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实现路径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

2021-03-07

文化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甘肃革命红色

施 乐

一、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

(一)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甘肃得以传承与发展的红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其革命历史遗迹遍布全省14个市州,2005年被国家列入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一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资源宝库。也可以说,甘肃的红色革命历程是险峻的,成绩斐然。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呈现多样化,可以通过物质、精神和信息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1]。

红色文化资源物质形式主要是以有形物质载体展露出来,如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红色文化纪念馆、革命历史遗迹等。具体主要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建筑为主,是客观存在物。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形式主要是通过人、事、物表现出来,根据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元素,最终凝聚为一种精神力量,指导我们大踏步地走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凝聚着同样的精神力量,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感召力,是培养和强化党员理想信念与思想行为的动力源泉。以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形式作为载体,突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形式。主要是以节日、文献、歌曲、影像等。

(二)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不管是以哪种形态存在,其优势独特,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实质,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全国红色资源宝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甘肃,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发挥好文化资源、弘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探讨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源泉,利用好红色资源。从属于社会共同财富,具有独特性,蕴含着丰富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同时,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党人所坚守追求的精神信念,能够更好地引领、激励师生党员的行动。使广大教师和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利用好红色资源,追忆红军革命老前辈的忠诚守初心、奋斗担使命的革命风范,深刻体会在党性考验时及生死抉择面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是要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为本质的精神力量,发扬好红色传统。时代更替,风云变幻。无论如何发展,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伟大革命精神的第一手资料,始终为甘肃军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行动力量的源泉,激励着甘肃军民勇往直前、艰苦创业。革命战争年代,为全面夺取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胜利而进行艰难探索。和平建设时期,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为提升甘肃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而奋勇前进。通过党的革命传统教育,使各级师生党员接受精神的洗礼,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实事求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工作作风,立足省情,把握地方特点,以具体的行动奋发作为,建设幸福美好的新甘肃。

三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的精神指向,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基因在每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目标是不一样的,使命和目标都凝聚在百年革命奋斗的历史进程中。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亮底色就是传承好红色基因,传播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诠释好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命运,让中国梦成为传承与宣传当代红色文化价值的时代载体。

二、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资源优质的思想素材,为高校党建提供思想保证

高校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作为担负立德树人重要职责的高等院校,党建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2]”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一重大任务即立德树人,积极更新思想观念,大胆创新,在方式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提高工作实效。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注重课堂教学、实践教育名存实亡,甚至脱离认识实践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补齐社会实践教育的短板,不断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创新,在育人方式和效果得到新的进展。由于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它能够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着思想引领的作用。在高校基层开展红色文化建设这一育人的任务,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理想和信念,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的同时还将对于对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物质载体,为高校党建提供工作活力

“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3]”激发人民克服艰难险阻,不畏穷困的精神力量是甘肃红色文化中的革命遗址遗迹,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依托和根据地。在这些景点参观和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能进一步提升师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始终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做好榜样。与此同时,美术艺术作品也可以为其提供丰富鲜活的素材,增强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性和有效性。红色精神文化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和追求,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宝贵的精神文化,使他们在思想和精神上接受新的洗礼,思想和灵魂得到净化。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不仅仅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而且在物质形态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历史遗存、革命文化纪念场所及红色革命文化物质产品等。在高校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借助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载体,可以使高校师生党员切身感受历程之艰辛、感悟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极大地增强高校党建的向心力和有效度。

