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路径创新与实践
——以泰山学院旅游学院“红色星期二”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创建为例

2021-03-07房玉东王海龙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史大学生

彭 晓,房玉东,王海龙

(泰山学院 旅游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党的百年历史蕴涵着丰富的经验智慧,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强大力量。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为高校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推动大学生从对党史的学习中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励大学生传承及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现状及问题

新时代的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战略全局,把握发展大势,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进行了新的伟大斗争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新局面。2020年,中国夺取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伟大胜利,向世人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面对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了刻意的疯狂打压,中美贸易战、新冠病毒污名化、新疆棉花事件、打压华为以及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南海问题等等,让世人看清了西方国家民主自由的虚伪和罪恶本质。同时,也在当代青年学生之中掀起了广泛的、浓浓的爱国热潮。在后疫情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认同,对党的领导更加拥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从大学生抗疫表现来看,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大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2]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彰显了青春力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和价值追求。他们用“我不做,谁来做”“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呼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与党分忧解难。敢于担当也是当代大学生热血报国的行为动力。一些“00后”大学生主动请战,作为护士、工人、志愿者出现在医院、工地、口罩生产车间、社区乡村防疫一线,脚踏实地去实践“实干兴邦”。当代青年学子坚定的理想信念追求和敢于担当的品格为高校做好党史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华东理工大学教师富琳桦、池文汇《关于党史认知与高校党史教育评价》问卷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具有获取党史知识的实际需求,并且表达了对可视化效果显著、互动体验感强烈、灵活个性化的教育方式的倾向。”[3]但如今,高校党史教育的解读形式和传播方式较为有限,往往集中于面向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或报告,且多以某个时期的热点为主要内容,或者面向党员或预备党员的组织生活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针对性、专题性较强,缺乏普及性,普通学生很难主动去探索。因此,高校党史教育工作人员亟须认真分析困境,基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开展工作,紧紧围绕着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积极主动融入大学生群体,强化载体建设,强化途径创新,强化方法创新,从而使党史教育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目的。

二、积极打造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路径

根据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和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立足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方法创新、途径创新”的原则,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在多年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以校外党性教育基地联动互动为教育模式的“红色星期二”学生党建工作品牌,以此为载体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形成了党员领学、入党积极分子助学、全体学生跟学的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促进了全院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扩展。

(一)“红色星期二”学生党建工作品牌的目标要求与实施原则

星期二下午是很多高校组织教职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各种教科研活动的时间,同时也是广大青年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时段。为提高学生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以党的理论学习和党史学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党建活动,集中精力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水平,提升党员的理论素养和党性水平。

1.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基层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党员培养中心工作,以提升学生党员综合服务发展能力为重点,推动构建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着力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活力。

2.活动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强化专题设置、组织保障、典型带动、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督导督查“六位一体”党建创新工作,力争选拔出一批先优典型,形成高质量、有特色、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基层党建创新品牌,进一步增强党支部对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水平。

一要围绕中心,突出主题。着眼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科题研究、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团组织等活动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要特色鲜明,创新性强。立足基层党建实际,突出时代主题,彰显支部特色,探索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党建工作载体与实现形式。

三要作用明显,力求实效,充分体现“抓好学习提素质,抓好党建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强化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奔着问题去,瞄准实效建,做好结合文章,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学生党员素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成效。

(二)“红色星期二”学生党建工作品牌的实施与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创新

围绕 “红色星期二”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实施,泰山学院旅游学院精心设计了六个方面的主题活动。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答辩会、党史教育专题和党的创新理论学习(领学、观影、座谈、交流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活动、党性教育基地互联互动“双进”共建活动、专家/优秀毕业生党员讲座、重温入党誓词,共庆政治生日。以这六个方面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融入党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强化理论学习,加强校外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拓展拓宽实践育人渠道等,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构建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模式。

