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昌市镍都工业文化旅游品牌开发浅议

2021-03-07刘雪娟

文化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金昌金川工业

刘雪娟

“品牌”是一个经典的产业经济学概念,“工业文化旅游品牌”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其定义尚不严密,其含义是指将已经停止使用的传统工业的生产厂房、矿井、设备、生产过程、老旧产品等具有历史背景的工业场景作为一项旅游产品。其背景是随着我国整体上进入新型工业化,一些传统的开采、冶炼、运输等设备、厂房等由于资源枯竭或工艺落后等原因,已经逐步或者即将退出生产领域,成为传统工业的“遗迹”。这些“遗迹”引起了一大批人群、尤其是当年从事过此类行业现已经进入退休状态的老年群体及部分对工业历史感兴趣人群的关注,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旅游热点,如鞍钢、大庆油田、首钢等国内正在形成的数百个工业文化旅游项目大多已经开始发挥旅游业的重要作用。

甘肃金昌市是1958年随着镍矿的发现、开采和加工形成的一个新型工业城市,在迄今60多年的发展史中,除了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以镍为主的金属产品外,也留下了大批具有形成“工业文化旅游品牌”的实物和精神资源,在当前镍矿资源储备下降的形势下,尽快将这一特色资源挖掘出来,形成镍都工业文化旅游品牌,对形成新的产业、确保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昌工业文化旅游品牌的基本条件

(一)“硬件”设施具备了形成工业旅游产品的雏形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金川公司规模的扩大、相关配套和上下游产业链的逐步完善,以镍钴铜为重点的铂族金属的工业生产先后经历了从较为传统的第一代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加工等生产方式到以号称亚洲第一的“闪速炉”等现代化的新型生产方式,可以说,金昌是国内唯一的、“活的”铂族金属生产方式及其变迁的展示场。有大量的传统和现代的加工设备、工艺流程、矿坑矿场等能给游客带来心灵冲击、普及工业知识和引发好奇心的工业旅游产品。

(二)“软件”方面具有大量的工业文化素材

自1958年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在永昌县白家咀村被发现第一块孔雀石以来,各路建设大军、各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从全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河西走廊这块满是戈壁荒漠的土地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镍都建设,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形成了不畏艰辛、艰苦奋斗、不断创造辉煌奇迹的“镍都精神”,这些既是金昌工业文化的内核,更是激发游客正能量的旅游业“魂”。同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设我们的祖国,镍都工业文化正是这一精神很好的诠释[1]。

二、金昌工业文化旅游品牌形成的难点

金昌作为一个仅有不足70年历史、从戈壁滩上建起的工业城市,历史很短、文化积淀不够,要形成工业文化旅游品牌尚有不少难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产品过少,吸引力不足

目前,金昌市的镍都工业旅游主要作为其他旅游资源的附带项目,缺乏吸引力,游客逗留时间短,重游几率也小。其原因首先是量少。目前开放的主要是金川集团公司的科技馆、循环经济展馆等博物馆,而具有强烈体验性的现场旅游仅是少数几个非关键的厂区、矿山等场所,一些重要的、金昌特有的、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工业项目,如金川集团公司镍冶炼最出名的“闪速炉”“富氧顶吹”等处于保密或安全的原因,尚没有对公众开放,使大部分游客都无缘参观。其次是游览方式单调。目前几乎所有的景点都只是带领游客浏览性质的参观,加之简单的讲解,不能激发游客驻足探究的兴趣、更无法吸引游客流连忘返细细品味。

(二)宣传力度不够

截止目前,除金昌本地人外,省内外游客对金昌、金川公司所知甚少,更遑论金川公司工业文化了,致使被称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镍钴生产基地不为人们所知。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资金投入不够。金昌全市在旅游业相关的宣传经费极少,而工业文化传播宣传的费用几乎为零;如此投入,既无法在权威媒体发布广告、也没有能力深入游客源地布展宣传,甚至制作一些像样的画册、纸质旅游宣传品、户外广告牌、门户网站电子展品都捉襟见肘;二是重视不够。尽管政府部门有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但尚没有针对工业文化旅游方面的职能部门,故而在职能设计上不知道“做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做”。囿于此,一些成本低廉的有效宣传渠道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如敦煌文博会等等。

(三)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

截止目前,金昌市尚没有直接通往工业厂矿的专门公共交通工具,特别是一些偏远厂区,虽然金昌市的公交线路较多,金川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也配备了员工专用的通勤车,但游客却无法直达。有些游客选择了自驾,但有些厂矿,特别是矿井都在山里,通往有些厂矿的路面过于狭窄,能满足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却不适合游客自驾旅游。况且,安全起见,并不是所有厂矿都对外开放。金昌的餐饮娱乐基本都在市区,而游客参观的工业项目都在郊区,基础设施较少,又没有能及时乘坐的交通工具,参观完旅游项目,甚至连简单的歇息和用餐都无法保障,使得游客在心理上产生落差,为游客出游带来了不便和不悦。镍都在建设之初,并未考虑过工业旅游项目,所以目前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政府和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工业旅游项目,但这在一段时间内会严重影响工业旅游的发展。

