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对银行业务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
2021-03-08余剑科中国人民银行涪陵中心支行
余剑科 中国人民银行涪陵中心支行
引言: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息息相关,在网络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作用下,银行业逐步实现由传统业务发展模式向新型业务模式转变,大幅提高了银行业务的工作效率,拓宽银行支付渠道,不断完善金融制度体系,进而形成现代化金融发展格局。
一、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网络经济时代的来临,为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在银行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网络经济的深入发展,对银行业务支付手段、交易模式及银行经营方式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传统银行在网络经济的影响下,逐步建立网络银行,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及网络平台,完成对大量金融数据信息的筛选和过滤,有效提升银行业务处理效率,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丰富的金融服务内容吸引用户,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体系,加速银行金融业务信息的流通与传输,逐步实现对金融行业的全面控制[1]。
二、网络经济对银行业务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及金融领域造成强烈冲击,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将银行业务模式进行转变,对金融制度及货币政策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推动社会经济活动向虚拟化、网络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1.银行业务模式
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的变化,促使金融领域及银行业内外部市场发展环境发生变化,银行业务形式发生改变,逐步形成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生产体系,将银行业务模式向现代金融领域进行渗透,促使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在金融领域中形成更具竞争实力的电子金融发展模式,推进金融行业的深入发展。网络平台的出现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金融电子化系统对用户信息及相关数据的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减少信息传输及系统运行成本,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规则,推动传统银行走向证券化发展道路,拓宽银行业务发展渠道,规避传统银行业务风险与危机,优化银行发展模式及业务结构,逐步形成现代化、商业化金融发展格局。此外,网络经济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务模式同样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拓宽金融资金流通渠道期间,部分非银行性质的社会金融机构逐渐具备融资、投资、支付能力,不断拓宽网络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期,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及第三方支付软件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完成对传统银行业务的瓜分,导致传统银行市场份额减少,逐步呈现业务萎缩的发展态势,不利于传统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2.银行贷款业务
现代金融领域开展相关业务时,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降低金融业务信息的处理及传输成本,逐步形成网络银行,增加网络银行相关业务,进一步拓宽非银行性质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金融市场资金流动方向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传统银行贷款业务衰退。网络经济的发展,对金融领域中各行业均产生重大影响,从宏观角度来看,网络经济出现后,加速金融信息的流通,传统银行业与现代金融机构业务出现交叉,呈现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但从微观角度出发,为实现社会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效应,各大银行之间产生严重的并购问题,规模较大的银行采用信用记分的方式,以中小企业为中间环节,增加中小银行的贷款,将传统银行作为信贷业务的主要开展对象,加剧银行产业的竞争,严重影响金融领域发展秩序,对银行贷款业务的开展起到制约和限制的作用。
3.银行经济职能
经济结构及发展模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银行的性质,对银行职能的特殊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传统银行通过向用户提供结算、融资、中介等金融服务的方式,产生和积累用户的财务状况信息,通过对金融领域及融资市场环境的判断,进一步提升银行业务能力的流动性,在进行资金信息生产时,采用信用记分制度,完成对用户资产及信用资格的审查,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传统银行在获取与用户资信相关的信息期间,其信息生产体系逐步瓦解,对用户的资信审查能力逐渐降低,在分业经营模式下,银行仍具备较强的结算功能,完成资金流动性供给,集中体现现代银行的独立性职能,加速传统银行向现代化银行转变。
4.银行运行体系
网络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在社会经济运行期间,对传统银行业务开展模式及运行体系产生影响,网络经济背景下,对生产要素理论、金融市场价值规律理论及经济增长周期理论产生深刻挑战,加速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同时深化银行职能分工,使得金融机构与传统银行之间产生更加紧密的业务联系,逐步优化传统银行组织和经营格局,推动银行业务开展及银行管理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宽用户的融资与投资渠道,为社会第三方金融机构发展提供机遇。除此之外,网络经济对传统银行发展体系造成影响,在银行与金融发展概念及经济职能不断延伸的条件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幅提升银行业务信息处理效率,创新银行业务发展形势,促使传统银行体系更新,社会金融市场环境发生根本性变革。
(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货币政策调节目标
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要以货币政策为基础,根据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资金进行调节,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货币政策主要以金融市场为导向,将金融领域发展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调节目标,需要通过合适的政策工具及金融发展传导效应,充分发挥电子结算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推动货币乘数与货币需求函数变动,采用集中控制与调节手段,完成对金融市场发展轨迹的引导与优化。在网络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成熟,货币政策稳定,政策中介目标及供给目标明确,在经济发生波动时,容易造成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从而引发货币利率波动,影响中央货币政策调节目标的实现,对市场秩序及货币政策调节方式产生消极作用[2]。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金融市场利率波动程度由基础货币供需关系决定,中央银行为市场提供交易所需的基础货币,伴随网络经济的逐渐成熟,金融技术创新发展趋势明显,金融交易市场由虚拟货币和电子货币为主导,直接导致央行对金融市场短期利率的控制能力降低,同时电子货币的普及和应用,对经济社会中基础货币需求量产生影响,拓宽金融中介服务贷款渠道,极大增强银行贷款和债券的替代性,造成银行贷款市场与存款渠道信息的不对称,影响银行贷款渠道的重要程度,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控制效果。
三、银行业及金融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网络银行为传统银行业带来挑战与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适应网络时代的到来,银行业必须积极转变自身固有的发展模式,吸收和借鉴网络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传统银行在新时期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实力。一方面传统银行要丰富和延伸业务类型,由于我国网络银行建设工作相较国外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传统银行仍停留在以存取款为核心的业务发展模式,网络银行的发展,要求银行业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开展异地转账、个人理财、业务咨询等业务,完善银行网络经济业务链条,对传统银行的固有用户形成新的吸引力,进而巩固银行在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银行业积极拓展银行业务发展道路,在符合银行业务准入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时代交易成本对金融行业稳定发展的促进作用,模糊银行及社会金融机构在业务类型、社会分工等方面的界限,为打造金融市场一体化格局创造条件,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金融服务,加快创建具有现代意识的银行机构。
结束语:综上所述,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金融领域、银行业务及货币政策均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网络经济背景下,要逐步明确货币政策调节和控制目标,进一步拓宽网络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推动传统银行进行经营改革,进而实现稳定金融市场秩序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