1.以党建为引领,夯实党史学习教育主路径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党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能够更好地统一思想、指明方向、坚定意志、汇集力量。我们以“三会一课”为基础,制定了学生党支部学习计划和集中学习方案,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以《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为蓝本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等。要求党员要精读,入党积极分子要通读,通过定主题、通读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不断提升思想水平。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进行深入讲解,现场进行互动交流,有效提升青年学生的政治素养。积极开展学生党员为本班同学和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活动,有效拓宽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红色星期二”观影活动,用可视化的影视资料提升全体学生党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2.以党性教育基地“双进”共建活动为载体,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4]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和建设中的奋斗历程,蕴含着厚重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智慧,是宝贵的党性教育资源,更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旅游学院分别与山东乐惠集团、北集坡街道洪沟社区签订了党性教育基地共建协议,组织学生党员骨干积极走进基地,充分利用基地红色教育资源独有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来触动青年学生的心灵,厚植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怀,激发学习、成才和奋斗的热情。山东乐惠集团建有知青博物馆,馆内珍贵的历史实物、史料、图片和视频等鲜活地再现了知青下乡参与农村一线生产劳动的场景,展现了一代知青人“青春献祖国,吃苦为人民”的奋斗奉献精神,成为青年学生了解历史、接受洗礼的生动素材。洪沟社区建有党建展览室,生动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区建设发展的沧桑巨变和巨大成就。很多学生表示,通过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了党的光荣历史,学习和感受到了基层党员开拓进取和无私奉献精神,深刻感悟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激发了奋斗感,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我们还邀请山东乐惠集团党性教育基地的老知青来校作“中国梦·知青情”知青先进事迹报告会,他们以自身的知青经历告诉青年学生要继承听党召唤、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扎根基层,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3.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拓宽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路径

大学生处于成长的灌浆期,不仅需要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育,还需要参与式与体验式的教育。社会实践是新时代大学生真正了解基层、认识社会、培养责任担当,激发爱国爱党情怀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与实践认同相统一的重要过程。旅游学院组织青年学生进社区、进企业、进基地等,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文化下乡、专题调研、企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每天下午坚持去洪沟社区开展义务支教,帮助社区办好“四点半学校”。利用寒暑期、周末、节假日去企业挂职锻炼,帮助企业开展旅游规划、营销策划等创新创业活动,助力企业发展。学生党员刘鑫罡、张传汾撰写了《关于进一步挖掘山东乐惠集团知青博物馆红色资源的建议》,受到了企业的好评。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推进了青年学生的“学思践悟”和“知行合一”,让他们在实践中奉献,在奉献中成长,增强了他们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4.注重融媒体建设,强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媒体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当今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新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形成了阅读碎片化、追求个性化、喜好互动体验的新媒体消费习惯。对此,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应当贴近学生实际,准确把握青年群体的偏好与需求,建设优化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党史学习教育环境,创新教育形式与内容,开辟互动空间与反馈渠道,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便利和兴趣激励,使党史学习教育整体上焕发新活力,实现新突破。我们在学院“泰院旅院”微信号上开通了“百年百期”和“百人百讲”栏目,“百年百期”就是把党的百年历史浓缩成百期大事记呈现给读者,“百人百讲”则是邀请100名学生党员结合自己的入党经历,畅谈对党的认识和当代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等;同时,微信还开通了党史知识答题和留言互动环节,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的兴趣,引发大家深度思考和灵魂触动。

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带领中华民族谋求独立、富强、复兴的历史,蕴含着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为民族大义而奋斗的价值共识。从党史中汲取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对滋养新时代大学生品格、启迪智慧,继承党不怕牺牲、敢为人先、奋力拼搏的优秀品质,更好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党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爱国精神的核心内容,是高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应积极融入大学生群体,从多方面出发强化党史教育。要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党史教育的路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满足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要注重校外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以丰富多彩的“双进”活动,打通拓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奉献中成长,主动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党史大学生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