(四)缺少工业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

旅游景区的专业人员较少。工业旅游方面的知识性强,特别是有些专业术语并不好懂,这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士来做相关讲解。目前,除了展馆有专业的解说员外,其他的旅游场地,大部分都是工作人员引导参观,缺少专业性的讲解。特别是对金属的采矿冶炼方面,覆盖的知识面广,需要专业的人士来做这项工作,在大部分景区存在着自助游的现象,没有导游讲解,例如金川露天矿等旅游点,游客只能看到天坑,却不能真正理解它背后的故事,更不能去领会镍都开拓者的艰辛,也就不能理解镍都工业文化。

(五)缺少对“镍都精神”的提炼升华

截止目前,尚没有对构成“镍都精神”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资料进行全面深入地搜集、整理、出版发行,更没有对“镍都精神”的内涵进行挖掘、总结、提炼和升华,甚至没有关于“镍都精神”的基本定义,致使几代人数十年来积淀下来的具有强烈震撼力、体现一个城市“精气神”的文化层面的“城市之魂”有被遗忘的危险。即便是在一些零散媒体或场合所出现的所谓“镍都精神”也与其他地方、其他行业的口号式的“精神”高度雷同,几乎没有体现出“镍都”的特色和独特魅力。

三、打造镍都工业文化旅游品牌的对策

(一)加大工业旅游产品开发力度

首先,要考虑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组建部分有典型金昌特色的工业项目展示馆、场、厂,采用实物、或声光电等现代技术,能为游客动态展示镍开采加工全过程;特别是应该对一些已经停止生产的矿坑矿场、车间、大型装备,有意识地保留下来,成为工业“遗迹”、作为旅游观赏、体验现场。其次,对保密性不强的生产领域,如生产车间、矿坑矿井等可以考虑对游客开放,增加游客的体验,对保密性较强的场扬可以考虑部分开放或远距离观察,如金川集团公司镍冶炼最出名的闪速炉、富氧顶吹等。第三,加大真正属于以镍铜钴为主材料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生产。应该有意识地设计生产一些在造型、原材料、寓意等方面都有强烈金昌工业旅游项目特色的纪念品。

(二)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应该高度重视在权威媒体投放广告。无论是产业经济学的经典原理还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实践,均表明工业文化旅游业具有显著的广告弹性。因此,建议在央视,或重要游客源的省、市电视频道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金昌的旅游项目;其次,组织专门队伍,经常参加国内重要的节会,如敦煌文博会等,有效利用这些影响较大的平台,开展多样化的现场介绍,吸引潜在游客。第三,办好门户网站。在金昌市政府、金川公司网站,甚至在国内知名的旅游网站开辟具有吸引力的专门旅游项目介绍。

(三)完善基础设施

首先,应该开通或改造提升由市区到拟建设的旅游景点道路和公交线路,形成方便快捷、安全的通行道路网络。其次,按照能够使游客方便、舒适住留的标准,完善在旅游景点的休憩、餐饮、观赏相关的辅助设施;第三,组建一批自驾游接待基地。在已有的旅游景点,建设一批能够满足自驾游或户外游游客基本需求的便捷性宾馆、停车场、野炊地等场所。对拟开发的新景点,有预见性地设计建设有特色的接待基地。第四,建设一批体验馆。可以考虑在一些保密性要求不高、安全有保障的景点,建设一些能够让游客亲自操作或感受工业生产过程的场所,以满足部分游客“亲历亲为”的愿望。

(四)组建人才队伍

针对金昌工业文化旅游的特点,组建能够满足本地工业文化旅游需求的专业队伍。首先,考虑从现有从事过相关工业生产过程的在职人员中选拔一批人员,经过旅游知识和技能培训后,从事旅游业,使旅游从业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次,对现有旅游行业部门的年轻工作人员或大专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的新晋人员,分批次安排到金川公司各部门、各岗位集中培训,增加相关的工业基本知识,学习结束、考核合格后重新从事旅游业,形成弥补现有旅游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的不足。

(五)深化“镍都精神”的提炼

设立科研课题,以难题招标的形式,委托省内外相关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业人员开展相关研究。首先,应尽快搜集、整理出自金川公司及金昌市成立至今的60多年中,金川公司、八冶建设公司等重点企业先后出现的先进人物及其光辉事迹,为英雄人物树碑立传的同时,厚积“镍都精神”的素材;其次,深入分析“镍都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时代场景、精神追求、贡献和价值等基本要素,最终以此提炼出“镍都精神”的内涵要义;第三,通过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车间、进办公室等各种形式,大力进行宣传,力争使“镍都精神”家喻户晓,并在全社会倡导“镍都精神”,使其成为新时代金昌发展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金昌金川工业
张金昌简介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书法篇
金昌浩、王正油画作品选
大河金川
金昌浩油画作品选
金川雪梨膏 止咳化痰好处多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驾驭各式击球点(一)正手击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