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慕课建设研究

2021-03-07杨飞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杨飞云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慕课”作为一个独立名词来自对“MOOC”的音译,本意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网络在线课程。自从2008年该词被来自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大卫·科米尔与来自国家人文社会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布莱尔·亚历山大联合提出后,其对在线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需要,不能单纯依靠讲解式教学,必须融入时代的新型元素与崭新理念,融入大数据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才能确保思想政治质量得到提升。再加之高校思政课建设与慕课建设两者目标一致,它们二者的发展都有着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 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以及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等功能。因此,思政课慕课建设是有必要也有可能的。

1 思政课慕课建设现状分析

1.1 思政课慕课建设回溯

思政课慕课是通过慕课平台进行思政课教学,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一种课程形态。我国首门思政课慕课来自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2014年春季学期,复旦大学的高希国教授组织负责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正式在“智慧树”平台上发布。该门课程首次上线就有超过5 000 人进行学习,这也为以后的思政课慕课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同年9月,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思政课慕课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学堂在线”平台上上线,这一门课程由来自清华大大学的刘震副教授主讲。两个月后,来自浙江大学的段治文教授主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正式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上线。次年4月,由清华大学冯务中教授主讲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正式于“学堂在线”上线。至此,思政课四门基本课程全部上线。依托“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扩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载体,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作用,促进了各级各类教学单位的慕课建设和教学质量的优化。至今,已有包括网易云课堂、智慧树、代课联盟等数十家慕课平台上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课程。

与此同时,一些课程虽不属思政课,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向前,推动了思政课,慕课建设仍然是思政课慕课教学的宝贵资源,这些课程也有效推动了思政课慕课建设。

1.2 思政课慕课建设成果分析

慕课数量不足。虽然思政课慕课建设在近几年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是相比其他学科的慕课课程,其总体数量较少。以“中国大学MOOC”为例,截至2020年8月,该平台共有近6 000 门课程,而思政课则只占2.0%,但是这个2.0%的比例在整个慕课平台中却相对较多,“学堂在线” 中思政课仅占0.7%,“超星尔雅”平台中只占1.5%。从课程类别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开设课程相对较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则相对较少。这也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慕课建设存在课程方面的不均衡,除此之外,也存在着院校和地区之间的不均衡。

1.3 思政课慕课使用效果分析

思政课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导向性,必须与世情、国情、社情党情密切相关,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随时补充教学内容,然而慕课这些视频是提前录好的,由于更换视频花销代价太大导致慕课内容难以与现实发展状况同步。尽管慕课凭借着其大规模、免费、开放性,让很多在校大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的同时,能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身知识体系完善,但是提及思政课慕课教学,学生对其认可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认识不足,或者虽有一定认识的,由于收获不足而失去认可。慕课作为一种新时代下的产物,学生对其期待主要源于其可以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但是由于当前慕课投入不足,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加之个性化服务不足,难以满足当下大学生张扬个性,焕发活力、人格提升欲望等目的。部分学生虽然认识慕课,对慕课也有较为充分的了解,但是由于长期接受传统课堂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认为传统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不太愿意接受慕课的学习。慕课作为新发展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对慕课认同感不足,学习效果会受到冲击,进而影响慕课的发展。

2 思政课慕课建设困境原因分析

2.1 慕课平台自身存在不足

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之所以会选择思政课慕课,主要原因来自外力,或者是学校的要求,或者是教师的要求,所以自身动力不足,需要有效监督但是慕课平台缺乏过程监督。加上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除了受到哲学内容的影响以外,还会受到平台体验的影响,部分学生反映,他们在慕课学习过程中对平台体验较差,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有效信息,也大大削弱了其对学生慕课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慕课平台对数据的分析利用不够。慕课平台背后拥有大量的教学数据与学习行为数据,但是由于其未被充分利用,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分析,也难以指导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调整。学习者也难以从同辈群体中获取压力,增强自身动力。

