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原则与路径研究
2021-03-07刘晶菁贺毅夫
刘晶菁,贺毅夫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随后,“课程思政” 建设便在各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得以全面而又迅速地推进。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双重属性,其覆盖面广,涉及学生多,因此,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在推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推进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同样也具有重要意义[2]。该文将以源远流长、 灿烂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分析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探究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以期不断推进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使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在致力于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引领和塑造。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质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众多的文化元素,但大多是源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为数不多[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等积淀而孕育形成的,其涵盖范围广,内容丰富,包括语言、哲学、文学、艺术、饮食、服饰、节日、民俗等方面,也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抓手”[5]。因此,我们要把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切实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构筑当下高职学生的精神世界,指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2 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原则
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导入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时决不能生搬硬套,抑或随意而为之,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遵守相关原则,以确保“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接下来,该文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为例,具体分析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时应遵循的3 项基本原则:计划性原则、关联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2.1 计划性原则
教师在接到授课任务通知后,要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根据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标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依托所用教材,在开课前严谨周密地制定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观念、职业理想与道德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教学切入点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6]。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例,授课教师要做足课前准备,紧密结合教学单元主题,深入挖掘提炼出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相关显性和隐性教育元素,如异彩纷呈的饮食文化等,将其创造性地编撰进教学设计与教案之中,而后根据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情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融入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有计划、 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而不能随心随性、任意将其杂乱无章地导入教学中。
2.2 关联性原则
关联性要求融入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必须与授课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并非所有的思政元素都能成为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只有那些与英语课程、 与授课单元主题有一定关联的内容,才适合导入思政元素。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为例,我们应对该教材中各个教学单元主题进行梳理,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将其中与教学单元和授课内容有关联的思政元素予以梳理利用,而不能不加筛选地将所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7]。比如,在“饮食”主题单元,可以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在“节庆假日”主题单元,可以融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但若在“指路与问路”或“天气与气候”等主题单元中导入茶文化、节日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则会显得牵强、突兀而不适。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必须紧密结合英语语言教学实际,必须与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密切相关。
2.3 适度性原则
“外语课不是思政课,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因素应该渗透在英语教学中”[8],因此,思政元素的融入还要坚持适度性原则。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育人元素的融入要适时适度适量,不可喧宾夺主,不宜过度地导入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如果过多地融入思政元素,教师甚至在英语课堂中直接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或是进行思想政治说教,会容易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在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上或将适得其反。教师应将价值观的引领置于传授英语基础知识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之中,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在“节庆假日”主题单元,教师可以在介绍西方节日的同时,适度地导入中华传统节日,也可将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内容作为课前调研活动或课后拓展任务,适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节日,履行好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同时也应呼吁学生理性对待西方节日。但是并不适合在节日主题的相关教学单元过度阐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甚至将其变为单纯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主题课程[9]。
3 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
3.1 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队伍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教师自身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之一。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元素与教学相融合,高职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如何更高效地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然而对“思政元素”考虑甚少,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正义、诚信等思想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10]。其次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课程思政能力。绝大多数英语教师本身的学科背景较为单一,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最新时事要闻,关注社会热点,系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全面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文化素养,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最后,要不断提升师德师风,模范带头做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均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应时刻以严标准要求自我,用自身行动做好学生的榜样,在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上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充当学生的“活教材”,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3.2 拓展教学内容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英语教材大多以目的语文化为背景,容易使学生形成相对固化的思维模式和文化认知,偶尔穿插中国文化能有效激发学生求异心理[11]。”仍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 为例,第一册第四单元Be on Time and in Time(守时),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守时守信的美德融入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培养诚信品质;比如第一册第七单元Let’s throw a party! (节日庆典),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延伸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缤纷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又如第二册第二单元Food(美食),我们可以将令人垂涎三尺的中国八大菜系导入教学,补充学习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表达,教导学生用英语讲好舌尖上的中国故事,做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再如第二册第三单元Travel(旅行),可以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或各地文化古迹,让学生感受祖国的魅力,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引导学生为建设祖国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3.3 丰富教学方式
“合理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的相互支撑,才能达到内容和方法的耦合效应、才能实现全程育人效应[12]。”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是实现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有力保障。首先,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巧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借助QQ、微信、蓝墨云班课等,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以便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不断改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最后,教师要擅于发掘第二课堂的作用,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等举办英语角,在进行英语口语练习活动的同时开展思政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还应主动肩负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政治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不断推进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以期为社会培养具备一定英语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