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2021-03-08尼燕任英杰张黎
尼燕 任英杰 张黎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某三甲医院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进行研究,从该医院专利申请及论文发表趋势、专利产出现状、科技产出关键词统计等视角进行详尽分析,从而该医院科研活动成果产出特征和专利产出特征,进而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建设、知识产权外联合作、知识产权宣传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院;知识产权管理;专利质量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36-0141-04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ospit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NI Yan REN Yingjie ZHANG Li
(He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 Henan 450003)
Abstract:This paper conduc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of a tertiary hospital in our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paper publication trends, patent output status, and key word statistic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output, and then the resul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of the hospital are analyzed. Develop characteristics and patent outpu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put forward more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construc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utreach and cooper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ublicity work.
Keywords:hospit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patent quality
1 國内公立医院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1.1 医院知识产权管理的对象
医院作为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尤其是综合性公立医院,多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身。知识产权作为“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医院的每一活动,均是智力性劳动,在每一活动中,既要尊重他人已有的知识产权,又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自身的知识产权。医院作为民事主体,其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愈来愈多,知识产权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1]。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法定权利的统称,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对知识产权的客体进行了界定。《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一)作品;(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商标;(四)地理标志;(五)商业秘密;(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七)植物新品种;(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每一种客体,对应着一种知识产权的权利。
对医院既有活动的梳理可以发现,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为病人出具的处方、治疗方案,以及医院的建筑物设计等,可作为作品,产生著作权;在进行科研活动时,尤其是围绕医疗器械、药品的改进、研制,以及医疗活动中各种标记物的测定方法、医疗管理系统等,均有可能产生专利、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等;病人来源、病人的各项特征分布以及医疗器械、药品、信息系统等各类供应商的信息和信息集合,则可能会产生商业秘密;直接传递机构信息的标识、商标等,也是医院的一项重要知识产权。
1.2 医院知识产权的运用
知识产权的特征和内涵,作为法定权利,具有显著的财产属性,医院作为权利人,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获得较为客观的经济效益。2019年1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公示了“靶向小分子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为非专利技术(技术秘密),拟以3 000万元的价格出资入股,占新成立公司45%的股份(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产公司占4.5%,成果完成人陈俐娟占40.5%);“二尖瓣解剖分区和左心室17节段模拟教学培训软件”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拟以769.71万元的价格出资入股,占新成立公司96.21%的股份(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产公司占19.25%,成果完成人刘进、宋海波、唐红占76.96%)。2020年4月29日,华西医院又公示了两项技术秘密作价投资入股,成立新公司,“疫苗研发”(技术秘密)和“靶向细胞Necroptosis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创新药物研发”(技术秘密)两项科技成果,分别作价700万元、3 520万元入股投资成立新公司。华西医院利用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成立新公司,充分利用了知识产权的财产属性,是有效利用知识产权的典型代表。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智力性成果,医院所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也常常被认为传递了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创新能力。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明确将“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金额”作为三级公立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2]。有学者提出“专利是成果转化的重要标的,医院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能为医院未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参考。”上述学者对我国三级公立医院2010—2019年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进行了检索和分析,得到“有28.13%的专利在保护期限满前专利权终止”的结论,其认为“表明卫生技术人员对专利维持保护意识不强”。却忽略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事实,就是专利权的权利人是医院,维持还是放弃,都是权利人的权利,专利权的失效,与其说是卫生技术人员的专利保护意识不强,不如说是医院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通过简单的梳理可以发现,医院把知识产权管理好、运营好,能够为医院带来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3-4]。
2 ××三甲大型公立医院知识产权现状
笔者以某三甲大型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为例,对该院的知识产权情况进行检索和分析。截至2020年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中国商标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官方或专业网站检索发现,××医院共有2件商标,一个商标包括图片和文字,另一个商标包括图片和拼音,分别注册在第5类、第10类,且商标中的图片不包含医院网站和其宣传品上院方的LOGO,商标中的文字、拼音与其院名,或院名的简称没有联系。医院的科技成果406条,专利738件,科技文献26 951篇,其中核心收录13 572篇,未见有科技成果转化、专利许可等方面的公示或公开资料。
对××医院专利和科技文献进一步分析,可得到以下信息。
2.1 ××医院专利申请及论文发表情况
观察2010—2020年××医院的专利申请和论文发表数据可以发现,××医院的论文发表量常年维持在9 000篇左右,反映了基于论文的较稳定的研究能力和科研产出。专利的申请量则从2016年之前的几乎为零,到从2017年之后的大幅增加,一方面反映了××医院科研产出从单纯的论文到论文、专利的复合性产出的转变,另一方面反映了××医院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见图1)。
