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庐江彭墩地区控矿因素与成矿条件分析

2021-03-08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绿泥石云母斑岩

杨 强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0)

安徽庐江彭墩地区位于庐枞火山盆地的北东缘,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西北缘,靠近扬子与华北板块的拼合带,西邻郯(城)—庐(江)断裂带,南为下扬子破碎带[1,2]。庐枞火山岩盆地为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江北重要成矿区之一,其工作程度均较高,认为其是继承式火山岩盆地,盖层的火山岩系可分为龙门院组、砖桥组(属晚侏罗世)、双庙组和浮山组(属早白垩世),为一套角闪橄榄粗安岩系岩石建造组合;基底地层则为下侏罗统的磨山组及中侏罗统罗岭组,属内陆湖泊相沉积建造。

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上,研究区发现岳山铅锌银矿床[3]、黄屯大型硫铁矿床、龙桥大型铁矿床和马鞭山铁矿床等。通过对研究区内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及矿化蚀变分带进一步的认识,对区内地、重、磁、化资料重新认识和深化,认为研究区具有重大找矿潜力。

1 地质情况

1.1 地层

研究区基底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东马鞍山组(T2d)、三叠系中统铜头尖组(T2t)、三叠系上统拉犁尖组(T3l)、侏罗系下统磨山组(J1m)以及侏罗系中统罗岭组(J2l)。盖层主要有龙门院组(J3l)火山岩,且大部分为第四系(Q)覆盖(图1)。

图1 研究区地质图

1.2 岩浆岩

岩浆岩主要有超浅成相的黄屯闪长玢岩、浅成相的焦冲正长斑岩,以及龙门院旋回的次火山岩(岳山粗安斑岩)和喷发岩。

1.3 构造

研究区位于庐枞火山岩断陷盆地东北部,东有大安山南北向断裂,西有缺口~罗河断裂,北有庐江~襄安断裂,区域性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构造,构成了研究区内以断裂为主的构造形态。研究区中部受黄屯~蜀山隐伏断裂控制,造成东马鞍山组重复出现,中部及南部受金山水库~鹤毛隐伏断裂控制。黄屯闪长玢岩体、岳山粗安斑岩体和焦冲正长斑岩体的空间分布,明显受这两条断裂控制。这两条断裂与研究区内的成岩成矿作用关系极为密切。

1.4 围岩蚀变

研究区内岩石除正长斑岩蚀变较弱外,其他岩石蚀变均较强,大致有以下五个组合蚀变带。

(1)硅化、次生石英岩蚀变带。发育于铜盘山粗安斑岩中和马鞍桥北部的龙门院组喷出岩中,平面上总体呈带状分布。铜盘山的次生石英岩呈半环状分布,水平宽度5m~15m,石英含量大于50%。次要蚀变矿物为黄铁矿,且基本上被地表风化所溶蚀,仅留下孔洞。

(2)高岭石、水云母蚀变带。广泛发育于龙门院组的喷出岩和粗安斑岩及闪长玢岩中。次要蚀变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石英、电气石和黄铁矿等。呈面型展布。厚度20m~160m,标高+60m~-150m。上部界线位于地表上或近地表,下部界线位于火山岩中部或底部,以及粗安斑岩中部或底部。高岭石含量25%~60%,水云母含量25%~60%,石英含量5%~10%,绿泥石、绿帘石含量5%~10%。

(3)黄铁矿、石英蚀变带。广泛发育于龙门院旋回的粗安岩、安山岩以及粗安斑岩中。次要蚀变矿物为高岭石、水云母、绿泥石、电气石、赤铁矿和磁铁矿。厚度25m~330m,标高+5m~-370m。此蚀变带上部大体与高岭石、水云母蚀变带相连,下部界线大体位于龙门院组与基底地层接触带,或基底地层的砂岩中。龙门院组火山岩中,黄铁矿含量10%~30%,石英含量15%~30%,高岭石含量5%~15%;砂岩中黄铁矿含量10%~25%,石英含量25%~60%,高岭石含量5%~10%。粗安斑岩与龙门院组喷出岩相近。此带为硫铁矿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

(4)电气石、钾长石蚀变带。主要分布于矿床南部和北部及铜盘山铅锌矿段的钻孔深部的粗安岩和龙门院组的安山岩、粗安岩中,呈面型展布。次要蚀变矿物有绿泥石、水云母、黄铁矿、石英及高岭石等。厚度40m~190m,标高-25m~-280m。铅锌矿化比较强。

