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研究
2021-03-07李静
李静
(安庆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安庆 246000)
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开展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对提高本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但许多院校仍将教学评价标准重点放在教师课堂表现方面,忽视了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质量的问题[1]。科学教育理念指导实践教学,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仍然需要改进,是否能有效达成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极为重要;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和社会反馈等方面更是与以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教学实践有显著关系。然而目前的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开展教学内容和活动过程中困难重重,教学评价标准是否合理高效直接关系到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教学目标的实现[2]。因此,在明晰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基础上,探究教学评价标准的发展方向是十分迫切的。
1 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政策与环境背景
技术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顺应时代发展,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国家人才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高校教育任务的一部分[3]。应用型本科教育资源和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实习的良好环境,通过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走出校园面对社会大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时,充分发挥人才的整体素质优势,为大学生就业和自我提升找到出口。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中明确指出,要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及了大学生毕业要做出择业选择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包括创新、创造、探索、实践等方面。而本科教育阶段是学生此项能力迅猛发展阶段,因此本科教育院校要不惜余力增设创新实践课程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完成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有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发展学生的专项创新能力,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达到人才培养策略目标贡献力量。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可以成为创业能力,企业家的崛起案例比比皆是,无一不鼓励着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自力更生实现人生目标[4]。
2 传统本科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现状
近年来,由于适应国家对创新型实践人才培养策略和要求,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评价体系日益丰富。从教师教学角度看,包括有利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等;还有为保证教学质量投入的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等。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的作用和影响比较大,包括对教学实践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保证和考验。2016年8月25日,教育部以教师〔2016〕7 号印发《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5]。《意见》中提到的教学评价也涉及正负方面内容,正向方面肯定了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对于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作为教学规范和准则理应被普遍践行,但同时也指出了目前高校存在不重视教学评价,或者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具体等漏洞,整体看来主要包括5 个方面。
(1)对教师教学测评方式过于单一。目前大多数院校对教师教学评价采取的方式一般由本院领导、校方领导、同级教师、学生测评,基本是对教师的方法模式、思想态度等方面进行评测。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学生评价,本应该与学生密切相关,评测的标准也应该以学生最终是否真正获得了创新实践能力为主要标准。毕竟教学质量仍然是评测的重要一环,教学水平的高低,基于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师能力考核都以此为依据。
(2)教学评价涉及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内容太少,局限于学生考勤和挂科。本科教育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教师上课点名迟到早退决不允许,是为学生出勤率算期末成绩一部分,再者是学生期末统考是否挂科成了测评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学期能力的主要指标,忽视了学生到底在学期内学到了什么,以及参加了什么样的社会实践,参加了哪些科研项目。
(3) 教学评价过于追求形式,评测标准不够灵活。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生也有学习的基本规律,但是许多院校对教师教学评价往往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内容和上课形式测评,这样不利于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也无法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进行课外实践。
(4)教学评价量化表没有反映出教学质量。基于创新实践能力的本科教育评价量化表虽然形式上采用量化统计数据和评测,但是要求反映出的结论是具有描述性的,如果只是停留在数据的堆积,而不会举一反三,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和特点情况下改变变量,也是没有意义的。
(5)教学评价反馈不及时到位,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反馈是评价的关键环节,忽视这一点就没有评价的借鉴意义[6]。因此,学校和社会的相应反馈机制需要健全,对教师评价构建的过程就要考虑反馈的有效程度。
3 应用型本科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3.1 基于科学发展眼光的教学理念指导
教学评价离不开一定的指导思想。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帮助学生从系统的学习阶段成功过渡到社会阶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测是否具备社会竞争能力,例如,以往我们可以用考级考证来为学生面试提供资质,如今更多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个人实践能力和发展潜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研究项目,组织学生对喜爱的工作领域招聘能力进行讨论,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当两项能力的训练遇到知识瓶颈时,需要教师将专业中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创新科学理念教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足够的机会和空间中自主锻炼出来。
3.2 基于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反馈评价
国家人才发展培养策略要求本科教育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重视教学的系统性,以及重视教育的实践性。所谓系统性,就是要求教师从认识到教学、评价,再到反馈这些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割裂开来。
首先,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应用型本科教学不再是中小学基础知识习得和巩固阶段,而是进入了以应用为目的的实践教学阶段,因此教师评价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不仅要体现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要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上。教学相长,寓教于乐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时期依然适用,那意味着教师评价不再是生硬的教师职称考核标准,而是灵活地可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
其次,要突出教师教学特色。正是由于不同专业教师具备显著的特色和差异,教师评价的优势在于可以反映出学生在进行实践探索时能够懂得创新,知道该如何创新。
再次,要实行激励性原则。应用型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具备人性化,大学教育并非是义务教育,大多院校对教师评价机制的设置也较为灵活,设置一定的奖惩制度进行激励也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最后,要具备实操性。理论最终要归于实践,因此在基于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下的教育教学评价也要具备可行性,只是开展教学评价的前提。具体包括是否符合教师基本教学逻辑和方式,是否符合学生个体发展规律等。
3.3 基于学生满意度和社会影响力的反馈调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充分的参与才能体现实验与实践的魅力。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经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深入探究的3 个渐进过程的,因此教师评价也要有逐步推进的程序和标准。如何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实践活动,开拓创新和思维扩展; 如何对团队合作达成目标有着合理交流,保证师生和生生互动;如何探究——善于思考,勇于进行语言实践,能主动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有进一步学习实践的愿望。
传统的本科教学评价考察的都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很少关注学生如何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在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状态,而在一节好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表现,只有学生充分的参与才可能有新的创造,学生和教师之间才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学生才能从中更多地体会学习的乐趣,更多体现人才培养策略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从学生参与状态,思维状态,知识层面,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来看学生学习的满意度,用来作为评测教学评价的基本指标。
参与状态:主动参与、参与形式多样、参与面广,参与的程度深,无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学生。思维状态:主动提问置疑,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知识层面来讲学生设定的目标明确,解决实验与实践问题的方法恰当,能力有所提高;进行创造的过程中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有所增强;掌握新内容,完成新任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有发展。
最后,实践课要以社会反馈为主要评价内容,但又要有别于简单的就业率调查,要具有一定的特色,例如,选择一个学年的毕业学生毕业1~10年的就业情况,生活幸福度,专业与实业是否相符,创新实践能力在工作中的性价比这几方面来进行调查。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深度访问,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是否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还有的学生选择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创新发展,提出新的研究方向获得社会认可和社会地位,这部分学生对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什么见解?因此,我们将是否有特色作为评价一节实验与实践课的一个附加评价标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来看,还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抑或学生个体毕业后就业满意度等角度来看,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然趋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教育理念,发挥创造创新的科学性和发展性,有效地进行本科教育改革和教学评价,不仅要从教师教学方向,更要从学生最终获益方面分析,将有利于学生最终的发展,提升学生全方面就业能力和优势,为适应社会和建设国家培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