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甲玛矿床中高硫化脉的发现与意义
2021-12-23
Sillitoe的斑岩成矿系统模型阐述了以侵入体为中心的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侵入体为中心的斑岩型Cu-Mo-Au矿床,近端Cu-Au矽卡岩矿床,远端Pb-Zn矿床,垂向上深部为高硫化型块状硫化脉,浅部为浸染状大吨位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矿床。然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较浅而容易被剥蚀,而矽卡岩矿床则需要存在碳酸盐地层。因此,自然界中三种类型矿床共生的例子较少,如匈牙利的Recsk矿床,印尼Graberg-Ertsberg矿床。安第斯成矿带和特提斯成矿带西段产出很多较年轻的世界级斑岩矿床及与斑岩相关的矿床,其中与斑岩相关的高硫型矿床尚未被剥蚀而得以保存。然而,以中新世为主的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如甲玛、驱龙等矿床)与安第斯成矿带及特提斯西段成矿地质背景相似,却未见与斑岩矿床相关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报道。一般认为青藏高原的抬升剥蚀可能导致了冈底斯成矿带上的浅部低温热液矿床已经被剥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郑石基,在导师钟宏研究员的指导下,通过对冈底斯东段的甲玛斑岩-矽卡岩矿床详细的野外考察与室内矿物学研究,发现了高硫型块状硫化物脉的存在,从而证实了冈底斯成矿带有与斑岩相关的高硫矿床(化)的存在。高硫化脉的地质意义:(1)矿区中高硫化脉的产出丰富了甲玛的矿化类型,甲玛矿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斑岩-矽卡岩-高硫化的成矿系统;(2)甲玛高硫化脉可能代表了甲玛斑岩成矿系统的古去气通道;(3)甲玛高硫化脉成矿深度较深,可能为大吨位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根部,意味着上部可能存在的大吨位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已经被剥蚀。如果区域上也遭受相同的抬升剥蚀程度,区域上找矿应关注产出更深的高硫化脉矿床。
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Mineralium Deposita上。论文信息:Zheng SJ,Zhong H,Bai ZJ.et al.2021.High-sulfidation veins in the Jiama porphyry system,SouthTibet.Mineralium Deposita 56,2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