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分析

2021-03-07尹亚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价值

尹亚晶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苏州 215009)

基于历史背景、地域文化、发展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一直处于零散状态,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认知或准确的界定,有学者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界定在历史与体育范畴,也有专家将其界定在文化与思想范畴,还有学者将其界定在经济范畴。总结来看,无论是何种界定,都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中值得人类不断探索和挖掘的理论内容。当代价值的研究是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只有捋清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功能,才能在未来的传承和保护中把握准确方向。

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点

1.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构成类别,因此,其基本概念是建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基础层面上。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 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在这一基础上,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中又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结合这两种定义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定义存在较多模糊的范畴,如“表现形式”“知识体系”等,这也决定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存在同样笼统、多元化的定义,即它既属于一种存在形式,如武术、蹴鞠、射箭、赛马等;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如与体育活动相关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风俗习惯、民俗活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

1.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1.2.1 有特定传承人

传承人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这也是取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性的这一特点,若没有突出或特定的继承人是不能认定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传承人并非指限定于某一单一的个体,也可以是一个群体或集体[1]。若既定的传承人消失不在,则意味着该体育项目,以及项目本身附带的一系列价值、精神、文化等也面临着消亡殆尽。

1.2.2 活态传承

活态传承是界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志,所谓“活态”,简而言之就是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有传承人在传承、有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有生产性保护等活性状态,而非曾经存在,但现下已经失传的体育项目,如宋朝的锤丸、唐朝的马球则无法认定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1.2.3 历史悠久

在《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管理办法》中,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条件就明确提到“具有百年以上的传承历史”。因此,有历史溯源成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道基本门槛。

1.2.4 以有形载体为依托

即具有可见的、有物质形态的特征,而非存在于概念、思想、价值、道德、信仰等意识形态中,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形式,这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基本的物质特征[2]。

1.2.5 具有重要价值

这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落脚点,即便历史悠久或有传承主体,但若不具有传承价值,是无法将其纳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又可以从多方面去展现,即该文重点所分析的体育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

2 分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价值的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盛与民族兴衰是一脉相承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努力,我们应挖掘其理论内涵,做好价值引导,落实非遗传承,推动文化发展[3]。而“遗产”这一界定本身就代表了当代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肯定,因此必然能从中提炼优秀文化价值,与当代文化和价值观串联,展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魅力与时代风采,创新社会主义内在核心价值观。另外,也正是由于当今时代的文化多元化,使得西方体育文化不断冲击和挤压着中国体育文化空间,使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舞台上,其地位都岌岌可危。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认同,未形成一个科学体系,未与当代文化和发展紧密相连。所以说,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分析也是为了抗击外来文化的入侵,坚定民族自信,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3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分析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当代价值也是有结构层次的,每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最终从整体上重构、诠释出新的价值内涵。

3.1 健身价值

健身价值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基础、 最直观、最突出的价值体现,如彝族摩尔秋、蒙古族搏克跳板、藏族传统马术、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等,还有大众较为熟知的武术、射箭、拳术、摔跤、象棋等,其健身功能是其体育价值的直观体现。以武术为例,练习者通常要做到心、神、形共俱一体,注重内外兼修,身体的躯干、肌肉和关节均能得到伸展,其中回环、跳跃、翻腾、跌扑等动作的锻炼能够有效提升人体力量感、柔韧性、平衡感、耐力等[4]。又如太极拳,其动作刚柔并济,同时又会配合呼吸吐纳,注重调息运气和意念活动,长期练习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在平衡均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一健身价值作用在群体中,就是对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一种推动,国民的高身体素质水平也是当代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2 历史价值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发展、沉淀和传承,因此,它所展现出的历史价值就是对过往文明的影射和延续,是对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记录和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特征意味着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生命意义的不同表现体,所蕴含的是一个民族古老的记忆,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历史文化,与新的时代命脉相结合,在世代传承过程中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比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无鞍赛马,就展现出了凉山腹地的多重风格,是中国西南地区体育交流历史事实的重要记录和补充[5]。还有蒙古象棋(喜塔尔),它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9—13 世纪,比现代国际象棋出现的时间还要早一百多年,在研究这项体育非遗项目的起源和发展时,可以发现它是随着蒙古草原的丝绸之路进行延伸,经过波斯最后在蒙古族中得到盛行的,这对于研究我国早期的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正是由于喜塔尔的悠久历史,集中体现着蒙古族传统思想和文化,通过观察和分析喜塔尔可以了解蒙古族经典哲学体系与军事思想。

