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泸州分水油纸伞与乡村振兴融合之路
2021-03-08许辰婕杨思思李繁
许辰婕 杨思思 李繁
宁波财经学院
一、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2017年10月,坚定实施七大战略的号令被提出。其中,一个全新的战略—乡村战略,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所在。从古至今,乡村发展问题始终是民生大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更好地提高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当前,应紧抓“三农”问题的源头,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不断调整,努力推动城乡加速实现从局部融合至全面融合的过程,旨在将乡村振兴战略遍布至所有地区,使正在进行中的现代化早日实现。
就当前形势而言,发展经济学家大多持我国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的观点。刘易斯和舒尔茨认为农业部门使用传统生产要素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落后的根本原因,若想改造传统农业,则需从源头入手,学会创新,配置出新的产业发展优势。Desakota 模型则认为在城乡关系更近一步的原因源于内外交融,乡村与城市同时对外流出,最终于某一节点汇合,从中实现最大化力量扩散,网络功能效应直线上升,日积月累,终将实现最完美的交融。而产业融合则认为,通过形成“三新”,即技术、业态、商业模式的三种新型转换,势必会使得农村的产业链加速从落后提升至先进,进而使得众多要素相互渗透最终融合。
二、江阳区非遗与乡村振兴结合构想
江阳区作为自古以来的重要枢纽,在地理位置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其还将振兴乡村作为首要战略,通过乡村改革引领农民踏上新的脱贫道路。其中,较为新颖的变革在于政府大力扶持、农村实现集体产权制及经济发展模式变革,将产业的特色明显化、规模适度化、科技化、品牌化、融合化。
故而,江阳区于2020年的GDP 是616.36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近2.7%,同样,相比于2018年,其增长更是超过其23.12%。且江阳区2020年增幅超全市指标20%,发展十分迅速。当然,凭借改革加快乡村振兴是一条光明大道,但也有其他创新的途径可以尝试。这不禁使人联想到分水油纸伞,若是将非遗与乡村振兴结合,也不失为一条新型思路。
三、泸州分水油制伞的时代变迁史
(一)繁荣时期
“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该语曾出自《泸县志》。大致其描述的是在最鼎盛的时期,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制伞工艺十分普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制伞匠,人人都会编织伞线。当时,分水油纸伞在清代时被广泛运用,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都十分鼎盛。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分水油纸伞可谓是江阳区的代表符号之一。
(二)没落时期
然而,二十世纪70年代末,由于受到现代工业的冲击,各种新型伞层出不穷,油纸伞的鼎盛已渐渐下滑。后又因传统的制伞工艺过于考究且繁复,但售价不高,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此行业,人才流失严重,进而更加速了油纸伞的没落。至上世纪90年代,唯有少数人仍坚守着此项工艺,曾经风靡一时的油纸伞,已到了消失的边缘。
四、目前对泸州分水油纸伞的传承与保护
(一)政府部门的相关举措
2005年,江阳区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至此分水油纸伞终于迎来了新生。随即,其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07年3月,其又再次升级为省级非遗保护对象。2008年时,其再次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足以可见,这三年间,泸州分水油纸伞实现了三级跳,在这辉煌的背后也恰恰印证了我国现今对非遗工作的重视。当然,在实现申遗后,媒体们纷纷对分水油纸伞展开采访,使其终于揭开了尘封已久的面纱。
(二)传承人的相关举措
“非遗”虽为分水油纸伞打开了重新走向市场的大门,但以其现存的相关图案,要想真正赢得市场青睐,还需要加以改进,设计更为大胆创新以迎合市场。所以,以毕六福为首的制伞匠人们开始在花色图案上大胆创新,将现代的喷绘及写真等各类新奇手法运用到传统的单一红伞之中,使其精致别样,同时,制伞匠人们也在时刻关注消费者们的实用需求性,努力迎合,只期能打造出“新手工艺术”。此举无疑是将产业融合理论运用到现实之中的典型代表。
内外部同时发力,使得分水油纸伞重新名声大噪。如今,其影响力早已远胜当年,享誉中外。如今,“毕六福”油纸伞已走向世界,这不仅得益于互联网,也得益于年轻一代的新思维。
五、泸州分水油纸伞传承与保护现状下存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虽然促进了油纸伞制作行业的复苏,但其背后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制作工艺的细节问题以及传承情况并不乐观。
不得不说,泸州分水油纸伞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与传承性等艺术特点,但其产品在工艺细节方面的处理还有待提高。
“毕六福”油纸伞其大致分为日常使用、舞蹈、送礼佳品、影视流行、家居装饰、珍版收藏这六大块,但其中很多板块的样式是重复的,说明其款型较少,没有较多的新意。其次,其伞的桐油味较大,说明在进行上油这块较为粗糙,没有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最后,对油纸伞的基础性必要保护方面的工作没有加以重视,在品质和文化价值层面上还有待提高。
至于传承方面的问题则在于到现在为止,除了几位老艺人可以完整地制作油纸伞外,在众多青年人中只有毕六福本人和其儿子掌握了所有的技艺,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垄断色彩。
六、对泸州分水油纸伞传承与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泸州分水油纸伞虽然得到了一定的传承与保护,但其在产品市场狭小、生存环境改变的外部问题以及经营模式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等内部问题的共同作用下,还是会产生一定的隐患。针对这些隐患,也应当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共同进行解决。
(一)外部
1.加强文化价值推广宣传,扩大外部旅游业环境.对于现代人而言,接触更多的是尼龙绸折叠伞。因为油纸伞是一种远离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传统日用品,绝大多数现代人对其持不了解甚至漠视的状态,所以要让油纸伞重现辉煌的第一步就是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它,感悟它的魅力。可以通过视觉媒介、各种纪录片、宣传片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自然而然地被它所吸引,通过其的魅力进而带动当地的旅游业,进而促使当地实现乡村振兴。
2.政府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对传统手艺点赞.统筹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媒体或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亦或是将油纸伞制作工艺融入学生的课堂之中,组织“非遗”油纸伞制作技艺进校园的活动,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综合各方优势,高效促进泸州分水油纸伞制作的宣传与推广,为其将来的延续打下基础,不至于使其退出历史舞台。
(二)内部
1.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认知.无论是泸州分水油纸伞的传承人、制伞技艺持有人、政府部门还是社会民众,所有人都应该明确何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何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需要传承人、技艺持有人要真心敬畏和热爱传统手工技艺,正确认识其价值所在,不断发扬光大。同时,政府部门也要树立正确的保护意识,尊重管理区域内的传承人和技艺持有人,引导群众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各方都应着重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人才培育。
2.调整经营策略,不断突破创新.现如今,批发这种经营模式已不适应油纸伞未来的发展趋势了。应当通过增加文化附加值提高单个产品价值,同时在旅游、文化产业等背景下,抓住机遇,主动了解现代人的审美或是文化需求,运用好审美领域中复古与前卫的循环发展规律,不断丰富油纸伞的类型,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振兴乡村的另一种方式。
七、结尾
在现代,不止是油纸伞制作技艺有过走向没落的时期,其他中国传统技艺也有很多。就像电影《百鸟朝凤》中的唢呐技艺一般,那些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些传承人在孤寂中的挣扎与坚持,都让我们深深感悟到,在面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时,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后代不断付出努力!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当明确文化意义与经济两者是可以实现并行的,文化使人充实,经济使人富足,所以要不仅强国固本,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高度,同时也要关注乡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加快精准扶贫的进程。两者融合的结果虽未可知,但我坚信这条道路是可行的。
终有一天,非遗与乡村振兴会焕发出全新的辉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