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微文化视阈下高校“微思政”教育优化路径研究

2021-03-07王冠中黄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思政发展教育

王冠中,黄乐

(1.南京工业大学 化工学院,江苏南京 211800;2.南京工业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江苏南京 211800)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遍布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生活、工作、教育等各个方面。而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原有思政教育模式较为落后,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注意到这一现状后,详细地认识到网络微文化对学生带来影响,便推动着思政课程中的教育优势与网络技术进行了融合,形成了新的思政教育模式,也就是“微思政”。“微思政”在高校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要不断地改进微思政的教育模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做到思政课程与时俱进,构建新的微思政教育模式和优化路径,让高校微思政课程的开展更加顺利。

1 网络微文化视域下高校创建微思政教育的意义

微思政的教学模式,是指将传统思想政治中的教育优势与互联网中的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进而形成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方法。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内容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较为深奥且枯燥乏味,根本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加上在思政教育中教学方式也主要是以灌输性教育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而且师生之间的教学地位也不平等,使得思政教育的教学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在获取信息的速度变得不断加快,获取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思政教育更加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微思政教学形式诞生了,高校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思政教学课堂中,利用社交网站、自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局限性,让思政传播的速度变得更加快,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趣味性。

2 网络微文化视域下高校微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前提下,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也顺应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迈向了微时代的领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优势与互联网的发展得到了有效的融合,创新了新的思政教育模式,给高校中的思政教育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血液,提高了思政教育课堂的互动性和有效性,让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是在网络微文化视域下,高校的微思政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2.1 高校对于网络媒体平台的运用不够充分

现阶段,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将思想政治课程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了融合,也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并落实了网络平台中的线上和现下的互动,构建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的载体平台,包括微信、微博、抖音等为载体的微思政教育平台,加入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色彩的微课堂、微电影及微生活等的各种具有高校思政特色的微产品。甚至不少高校中的学院、 专业和班级都有着属于自身的微信公众号平台,甚至是直播平台等。但是,高校仍然缺乏对微思政平台的统筹和规划,没有将微思政平台的特色和重点发挥出来,对平台的运用不够充分,而且这些官方公众号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不仅没有发挥出主流平台的功能,还让官微长期处于闲置的状态,经常不更新内容,使得宣传平台并不能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2.2 微思政的课堂教学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自媒体平台实现了信息互通及信息共享的局面,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虽然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利用了网络教育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微思政的信息实现了迅速、及时的传播。然而,在实际教学的操作过程中,有一部分的高校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更新微思政的内容,所使用的思政内容和手段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动,甚至有些教师更是照搬原有的模式。而传播方式的单一及缺乏有效的互动性,致使微思政的宣传平台中存在大量的“僵尸粉”现象,造成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严重阻碍了思想教育的效果。

2.3 微思政教学内容把关意识不强

随着网络微文化的到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当前,大部分高校中的大学生都是“95 后”和“00 后”,因为年龄较少,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还不成熟,所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新事物的到来较为活跃,同时接受程度比较快,但是因为年龄较少,并不具备相应的信息辨别和判断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在大量的网络信息文化面前,学生学不会自主的抉择优秀文化,容易受到低俗、色情、恶趣味等不良信息文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产生扭曲,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3 网络微文化视域下高校微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

3.1 微思政的信息发展较为多元化

互联网的发展将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互联网也成为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不断地影响着学生阅读方式和传播的方式,让学生的信息接收渠道变得更加丰富,更具有多样化的丰富色彩。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人们获得信息只能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通过手机客户端的形式就能轻松获取信息,信息展现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具有多样化的色彩,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及网络电台的形式就能实现轻松获取,而这些形式也成为高校学生中最受欢迎的信息获取途径。

3.2 微思政的影响力传播较为广泛化

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让移动互联网超越了时间、空间、地点和学科之间的束缚,让信息传播的渠道变得更加的丰富,也让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让高校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共享和传播[1]。与此同时,高校中优秀的微思政产品,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让其得到了迅速广泛的传播,使得高校内的学生不断受到良好的影响,此外也让高校周边的,还有全国高校中的学生受到相应的影响。微思政的广泛化广播,能够培养出学生的自主思考性及独立判断能力,让学生能在海量网络文化的传播中形成自己独有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3 微思政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网络微文化的内容更加多样,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客户端的形式在网络中查阅到多样化的信息,让微思政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不仅具有图文及视频等的教学形式,甚至还会出现VR 体验等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因此,当下高校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要构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进而创造出学生们都喜爱的微思政教育,让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加具有影响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真正地作用。