3.3 文化价值

不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出处、 环境等均各有差异,因此,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也有所区别,形成文化繁荣盛况。以新疆地域为例,其体育非遗项目和其他民族传统体育就展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如骑马和射箭等,展现出了新疆以屯垦农耕为主的体育文化特征,这是新疆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与新疆地域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等以屯垦和农耕为主的发展形式。新疆的屯垦最早源于南北朝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张仲瀚为代表的新疆兵团人所创下的“十万雄狮进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的壮举,一直到今天,新疆兵团的军垦文化都一直在延续,所呈现出的文化价值也囊括了爱国、吃苦耐劳、奉献等新的内涵,远比新疆屯垦和农耕文化本身的价值更为丰富。其次还有以赛马、马术、叼羊、摔跤等项目所展现出的草原体育文化,以及以捕鱼、滑雪、冰上走马等项目所展现出的冰雪体育文化,等等。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与其自身的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息息相关,若没有这些基本要素为依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没有价值意义[6]。

3.4 精神价值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是将体育本身与人、社会、精神等融为一体,使人达到形神共具、身心皆益的效果。其中最具典型的便是我国的传统武术,它是最讲究“精神”的一项体育运动,所传达的便是一种自然哲学观,注重的是“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物我合一”,这一理念所传达出的也是中华民族历来所具备的一种精神价值和文化心态,即注重内在、意念、重合、直觉,这也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精神价值通过体育非遗展现的另一种状态[7]。同时,练习者在习武过程中要求学员必须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为他们塑造健康的精神观念和良好的自信心都有直接帮助。此外还有广东醒狮,该项非遗项目能够长盛不衰、历代相传,也与其传承的醒狮精神密切相关,即突破重重困境,坚定信念,自强不息,一直到今天,醒狮文化与其精神引领仍然在时代中不断得到洗练和传承,演化出了既富有文化传统,又蕴含时代精神的文化特色。

3.5 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首先体现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面临消亡的文化,国家以及社会都出于保护和传承的目的,不断对其工艺、技术、理论知识、审美等内容向民众普及,这一行为就是一项教育行动。其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文学知识、科学知识等,这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比如,赛龙舟,便可延伸到有关爱国诗人屈原的相关历史知识,他引领中国诗歌走向了从集体转为个人独创的新时代,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其文学价值在教育上都极具意义。最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道德内容同样具有教育价值,譬如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谦和仁爱”“尊师重道”“内敛恭肃”“尚武崇德”等,不仅是武术领域中的传统德行要求,也是当今时代中道德标准的规范准则。又如射艺,所注重的不仅是技艺,还关注人的内在修养、品行、思维,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可以看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囊括的正义、仁爱、善良、和谐等内容,都充分显示出了“遗产”的教化功能,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

3.6 经济价值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数存在于少数民族部落中,一方面,会跟随旅游业而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成为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收益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不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竞技性、观赏性、娱乐性,无论是在当地的重要节日,还是在大型的比赛和表演中都有出现,由此产生了连带经济价值。此外,近年来,随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度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因此与之相关的各种工艺品、服装制作产业也由之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外的传播,不仅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但是也正是由于其经济价值的显著,不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过度开发,使得原本民风淳朴的体育非遗生态保护区出现严重的商业化破坏,其文化价值也衍生出功利化趋向,这是当代人们在追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务必在追求经济价值的过程中保持体育非遗的本质特色,同时做好抢救和保护工作,有节制、有目标地进行经济开发,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目的[9]。

4 结语

分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是为了找到历史与当代的基因谱系,根据当今时代的社会需求和现实背景深度挖掘其中的理论价值,最后服务于现实,以新的视角完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构建,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价值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