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以北京轻工技师学院航空服务专业为例

2021-03-07姚海翠种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技工英语课程课程思政

姚海翠,种杨

(北京轻工技师学院, 北京 100068)

“课程思政”缘于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论述,现在全国上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院校形成了“大思政”的格局。在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探讨不仅是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中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技工院校英语教学自身内涵发展的实际需要。

该文以北京轻工技师学院航空服务专业的英语课程为例,探索在技工院校英语课程中加入思政德育元素的教学实践,从教师、课程及学校3 个方面探索在航空服务专业英语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的实践,以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1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目标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同时,“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教育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意识的引导。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德育功能,专业教师把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炼出来,结合课程知识和技能内容深入浅出、 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知识或技能培养的复合目标,运用其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等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其成为德才兼备、全方位统筹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2 技工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1 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

《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我国将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这将需要具备高素质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技工院校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做出的贡献日益明显,为国家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的使命,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将从技工院校走向工业强国建设的各个岗位上。这些技能人才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才能真正为国家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做出突出贡献,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密切相连。

技工院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初中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等与普教学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中华大地各种新事物新思潮层出不穷,加之网络飞速发展时代下信息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处于身心发展黄金时期的技工院校学生更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2]。技工院校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进步的政治态度,并能够应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对待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的高技能人才。这就需要技工院校各科教师在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同时,还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使我们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思想文化素养”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要树立课程思政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任务的思想,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结合所任学科探索推进课程育德建设。课程思政是教学设计的灵魂,课程思政应该得到各门学科教师的重视。

2.2 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需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区域间的经济文化合作越发频繁。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将充分依靠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现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合适的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支撑和文化交流的融合,这就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语言传播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一带一路”项目实施,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走出国门,为保障涉外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需要各级院校英语课程实现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时代的步伐和要求,当然,我们技工院校的英语教学在面临着全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3]。在全国上下“大思政”时代,英语课程如何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培养出兼具较高的语言水平和较高的道德情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当下技工院校英语课程亟待面临的巨大挑战。

3 北京轻工技师学院航空服务专业英语课程设置

随着民航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外媒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大兴国际机场的投入使用,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服务人员在一线工作过程中需要接触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服务对象,或者走出国门,去学习和实践。而航空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航空服务专业发展需要的国际性的实用型服务人才,由此英语语言能力对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基于此,我院通过“基础英语+说英语+民航服务英语”(基础+口语+行业英语)的教学模块构建了立体的课程体系。3 个模块之间循序渐进又相互协调。《基础英语》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教材是该院教师根据该院专业设置及新近入学学生总体英语水平编写的校本教材,旨在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说英语》课程开设3 个学期,教材为外语研究与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人说英语》初级和中级教程,该系列教材的编写主要是培养学生真实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其最大特点是“实用”和“简单易学”。教材中的语言素材都是以学习者日常生活场景中与说英语的外国人进行口头交际而展开的,语言话题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旨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航空服务英语》在学生完成一个学期《基础英语》课程和3 个学期《说英语》课程后开设,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培养学生在工作环境下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使学生逐步提高工作环境中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4 技工院校航空服务专业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该院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保持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等专业基础之上,努力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这里以我院航空服务专业英语课程为例,探索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育人,如何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做到英语课程和思政元素在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上琴瑟和鸣。

4.1 抓好教师这一关键主体

“课程思政”注重在培养学生价值观过程中凝聚知识底蕴,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渗透价值引领。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他专业教师是否具有德育意识和德育水平,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认知、理解以及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

航空服务专业开设的《航空服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型”资格,即任课教师既要具有语言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知识。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需要将思政元素加载在专业知识中,以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首先,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全体教职工更加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通过学习强国客户端,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等方式积极参与党团组织的各种活动,要做到知信行统一,不仅要全面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深入思考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这种素养,并且联系实际,让理论为生活学习服务[4]。

其次,学院利用新上岗教师培训、航空服务专业培训、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培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培训等,在培养教师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进而使教师养成在课堂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

再次,基础教学部建立大思政的格局,通过整合思政教师、航空服务教师、英语教师、班主任队伍,组建多学科相互支撑、相互借鉴、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创新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寻找课程内容与思想德育的完美切入点,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5]。比如,航空服务从业人员需要较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及安全意识。那么,在英语授课过程中,就要潜移默化的去渗透这些人文意识。另外,在强调服务意识的重要性时,可以让学生头脑风暴用英语说出自己对 “service”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重点讲授service 的真正含义:S-Sincere 即真诚,E- Effective 即有效率,R-Ready to serve 即随时准备提供服务,V-Visible 即可见的,I-Informative 即有问必答,C-Courteous 即有礼貌的,E-Excellent 即优秀的,service 即服务人员要随时准备好为客人进行真诚的、 可见的、 有礼貌的优质服务,并且面对客人的问题要给出有效的回应。通过这个词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对service 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

4.2 抓好课程这一重要载体

在航空服务专业课程思政过程中,要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完善课程设置,将思政元素贯穿于航空服务专业英语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案设计等方面,以课程规划制定促进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德育教育的力量,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国家和民航企业培养更合格的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航空服务专业的专业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修身养性的过程,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

《说英语》课程中,在讲授“Entertainment(娱乐)”时,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外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简要介绍中西方不同的娱乐休闲方式,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去学习研究京剧(Peking Opera)、相声(cross talk)、民歌(folk songs)、评书(storytelling)等中国传统娱乐方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在此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鉴赏能力[6]。在“Festival”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调研中西方类似的节日,并把中西方同类型的节日作对比,寻找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的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和西方的感恩节(Thanks Giving Day),中国的七夕节 (Chinese Valentine's Day) 和 西方情人节(Valentine's Day),中国农历新年(Chinese New Year)和西方圣诞节(Christmas Day)进行对比,能够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鉴赏力,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另外,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便于学生在工作时跟外国乘客交际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4.3 抓好学校这一主要阵地

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课程思政”的主阵地。“课程思政”不只是个别科目的思政,该院紧紧围绕国家“课程思政”总体部署,结合本校在读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和举措,把“课程思政”建设细化并加以实践,在全院开展课程“大思政”,使“课程思政”成为学院立德树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院专门制定了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明确了我院“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由职教所牵头成立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小组,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全员培训,并积极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实现共同进步。举办全员范围的“课程思政”教科研比赛,包括“课程思政”示范课、说课大赛、论文、教学设计,并把“课程思政”的成效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强调把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法制意识、礼仪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旨在督促教师实现观念与行动的双重改变,促进学院“课程思政”落于实处。

5 结语

对于该院来说,“课程思政”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自觉地、持续地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在学院坚实后盾下,结合航空服务专业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思政教育渗透到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去。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把“课程思政”以知识点或者案例的形式融入授课过程中,找准最佳切入点,润物细无声的做到帮助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共同成长,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在课程思政实践的过程中,要持续累积和不断丰富课程案例,仍然需要更多教师参与进来,并不断创新形式,逐步让课程思政的实施更加系统化。

猜你喜欢

技工英语课程课程思政
从技工到英雄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技工与专家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