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方政府如何管理好财政工作
2021-03-08李奎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财政局公共财政服务中心
李奎 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财政局公共财政服务中心
财政是“庶政之母”,新形势下财政担负着资源配置、科学安排收入、调控宏观经济和监督经济运行管理职能。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对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地方政府,财政工作需要与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日常政府管理过程的调节和资金引导作用,为保障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提供财政保障。
一、坚持科学理财,建设法制财政
纵观我国历史发展变革,朝代更替,财税改革都是重中之重,财税改革成功与否直接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要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建设法制财政,依法理财、依法治财,逐步实现财政规范发展、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预算监督管理,增强法制执行力。进一步加强《预算法》贯彻落实力度,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按时向人大报送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相关资料,全面落实人大及常委会的决定和要求,自觉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日常监督和询问。人大机关要主动行使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权力,敢于提出反对意见和承担责任;要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监督,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对追加追减预算要履行正常的审批程序;对政府财政收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人大机关要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实现人大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共同推进财政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不断推进财政改革,完善科学发展新动力。事物不断发展,改革势在必行。稳定的财政收入需要通过改革来形成,科学的支出结构需要通过改革来构建,强有力的财政监督需要通过改革来完善。财政不断发展需要在解放思想中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新鲜活力。当前要重点做好部门预算改革工作,进一步细化项目预算编制,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积极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率和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水平,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
二、坚持为民聚财,建设公共财政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建设公共财政将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公共财政对依法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合理配置市场资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公共财政将对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起到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这支“无形的手”对市场的调控作用。
一是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收入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安定的基本保障。只有“手中有了粮、心中才不慌”。只有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才能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抓好财政收入,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是财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是保障各项刚性支出。要保运转、保民生。一方面要保证干部职工和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城市维护、社会治安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费要及时、足额投入。另一方面要保障民生投入,要科学筹集财政资金,加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困难人群投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成果;落实“三农”政策,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清晰界定财政职能。要正确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使其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面对财政补贴等“越位”问题,要逐步减少财政对企业的补贴,直至退出竞争领域,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财政资金回归公共需求支出范围。
三、坚持公开用财,建设阳光财政
建设“阳光财政”是促进财政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实质是把财政运行情况公开化,让理财行为在阳光下运行,以利于把最广泛的社会监督纳入到财政管理当中,从而达到监督的广泛性、及时性、有力性,以预防公共权力的不当使用,是促进社会广泛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重要步骤,是建设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
一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细化预算编制与管理是打造“阳光财政”的核心内容,要按照《预算法》,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编制与日常执行管理,让政府预算成为“人所共知、人所共谋、人所共管”的阳光预算。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按照政策规定,及时、全面公开财政总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等公开内容。
二是坚持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首先可以有效解决以前财政资金拨付进度慢的难题,使财政资金直达收款单位,缩短流程,是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有效途径;其次,资金通过集中支付系统清晰显示去向,有利于财政预算执行监督管理,是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理财水平的重要措施;第三,有助于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资金拨付预算单位,资金分散的弊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国库资金余额,增强了财政调度资金能力,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第四,资金按进度拨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动态监控,是规范和强化财政支出监管的有效方法。
三是积极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公务卡作为加强财政支付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携带方便,使用便捷,而且透明度高,通过刷卡消费,据实报销,资金直拨银行,所在消费都有迹可寻。推行公务卡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而且对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促进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是进一步拓宽财政监督途径。加强监督,是建设阳光财政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强化财政内部监督、部门职能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要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财政管理制度,加强专项资金拨付审批手续,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人大、政协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要主动公开财政相关信息,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通过设立公开电话、行风热线、召开信息发布会等途径,强化全社会对财政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坚持与时俱进,建设绩效财政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设绩效财政是新时期财政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减少资金重复投入,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基石。科学设定绩效目标,强化绩效考核应用,建立项目投入退出机制,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节约财政资金,提高科学理财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建设高效、责任、透明政府,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完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通过完善管理规程,优化评审指标和科学设置标准,进一步提高预算单位项目绩效目标管理水平。通过对部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整体的绩效评价,结合部门职能实际需要,科学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要通过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来平衡不同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增强政府统筹财力的能力。
二是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对项目类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竞争性分配绩效管理,将以绩效为导向的竞争理念全面引入到专项资金管理中。从项目立项环节开始,由主管部门申报绩效总体目标,经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作为审批设立的重要依据。项目实施后,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要实施绩效自评与财政部门组织开展重点评价或委托第三方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将与下一年预算安排紧密挂钩,对评价结果达不到立项目标的,预算将不再继续安排资金,对评价结果特别不好的,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是建立财政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对财政工作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财政收入总量、财政支出规模等量化指标,但对财政收入质量、财政支出绩效缺乏相应的考核细则,上级政府单一的量化考核容易带来财政收支的虚增,造成财政总量与实际财力不符的后果,应探索建立财政综合绩效评价指标,逐渐降低财政收支总量在总体评价指标中的比重。
五、坚持科学发展,建设高效财政
社会快速发展,财政工作日益繁重,财政部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公众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寄予了更多期望。财政工作需要通过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实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实施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财政体制,层级较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实施省直管县,将减少市一级中间管理环节,会简化工作程序,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加快资金调度,提高办事效率和资金使用率。省管县不仅仅涉及到财权,还会涉及到事权和编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各项改革措施的共同推进才能保障改革取得更好效果。
二是树立求真务实财政新风。财政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政务环境如何,对政府形象和地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也直接关系到财政自身水平的提升。要坚持从地方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不盲目搞建设,不超财政负担能力融资搞招商引资项目。要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确保项目落地投产后,取得实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