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造山型金矿取得突破
2021-03-08杜高熊邓学国
杜高熊,邓学国
(1.西藏自治区测绘院,西藏 拉萨 850000;2.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四川 成都 610051)
1 项目概况
2013年4 月,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通过招投标方式中标中国地质调查局调查评价项目 “西藏尼木地区铜矿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编码为12120113035400,任务书编号为基资[2013]03-003-048。
项目主要目标任务:在收集分析已有地、物、化、遥、矿产勘查成果资料基础上,开展尼木地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明果拉金矿为重点,以地质测量、槽探和少量钻探,解剖化探异常,追索圈定矿体,估算资源量,提交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
工作起止年限:2013~2015年。
2 成果简介
评价区位于拉萨市尼木县南西部-日喀则市仁布县南东部,西藏尼木铜金矿整装勘查区中南部之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其北部为冈底斯陆块,南部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评价区位于冈底斯陆块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结合部位,主体位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内。
图1 区带地质构造简图
通过历时三年调查评价工作,提交中型金矿床1处,A级找矿靶区1处,B级找矿靶区4处。近年来,区带已相继发现“念扎大型金矿床”、“明果拉中型金矿床”、“也金嘎波中型金矿床”、“众多金矿点”及“大批以金为主的化探异常”,展现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巨大的金矿找矿潜力及资源潜力。
图2 评价区地质构造简图
念扎金矿床(1):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亚带“雄如勇拉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弧形转折端向北突出部位,其北部为燕山期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南部为三叠系宋热组一套浅变质砂、板岩。
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与地层接触带上,圈定含金构造破碎带5条,主要金矿体4个,估算331+332+333+334金资源量25.81吨,平均品位3.18×10-6,矿床远景资源达40吨。
明果拉金矿床(2):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亚带“雄如勇拉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弧形转折端西侧,其北部为燕山期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南部为三叠系宋热组一套浅变质砂、板岩,成矿地质背景与“念扎金矿”相似。
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与地层接触带上,圈定含金构造破碎带5条,主要金矿体2个,估算3341金资源量9.96吨,平均品位2.91×10-6,矿床远景资源达20吨。
行夏金矿点(4):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亚带“雄如勇拉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内,明果拉金矿西部,其北部为燕山期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南部为三叠系宋热组一套浅变质砂、板岩,成矿地质背景与“念扎、明果拉金矿”相似。
矿体赋存于三叠系地层含矿构造破碎带内,圈定含金构造破碎带1条,其内圈定金矿体2个,初步控制矿体长约300m,平均品位3.31×10-6,平均厚度1.83m,具较大找矿潜力。
德吉林金矿点(6):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亚带“怒错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内,出露三叠系宋热组一套浅变质砂、板岩。区内基性岩脉(煌斑岩脉)极为发育,岩脉外接触带见不同程度的金矿化,成矿地质背景与“念扎、明果拉金矿”相似。
矿体赋存与三叠系地层含矿构造破碎带内,圈定含金构造破碎带2条,期内圈定金矿体2个。初步控制长900m,平均厚度3.78m,平均品位1.68×10-6,具较大找矿潜力。
根据调查评价工作及典型金矿床勘查成果,将其成矿规律总结如下:
2.1 成矿地质背景
金矿床(点)、金异常总体沿缝合带南北两个亚带“雄如勇拉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怒错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展布,南北两个亚带内其金成矿地质背景相似。
2.2 围岩蚀变特征
评价区围岩蚀变较强、类型较复杂,主要有褐铁矿化、硅化、蛇纹石化、碳酸盐化、石膏化、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等。
