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21-03-07邱庆蓉

文化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师生数字化图书馆

邱庆蓉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他曾在不同场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和独特作用,并要求我们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曾精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做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与传承人,认清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此为基础不断深化和挖掘图书馆传统文化的馆藏潜力,同时进一步明确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传播交流的主阵地所应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让文化保护传承与馆建管理深度融合,构建完善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

一、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

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各项资源信息的重要机构,也承担着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成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针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它以丰富全面的馆藏资源为高校师生提供科研服务和精准的信息资源。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高校图书馆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借助于大数据优势,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优势,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多便利条件,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得以发扬光大。通过数字化的传播手段,高校图书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同时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而传统文化借助于图书馆这个载体焕发出更多新鲜活力,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对高校培养学生起着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同时,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数量大、政治思想过硬、专业水平高的高质量服务队伍,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与经验摸索,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服务意识,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来看,在当前形势下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一项必要举措,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需要和高校保持高效互动,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必要的支持。首先,要从法律法规的层面着手,在法律法规约束下调动各方力量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让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能够有法律依据,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同时也要从资金上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的帮扶力度,要推广传统文化在各个高校的影响力,让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方向;其次,要鼓励高校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汇演等活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当中。也要鼓励学生参加与传统文化或是艺术相关的国际交流或是相关赛事,通过这个渠道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例如京剧、昆曲等;最后,高校也要借助于媒体的力量,举办互动性较强的文化交流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也让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

信息时代对于高校传统教学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在去年涉及全球的“新冠”疫情中,网络化、数字化、全球化等优势逐步凸显。国内外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纷纷改为线上学习,网络化的教育使得师生之间沟通更为便利,在获取资源信息的同时也更加高效。从网络化的学习方式来看,无需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只需要明确信息来源,确保其正确性与效率性,整合各项成果为高校教学提供支持,让高校师生拓宽视野,丰富其文化内涵。可以说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既改变了高校的教学方式,也影响了师生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多的课题研究通过互联网技术得以解决,师生也更愿意通过互联网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沟通交流。在网络平台上一站式的搜索方式极大节省了师生获取资源信息的时间,在影响着师生阅读习惯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二、数字化背景下对高校图书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要求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不仅要加大力度,也要加快速度,要认识到社会需求的变化,了解高校师生当前对于资源信息获得的更高要求[1]。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培养人才不仅要关注其社会适应能力,也要做好人才的思政教育,提升他们的文化内涵,让他们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全能复合型人才。从社会层面上看,社会结构调整、产业链转型升级、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以及图书馆建设发展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既要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也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图书馆来说,要丰富传统文化方面的馆藏资源,创新着手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多种管理形式,投入更多财力、物力、人力进行数字化的管理,让传统文化能够借助于信息技术得以传承与发展。在开展文化保护工作时,应当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明确图书馆在高校办学中的优势地位,继续做好服务于科研等活动的工作,要根据实际办学需求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满足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现实需求。

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给高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也要将培养师生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作为建设发展的着力点,做好双向服务工作[2]。在高校内部要关注教育发展的变化趋势,明确高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了解高校教学思路与模式,进一步分析其课程设置与专业教学的新要求。高校图书馆应紧跟高校发展步伐,加大学科内容建设关注力度,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要让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落实到学科教育当中,逐步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及时调整馆藏资源数据信息结构,大力增加优秀传统文化馆藏内容,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以此来满足高校师生的实际需求。

与此同时,在明确其主要服务职能的同时,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力度,拓宽服务渠道,开展多维度合作,加强与校内各学院各系所各单位及各学生社团的联系,构建师生的参与度,让他们能够提出切合各自实际需求的意见和建议,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图书馆进一步发挥其职能作用,在管理中逐步丰富传统文化价值内涵,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也确保传统文化馆藏资源能够被有效高效运用,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集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知识共享为一体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实体机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创造了更多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在当前形势下,为了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工作应当做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图书馆应借助于信息技术构建全面的传统文化数据信息资源库,既要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要避免其遭到破坏,要根据纸质资源以及数字资源的不同形态来做好针对性的保护工作。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也要做好传统文化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能够及时丰富馆藏资源,对于部分不再适用的资源数据也要做好相应的存储工作。在工作当中不断积累个人经验,让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不再局限于专家领域,扩大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覆盖面,既可以由组织来完成也可以通过个人来完成,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也共同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当构建一个良好的氛围,从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可以看出,大多情况下以人的实际需求为工作核心,既要满足于习惯纸质阅览的师生,也要为热衷于数字化阅览习惯的师生提供方便。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要兼顾不同人群的现实需求,从管理服务到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都要全面优化,可以说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并不是简单地资源整理、数据支持,也不是投入一定的资金拓宽渠道的问题,而是要从馆藏建设、藏书布局等方面来进行调整,合理进行资源的分布,增设师生交流探讨等各项主题功能服务区,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确保信息交流顺畅。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重视图书馆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加强人员之间的协调性,为师生提供更为便利与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在扩大高校图书馆智能服务覆盖面的过程中,让其他用户群体能够在特定主题平台中展开交流,从不同角度出发来探析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方式,在和谐的氛围下拉近图书馆与高校师生及其他用户群体的距离。

三、高校图书馆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分析

高校图书馆为了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当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在收集的过程当中,加大考察力度,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加工,让其成为具有保护意义与宣传价值的优质文献资源,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较好地开发与利用。可以说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汇聚了各族人民的智慧,也为我国文化复兴提供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给现代化文化发展,高校办学都带来了积极有益的启示,在实践中总结更多经验,共同助力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

高校图书馆应当意识到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高校师生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改变,传统文化传承以及我国优秀的理念精神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新旧思想的交替与碰撞给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所以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更要发挥其优势,体现出图书馆育人的功能,要通过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也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工作当中,肩负起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任,为我国现代化文化发展创造更多优势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说,高校图书馆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阵地,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对高校师生进行文化的熏陶,让他们认识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思想价值与道德规范。作为长期历史实践中所沉淀的宝贵财富,体现了具有我国发展特色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内涵,在当前多元文化的现实背景下,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是高校师生共同的责任。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安徽大学图书馆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重点内容,创建了“你好晨读”等项目,可以说将规范学生思想和行为与阅读推广有机融合,既丰富了校园文化也提升了学生思想意识。武汉学院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也采取了系列措施,例如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十部典籍推介图文展。同时也举办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系列专题讲座,图书馆也会定期开展读书会,可以说激发了高校师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当中,图书馆要加大传统文化保护与宣传力度,激发高校师生对于传统文化了解与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高校还可进行专门的长期推介,定期举办关于传统文化相关讲座、报告会、展览、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聘请名家学者助力,调动广大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浓厚传统文化传承氛围。借助于实践活动这一载体,以各种有价值意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特色主题教育活动来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竞赛,演讲等方式让高校师生能够从字行间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在当前的积极意义,明确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文化精神,让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能够充分展现在师生面前,增强其民族自豪感,逐步提升他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使命感,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参与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工作当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交流传播的主阵地,更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来为文化交流创造条件。在图书馆管理当中,要通过行之有效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方式方法让文化保护与传承和图书馆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好图书馆建设的同时,也完成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任。

猜你喜欢

师生数字化图书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数字化制胜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