2.2 思政课独特性质增加了慕课建设难度

思政课具有意识形态性。思政课是对学生思想观念层面的教育,这种教育必须学生潜移默化地去受感染,因此必然要选择一种与其相适应的教育学方式。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但是由于慕课平台脱离线下教学,更多地倾向于教学改革而对教学内容的深化并无过多的思考,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分离开来,难以实现言传身教,同时由于教师难以观察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很难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观点与错误认识。

思政课具有时效性,因此思政课慕课建设也必然需要坚持时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拥有的期望。但是从慕课建设而言,慕课建设适应与时俱进,要求慕课建设者要随时进行素材的组织,随时进行视频的录制,这对于已经具有很大工作量的慕课教学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

2.3 基于慕课建设的教师分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慕课的使用后,这个光荣的角色被打破,学生可能会将教学课堂转化为一种答疑的平台,因此某些教师可能会变成慕课主讲教师的助教。再加之慕课建设本身存在教学分工,某些教师可能只是从事了慕课制作过程中的策划、内容收集、教学设计梳理等工作,因此使得教师难以适应这种角色。再加上某些教师可能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熟练程度不够,他们对于慕课制作的积极性不高。并且慕课建设耗时耗力,肩负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双重压力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即使想参与慕课建设,有时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 思政课慕课建设机制构建探索

3.1 明确思政课慕课建设原则

坚持价值引领原则。纵观我党、我国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民族复兴的参与者与奋斗者,是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贯坚持的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要坚持强大的育人使命,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在进行思政课慕课建设时,一定要充分重视思政课的价值性,要紧紧围绕其意识形态教育的本质。很多思政课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往往更多注重其知识性,没有有效区别思政课与别的课程的区别。坚持碎片化与系统化相结合的原则。慕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碎片化。但是这种碎片化却不利于学生把握整体知识,因此,在慕课建设过程中,除了发挥其碎片化的优势外,还得顾及知识整体,讲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除了部分微视频可以讲解知识点以外,也可以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交代清楚诸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交代清楚知识点与教学辅助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而强化知识的系统性,加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的兴趣,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同。

坚持内容与形式协调发展的原则。在进行思政课慕课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把视频质量关,保证教学视频清晰明了,保证教学课件美观大方,同时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知识的科学性与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的生动性有效融合起来,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只拥有科学性而没有体现生动性的情况,更要避免为了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而忽视其科学客观性的现象,只有将社会主义理论、社会热点、学生关注的焦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在丰富课堂教学过程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使得慕课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使得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认可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

3.2 教师提升综合素养

教师需要进行不同角度的教育方式创新,充分利用慕课平台,将理论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将理论知识实实在在地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充分有效利用慕课平台中的测试环节、互动环节,积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讲清楚理论、讲明白理论。首先,推升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搜集与获取能力,充分利用慕课平台背后搜集的大数据改善自身教学。其次,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整个慕课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能否及时准确地转变角色,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建设的效果。在慕课建设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师“一言堂”,由教学的主角变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更宽阔思维视野的配角。不仅应当学习相应的网络信息技术,学习慕课开设的成功经验,更应当加强与校内外同行的合作,开发出更加优质的课程,不断满足慕课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3.3 优化建设环境

政府需要积极作为,积极承担责任。一方面,为高校思政课慕课提供充足的资金,确保其蓬勃发展,同时,时刻关注教育动态,把握教育发展方向,结合时代背景,促进思政课慕课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教师在慕课建设过程中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保证制作完后的知识产权的有效归属。

高校需要大力推动,提供多重建设保障。首先,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慕课教育技术的培训,增强其利用互联网进行即时互动的能力。其次,应该创造条件,协调多方力量,积极鼓励思政课团队教学,促进慕课建设尽快发展。最后,学校还需要完善慕课制作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思政课慕课建设的积极性。要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处理好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的关系。同时要注意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的关系。

慕课建设平台应该追求自身文化价值。不断对打造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课程进行自主探索,树立品牌意识与特色课程意识,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的载体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课程中,依托地方性优秀传历史文化资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课程建设进行多样化探索,以多种形式打造高水平的、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课程。以此为基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一批既有文化传统,又有时代风貌的精品课程与精品慕课平台。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