(三)红色文化资源深邃的理论养分,助推高校党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而红色文化资源更是彰显着党和人民的伟大历史功绩。随着当下社会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多元化文化的相互融合,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不能很好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需要结合当代时代特征和思想观念,对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纷繁复杂的信息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具有当代价值的部分,把优良传统、革命精神等深邃的理论精神融入并渗透到党建工作中,才能更好地为高校党建提供理论给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4]。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理论精髓都是来自于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通过总结党在各历史时期的理论及经验教训,提供深邃的理论养分,真正地助推高校党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实现路径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建的实现维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哲学角度来看,高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是辩证统一的,都围绕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将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性教育实践当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当中是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建的必然要求,更是可行之路。充分挖掘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精神、内涵,有效地为解决高校师生实际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联系与区别相结合。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党建、思想政治建设基础不同,因此思想觉悟、认识水平也参差不齐。即便是同一高校,在思想政治建设水平上也存有一定的差异化、个性化。联系与区别相结合就是要调研高校师生中的这些差异化现状、差异化问题与需求,并据此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建的具体路径。决不能机械照搬“填鸭式”模式,必须遵循有联系、有区别的价值导向。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联系实际,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与红色文化资源自身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南梁精神”“长征精神”等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如何借势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扬光大,必须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之路,既离不开继承,也离不开创新,二者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也曾指出:“深入研究党的建设中的新问题,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需要我们把继承优良传统和坚持改革创新结合起来[5]。”这就要求我们要紧贴新时代高校的新变化、新问题、新诉求,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建的新载体和新模式。

(二)依托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党性教育

第一,进一步整理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总结其科学内涵和精神精髓,为依托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党性教育打下基础。例如,围绕“坚定理想信念”这一内涵,可以串起一系列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会宁长征会师体现了坚定的伟大理想信念的力量。南梁精神、两当兵变将士等都是靠着坚守理想信念,铸成了一座座红色历史丰碑。还要依据高校党员的需求实际,在理论和现实的实践问题中把红色文化资源积淀的历史经验、教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党性教育[6]。例如,在土地革命后期南梁革命根据地发挥“两点一存”作用体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反,西路军的失败,正是缘于脱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脱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典型案例,留下了深刻教训。

第二,将甘肃红色文化与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甘肃省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四史”教育的鲜活题材、生动教材。透过这个窗口,能使广大师生更加深刻理解红军长征的重要历史意义及其经过,更充分地了解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贡献。使高校广大党员进一步树立面对艰难险阻能够坚定理想的信念,使青年学生不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充分发挥甘肃省红色文化蕴含的强大育人潜力,切实实现其感染人、影响人、激励人的教育效果。

第三,在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方法基础上,树立红色文化教育特色品牌。甘肃作为红军长征的重要落脚点,境内有许多长征足迹,哈达铺、腊子口、会宁等地即是“重走长征路,领略长征精神”的党性教育现成的课堂,能使高校党员切身体会长征的艰难困苦,亲身领悟长征精神的伟大。再例如,借由大凤川军民大生产纪念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拓宽、推广党性教育。这为形成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机制提供了必要基础,同时,红色文化教育品牌的树立也提升了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三)依托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珍贵,一件件文物、一处处革命遗迹、一个个革命事迹都是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都闪耀着爱国情操的光芒。有关资料显示,甘肃省现有红色遗址遗迹720处,其中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157 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8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35 个,且分布广泛,遍布 14 个市(州)[7]。这些鲜活的历史素材告诉青年学生,要深深地热爱我们祖国,增强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目标和追求。通过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革命历史教育,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的效果是书本所不能比拟的。

将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切实融入教学实践过程中。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发挥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还必须将其有机融合于思政教学实践当中。例如,可以将刘志丹等在甘肃领导游击战争,建立工农武装根据地的历史事件穿插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使同学们更加理解当时“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路线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再比如,可以在形势与政策课程课堂教学中,通过文本资料和视频资源等形式,引入红军战士在甘肃境内的一系列战役及长征时的一些事迹,例如山城堡战役、腊子口战役、凉州战役等等,加深学生对我军革命传统和当前军队建设的理解。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真实写照。将甘肃红色文化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新的“活力”,通过高校党建工作引领高校铸魂育人这一根本性任务,促使师生党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己任,接续奋斗。

猜你喜欢

甘肃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红色在哪里?
甘肃卷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