对图书的管理,包括图书信息管理和图书类别管理,具体指系统中图书数据的添加、修改、更新、查询等。其次是对图书借阅的管理,具体指读者借书还书的记录和整理工作。以此可见,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在公共图书馆的经营和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扩充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种类和内容,促进资源的信息化开放和共享,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功能。
二、大数据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树立图书资料管理“大局观”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建立始终以时代背景为依托,换句话说,大数据技术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因此具有时代特色,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方式的转变也会是一个繁琐且漫长的过程[1]。因此,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必须要循序渐进,做好统筹规划。首先管理层要事先做好规划和设计,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公共图书馆的未来经营与发展相连接,从而确保公共图书馆具有时代特色。其次,在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方面,要构建信息一体化系统,在图书资料记录与备份、图书借阅、图书信息档案管理等环节,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科技信息手段来开展日常工作,从而提升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范围和效率,提高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用户“粘性”,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完善与发展。
(二)提高图书资料资源的信息安全意识
当前很多图书馆管理层对馆内日常经营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公共图书馆以国家财政为支撑,因此,只要保证正常开放和借阅服务,做到“不出错”即可,这是想法是极其片面的[2]。管理层奉行这样的经营理念,体现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的弊端,难以建立公共图书馆信息安全意识,不能开辟公共图书馆的美好前景。因此,公共图书馆管理层要全面建立大数据技术标准规范,精准筛选、分析、处理、调整信息数据,保证图书馆安全技术研发力度,确保图书资料管理的保密性,严格审核和把控外来信息侵袭,避免衍生数据和重复数据对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资源库造成数据破坏和其他运行问题,从而保证图书信息安全。其次,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在监督公共图书馆自身大数据安全防护措施的同时,要实时管控蓄意窃取、盗用读者隐私和馆内信息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置,必要时应该追究其司法责任。
(三)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要想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安全化建设,就必须提高对专业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其一,要扩充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积极引入大数据研发技术人才、大数据系统维护人才、精通图书资料管理和大数据知识的复合型人员才,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型人员的准入门槛,在信息开放和共享的时代,通过大数据系统平台,发现并总结读者的阅读偏好、阅读习惯,分析公共图书馆的受众群体和阅读特点,并根据不同喜好智能化为读者推荐图书类别或书单,从而实现科技化、便民化服务[3]。其二,要定期组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要培养服务人员大数据安全意识,尤其是图书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信息保密制度,并对管理人员的权利进行约束,端正工作态度,强化服务意识,始终将读者利益放在首位,树立新时代服务管理理念,从而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便民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综上所述,当前大数据技术为公共图书馆的保管工作、借阅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便利,实现了资源的信息化整合和利用。因此,公共图书馆要树立图书资料管理“大局观”,提高图书资料资源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