由于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在经受热液作用后,其蚀变的结果也不一样。就评价区而言,围岩为变砂、板岩者,其蚀变以褐铁矿化为主。围岩为闪长岩者,其蚀变则以褐铁矿化、硅化、碳酸岩化、矽卡岩化、绿泥石化为主。围岩为辉橄岩者,其蚀变则以蛇纹石化、石膏化为主。评价区内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为褐(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
2.3 矿石质量
矿石结构以它形粒状结构、自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浸染~细脉状构造;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极少量磁铁矿、以及残留的黄铁矿、赤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碳酸盐、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石中金以游离金为主,约占矿石总金量的90%。
2.4 找矿标志
金矿体产于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内,与带内蚀变超基性岩片展布在空间上基本吻合。其找矿标志:①蛇绿构造混杂岩带;②蚀变超基性岩片(强片理化、褪色蚀变);③蚀变超基性岩片与闪长侵入体断层接触带。
从目前评价及勘查工作经验看,在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内寻找该类型金矿床,首先寻找蚀变超基性岩片,以及蚀变基性岩片与闪长岩体接触带上,其次为地层中构造破碎带。
2.5 矿床成因
该区带各金矿床(点)从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而言,矿体总体与超基性岩片展布特征基本一致,而超基性岩片为构造岩片,虽与成矿无关,但超基性岩片指示了构造带的痕迹,金矿床是该区构造、岩浆和热事件的具体反映。现有资料分析成矿作用大致分三期,分别为古生代、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
古生代时期,受古陆块内部构造应力作用,不同规模和尺度的构造-岩浆活动为各种地质流体的产生和运移提供了动力和物质来源。区域浅变质岩在地质流体的淋滤和萃取作用下,可形成富含金元素和其他元素矿物组份的热水溶液,并在构造有利空间部位形成细脉浸染状金矿化或金含量较高的矿胚或矿源。
进入三叠纪,一是受古大陆裂解和特提斯洋张开的影响,在还原的环境中,大量有机质对金具有较强的络合和吸附作用,使得金及其他矿物质聚集和沉淀;二是局部地段海相火山喷发作用使得一部分成矿物质从地壳深部运移至海底,从而形成含金量较高的火山-沉积岩,并且构成金矿床(点)的容矿围岩,其形成过程与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白垩纪晚期-古近纪早期,随着新特提斯洋盆的消失,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地壳演化阶段。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陆-陆碰撞过程中,该区域地壳发生明显缩短、增厚。在该过程中,系列的近东西向逆冲和推覆作用致使三叠系、侏罗系和部分白垩系岩层(体)发生较为强烈的褶皱变形和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并且引发各类岩浆尤其是中酸性岩浆活动。在构造作用和热液活动影响下,岩层(体)中成矿有用组份以及裂隙水和晶间水向低压扩容带运移,当下渗流体到达一定深度后沿一定构造通道向上迁移,并在主构造次级构造裂隙带内形成脉状或似层状金矿体。
新近纪晚期,喜马拉雅山脉抬升,到达一定高度后,北坡在重力作用下向北滑塌,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张性断裂构造。另外,地壳东西向水平拉伸以及垂向减薄效应为岩体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重力滑塌形成的张性断层、裂谷等不仅为深源岩浆和热水溶液上涌运移提供了通道,同时也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聚集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场所。在主断裂带旁侧次级张性断层破碎带及其旁侧分布的富碱侵入岩脉、构造蚀变带和金属矿床(点)即是很好的证明。
2.6 找矿前景
区带上,目前仅对尼木县南西部-仁布县南东部之间开展调查评价及商业勘查工作,其向东至邦布、向西至马攸木缝合带展布区带上,具备同类型矿床找矿潜力,且具极大的找矿前景。加强成型金矿床对比研究以及缝合带金矿成矿规律、成矿模式研究基础上,加大基础工作投入,商业资金勘查跟进,将进一步展现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金矿找矿前景及潜力。
3 成果意义
三年调查评价工作以及近年来商业勘查工作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取得金矿找矿进展及重大突破。首先将积极带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金矿找矿、勘查及科研工作。同时,典型矿床“念扎大型金矿”勘查成果,对缝合带内金矿勘查将起到借鉴意义。其次缝合带内金矿成果,有力支撑并将带动尼木整装勘查区南部金矿整装勘查工作,形成北部斑岩型铜钼矿集区,南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集区整装勘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