2.2 ××医院专利特征分析
通常情况下,发明专利相对于实用新型的占比,反映专利权人的创新程度高低。实用新型占比越高,与发明专利占比高相比,反映专利的创新程度较低,且多是以装置或设备结构的改进为主。
有学者研究了全国1 497家三级公立医院,从2010—2019年的专利申请情况,共申请专利94 321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总数62 377件,实用新型占比66.1%,发明专利申请总数31 944件,28.12%的专利为失效专利。检索××医院2010—2020年的专利申请情况,××医院共申请专利738件,其中约90%的专利是实用新型,失效专利88件,占12%,如图2所示。
总体上看,××医院与全国其他三级公立医院相比,专利数量较多,但实用新型专利占比偏高,失效专利比例较少,则反映了与其他医院相比,××医院的知识产权维持和保护意识较强。
2.3 ××医院专利与论文的关键词分析
對检索出来的××医院的专利和论文,利用专业的分析工具,对专利标签(专利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以及论文的关键词(见图3)进行分析排序,结合专利的创新词云(见图4)可以发现,××医院的专利以医疗器械结构及其零部件的改进为主,这也与该医院专利中实用新型的占比较高相一致,而诸如基因、血液等各种直接与治疗相关的专利较少。该医院的论文关键词“护理”最多,但是如果将“治疗、诊断、疗效、临床疗效”等关键词进行合并,则相关论文要远远高于与护理相关的论文,表明了该医院的论文仍是以治疗和诊断为主,护理相对于治疗不多,如表1所示。
事实上,观察医院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可以发现,医院仍是以治疗为主,科研的产出仍更多地依赖于论文,则是医院的性质决定的。同时,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明确规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授予专利权,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专利申请。
3 对策建议
3.1 制度建设:奖惩、侵权监测及应对预案
3.1.1 优化知识产权奖惩制度,激励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医院的相关专利产出主要是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申请量占比不到总量的百分之十,这可能跟医院自身的经营属性和院方的进职评审模式相关。院方应当优化现有职位/职称评审制度,将专利产出作为职工职称评审、职位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将专利在相关评审中的地位提升至等同科研项目和论文的程度,从而激发医院职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专利申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医院要对现有绩效考核制度做适当调整,将专利申请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医院职工个人年度绩效考评中,并且与经济奖励挂钩。优化专利申请奖补模式,将奖补资金重点放于专利授权和专利实施转化中,从而加大职工对专利申请质量的重视程度,避免应对职称评审、应付科研工作量的非正常专利的大量产生。
3.1.2 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监测防控制度,避免创新资源重复浪费。知识产权信息承载着专利技术的详细情况,能够详尽地掌握知识产权信息,对自身的科研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能够帮助科研团队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研发投入和研发时间。医院可以通过建立周密的知识产权侵权监测防控制度,让知识产权侵权检测活动覆盖科研活动的全流程阶段,有效地避免专利侵权,减少研发成本。在项目立项前,开展现有专利态势检索活动,深度了解现有相关技术的分布情况和专利情况,能够避免重复研发;在项目进行中,开展现有技术领域检索,可以直观地了解现有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度,可以有效借鉴相关现有技术,缩短研究周期;在项目结项后,将成果申报专利时,做相关技术侵权判定检索活动,有效规避现有技术,减小专利侵权风险,提高专利授权率。
3.2 知识产权管理的技术设施(平台、软硬件)建设
医院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个系统性的工作,可能涉及医院的财务、科研管理、研究团队和医院职工个体,院方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效利用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来增加工作效率。
3.2.1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效率。院方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信息化集成建设工作,通过引入专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将院内知识产权申请、提交、年费检测等工作有效集成,减少各部门人工沟通成本,并且可以将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与院方自带OA等办公流程系统做有效对接,实实在在将知识产权工作相关工作流和知识产权申报后续工作信息集成化,有效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效率。
3.2.2 建立知识产权预警监控平台,保障知识产权工作顺畅开展。院方应当结合自身知识产权检测防控制度,有效地引入知识产权检索平台,通过建立对应关注领域的专题数据库,结合检索平台预警推送功能,将相关领域最新专利产出信息实时推送给院方相关主体,并且将检索平台与现有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做有效对接,降低研发活动成本,避免重复申报,保障知识产权工作的顺畅开展。
3.3 借助外脑,与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律所合作
医院应当加大与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律所和金融平台的合作力度,从而提高院方研发实力、提高专利撰写质量和专利转换率,进而提高专利产出质量。
3.3.1 加大科研机构、大学合作,增加科研实力,提高专利技术含金量。医院应当加大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合作,利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人才优势,有效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增强研发技术含金量,进而提高专利产出质量。
3.3.2 加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提高专利文本质量。按照相关规定,专利申请文本严格意义上算是一种公开的法律文本,与单纯的技术文本有一定的差异。而医院的相关研究人员对专利申请、审查制度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院方加大与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从而帮助医院科研人员将相关技术方案形成合规的申请文本,提高专利文本质量,促进医院专利质量的提高。
3.3.3 加大金融服务平台合作,提高专利转化效率。专利的实施与转化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需要对市场信息有充分的了解,这就需要在专利转化工作中引入对应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机构,依托机构的相关资源,快速促成相关技术的转化,提高专利转化率。
4 加强宣传培训
4.1 加强宣传,增强全院职工知识产权认知
医院应当通过院方官网、微信、微博等宣传途径,加大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和院方相关知识产权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增强医院职工对知识产权的认知,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同感。
4.2 加强培训,提升职工知识产权技能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基础培训,增强医院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认识度;针对医院科研管理人员和研究工作者组织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专业技能水平,保障知识产权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丁韩洁,鲍婕,陈媛,等.全国三级公立医院2010—2019年专利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统計,2021,28(1):57-61.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EB/OL].(2019-01-30)[2020-01-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1/30/content_5362266.htm.
[3] 石微微,杨岸超,李艺影.公立医院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2019,23(11):13-15.
[4] 张明,丁宁,张颖聪,等.刍议公立医院转化医学发展[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9):84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