(5)绿泥石、磁铁矿蚀变带。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黄屯硫铁矿床钻孔深部的基底地层岩石中,主要蚀变矿物有绿泥石、磁铁矿、黄铁矿,磁铁矿与绿泥石化相伴生,呈团块状、条带状不均匀分布,次要蚀变有水云母化、硅化、电气石及钾长石化等。厚度大于400m,赋存部位主要在-400m标高以下。矿物有绿泥石、水云母、黄铁矿、石英及高岭石等。

2 控矿因素与成矿条件分析

为分析研究区控矿因素及成矿条件,有必要对研究区岩浆岩进行系统研究。

粗安岩:呈浅灰色~灰色~灰紫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见流动构造。基质主要为隐晶质结构,次为晶质结构、交织结构。矿物成份主要包含斜长石、钾长石,少量暗色矿物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副矿物有磷灰石。斑晶含量35%,斜长石斑晶呈自形板状,大小一般为0.2mm×0.5mm~0.4mm×1.2mm,聚片双晶发育,但不普遍;钾长石斑晶呈半自形板状,大小一般为0.2mm~1mm,偶见卡氏双晶;长石斑晶含量占25%左右或者更高;角闪石斑晶呈长柱状,长0.5mm~1.5mm;辉石斑晶呈粒状或短柱状;黑云母斑晶呈片状。暗色矿物含量常局部增高,而形成辉石粗安岩、黑云母粗安岩。岩石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水云母化,次为高岭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黝帘石化和碳酸盐化等。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偶见方铅矿、闪锌矿化。岩石中常含角砾,角砾成份为粗安岩、凝灰岩、泥质粉砂岩等,角砾呈不规则状,砾径0.5cm~1cm,含量可达10%~20%,间或角砾成份仅为粗安岩,此时岩石已成为角砾状粗安岩。

角闪粗安岩:表面颜色由浅灰向灰色递进,其形状结构可分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间或杏仁状构造。斑晶分布均匀,具流动构造;基质呈交织结构,显晶微粒状~隐晶质结构。斑晶含量35%左右。矿物成份主要为斜长石(中、更长石),次为角闪石,偶见辉石、钾长石和黑云母,副矿物磷灰石微量。斜长石斑晶常呈自形板状,聚片双晶发育;间或可见环带结构,一般为正环带,斜长石大小一般为0.65mm×0.2mm~1.5mm×0.5mm。角闪石斑晶呈长柱状,结晶不好者呈针状,长0.5mm~2.5mm,大多蚀变,仅存暗化边。基质主要由斜长石微晶组成,斜长石呈微细板条状,且具有定向排列特征。岩石中常含有凝灰质和粗安岩岩屑。岩石中角闪石含量常可达10%左右,甚至更高,而成为角闪安山岩。岩石中有时含有角砾,砾石成分为安山岩,砾石呈次圆状,均具定向排列,砾径0.5cm~3cm,大者5cm,砾石含量约3%~5%,分布不均匀。局部岩石含砾量高,成份较杂,主要成分为粉砂岩,次为角闪安山岩,砾石大多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砾石大小为3mm×5mm~10mm×30mm,含量一般为40%~50%,高者可达80%左右。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

火山角砾岩:岩石浅紫灰色、灰色、灰褐色,火山碎屑结构,角砾状构造。角砾呈棱角状,大小不等,砾径0.5cm~2cm,含量达70%左右。角砾成份主要为安山质,次为粗安岩、凝灰质及正常沉积物粉砂,胶结物为凝灰质、斜长石、钾长石晶屑。岩石蚀变强,主要有高岭石化、水云母化、绿泥石化、硅酸盐化。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

凝灰岩:岩石呈灰~灰褐色,凝灰质结构。碎屑成份主要为长石晶屑、粗安质或安山质岩屑,次为少量的玻璃质或火山灰。晶屑含量30%,岩屑含量20%。长石晶屑粒径0.5mm,呈棱角状~尖棱角状,偶见石英晶屑。岩屑粒径0.4mm~2.0mm,呈棱角状。岩石蚀变主要为高岭石化、水云母化。

熔结凝灰岩:呈浅灰~深灰色,间或灰白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具假流动构造。岩石主要由浆屑、长石晶屑、火山灰组成。浆屑常表现为塑性拉长,形态常呈火焰状,大小3mm×5mm~10mm×30mm,含量30%左右,具定向排列。长石晶屑形态不规则,粒径1mm~1.5mm,含量40%左右。偶见杏仁体,为黄铁矿、电气石和高岭石。岩石具绿泥石化、高岭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电气石化。