4 网络微文化视域下高校微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的作用,是让学生立德树人的基础,因此高校要发挥出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在网络微文化的背景下,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传输给学生基本的思想政治需求外,还要满足当下互联网发展的需求。要借助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出微思政的教育平台,不断地创新高校中的思政教学模式,才能符合当下时代的发展需求,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体现。

4.1 构建出微思政发展和传播的主流平台

高校要结合微思政发展的实际要求,借助网络自媒体平台如微信、抖音、微博等工具来发挥出微思政传播的优势,并构建出高校官方的微思政网络平台,打造一个全新的思政教育主流阵地,从而掌握网络思政育人的主动权,让思政教育能够火起来,让思政教育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同时,还要把关好思政教育的内容,搭建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思想深度的思政教育平台,不断创新微思政的服务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接受思政和贴近思政,有效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要通过微思政的教育平台,将线上网络舆论与线下的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通过此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和形式,实现与学生在网络中的实时互动,进而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有效地将学生的思想观念引向正确的方面,提升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观察力和辨别力,进而让学生更能主动地学习思政教育的内容。

4.2 不断创新和完善微思政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占据着主体的地位,教师在内容的讲解和形式上也是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枯燥乏味性,容易使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抵抗心理,使得教学效果较为低下[2]。而在网络微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接受角度,而且要求思政教学既要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还要求要创新教学形式。微思政教学运用了互联网自媒体的思政教育手段,将课堂内容和课外内容进行相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互动,在潜移默化之间实现了思政教育,加强了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交流,也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4.3 培养学生的微思维和理念

在网络微文化的背景下,高校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将此作为一个机遇应用于思政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教师要将较为抽象化和深奥的理论知识结合到现实事件里,从而才能做到将思政教学内容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变化[3]。培养学生的微思维和微理念是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结合当下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来充实自我,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与时代接轨。同时,还要将先进的思维及理念集合到思政教育教学里,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让思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的效率。

4.4 优化微思政教学队伍

要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教师队伍的专业对于思政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除了要完善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还要不断地完善共青团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等队伍质量,因为这些人也属于思政教育的队伍。思政教师队伍在确保自身专业性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创新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观念,要积极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才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进而才能缩短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代沟,提高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性[4]。教师在使用微思政教育模式的前提下,还需要思政教育各个阶层中的工作者全面参与到其中来,培养出教师的互联网教学思维模式,让教师学会运用互联网的教学方式来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手机以及计算机来进行教育教学的工作,从而培养出运用网络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能将思政教育工作与网络相结合。

4.5 丰富微思政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以课本内容讲解为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换发展,社会环境与形势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着,而思政课本的更新较为缓慢,课本中的很多思政教学内容具有较为显著的滞后性,根本不符合当下时代的思政教育方式。所以,高校开始采用微思政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调整思政教学中的教育内容,在思政的课堂中结合更多的时事热点问题,不断地丰富思政课堂的教育内容,让思政的课堂更加具有活跃性。微思政的教育模式利用了当下网络发展的优势,将新媒体和网络平台结合在一起,展开了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进而提高对思想政治的认识。

4.6 发挥网络育人的功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

高校要学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探索出最适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途径,让思政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微思政的教学模式,既符合了当下形势中学生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及社会发展的新趋势[5]。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发挥出互联网优势,不断探索和创建出创新型的微思政教育的模式,才能构建出大思政的格局,进而提高思政教育当中的精准实效作用,而这些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发挥出网络育人的功能[6]。

5 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着的,封闭自我的教育方式只会让教育脱离时代的发展。而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下,网络微文化不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高校要不断立足于此前提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开创新的微思政教育模式,并学会运用信息科技,将其运用在教育中,构建出新的微思政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发展不断传播出正能量,弘扬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进而提升思政教育在高校内的影响力,让学生的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意识、正确的政治取向和政治行为,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