沉凝灰岩:呈灰白~灰色、灰绿色,碎屑结构,层理不清。岩石主要由粗安岩岩屑,长石、石英晶屑组成,次要成分为火山灰。沉积型石英质点和泥质长石晶屑常定向排列,呈次棱角状,粒径0.2mm~0.4mm,岩屑亦呈次棱角状,粒径1mm左右,石英质点呈浑圆状及椭圆状,偶含砾石。蚀变有高岭石化、硅化、水云母化、碳酸盐化。矿化为黄铁矿化。

凝灰质粉砂岩:灰白色、肉红或紫红色,凝灰质粉砂结构,层理不清。由粉砂及石英、泥质和凝灰质组成,含长石晶屑,偶含粗安岩砾。蚀变有高岭石化、硅化、水云母化。

岳山粗安斑岩:呈岩枝或岩株产出,岩石SiO2平均含量为55.07%,=8.55。次火山岩体超覆于基底地层之上,倾向北西西,倾角40°左右。岩体顶部局部有砂岩(J1m2)残留顶盖。岩石呈灰~浅灰紫色、浅肉红色等,风化后呈黄褐色、紫红色、灰白色等,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及微斜长石,斜长石常以中、更长石出现,暗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次为黑云母和辉石。岩石中副矿物有磷灰石、榍石、锆石等。岩体及附近的围岩蚀变强烈,粗安斑岩中的主要蚀变为水云母化、高岭石化,次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钾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和伊利石化等。岩石中矿化明显,主要为铅锌矿化,次为黄铁矿化,方铅矿、闪锌矿常沿岩体与砂岩接触带及在岩体内部富集成矿,形成铅锌矿矿体。

黄屯闪长玢岩:呈灰~深灰色,风化后呈黄褐色、黄绿色等,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斜长石(中、更长石、少量钠长石)、角闪石。斑晶主要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偶见少量钾长石、辉石和黑云母,局部见有少量石英,斑晶含量35%~40%。斜长石斑晶结晶不太好,往往被基质熔蚀成半自形板状,聚片双晶可见,但不太发育,双晶带不太连续,大小一般在1mm×2mm左右。角闪石斑晶含量5%~10%,局部可达15%,大小一般为0.5mm×1.5mm~1mm×2.5mm。基质呈微晶结构,局部呈微晶交织结构,微晶斜长石粒径为0.01mm~0.03mm,部份为0.1mm~0.2mm,基质中常见有微量次生石英和少量绿泥石。岩石中黄铁矿化较普遍,有不均匀的微弱铅锌矿化。岩石中的副矿物,主要为磷灰石、榍石等。岩体中局部见流动构造,长条状、板柱状的角闪石和斜长石定向排列。

3 找矿方向

①燕墩~叶家碾一带东马鞍山组灰岩与岩体接触带部位是矽卡岩型铜、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有利靶区。②黄屯成矿小区内的麻园、新坊一带是金矿成矿有利靶区。③矮岭及高洼一带粗安斑岩与砂岩接触带附近有可能找到岳山式铅锌银矿体。

4 结论

安徽庐江彭墩地区矿化十分发育,矿床类型多样,根据成矿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及控矿地质条件不同,分为:①燕墩~叶家碾一带主要控矿条件是东马鞍山组层位控矿,是寻找龙桥式铁矿、龙桥铁矿体头部的铅锌矿及灰岩与岩体接触带部位矽卡岩型铜、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有利靶区;②黄屯铁、硫、金矿区内主要控矿条件是龙门院旋回火山—次火山喷气热液,在火山岩与基底接触带附近交代围岩而形成硫铁矿,在深部交代东马鞍山组含铁层位而形成磁铁矿化或铁矿体,稍晚期含矿热液沿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交代围岩形成金矿化;③高洼~棉花地一带主要控矿条件是龙门院旋回的次火山岩—粗安斑岩体。是寻找岳山式铅、锌、银矿的有利靶区。

猜你喜欢

绿泥石云母斑岩
芳纶云母纸力学性能和绝缘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万龙山锌锡矿绿泥石矽卡岩组合含矿特征及地质意义
八一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赣南脉钨矿床云母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找矿意义分析
原子厚度的云母有望成为优异的质子导电膜
致密砂岩中绿泥石对储层孔隙的影响
绿泥石矿物成分和光谱特征关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