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京族民歌的文化生态及价值

2021-03-07刘荫凉

文化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京族民歌民族

刘荫凉

一、京族民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是各地区各民族自然而然的原生性的、祖先传下来的文化生活。“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1]古老的京族民歌,如“犁田之人识牛性,养蚕之人识蚕情,驾船之人识水路,唱歌之人识歌音”(1)本文所引京族民歌出自苏维光、王弋丁、过伟编《京族民歌选》,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和陈增瑜主编《京族喃字史歌集》,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就唱出了民歌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发展规律。

(一)自然生态

京族在距今大约五百年前自越南迁徙而来,聚居在隶属防城港市的巫头、万尾、山心三岛及北部湾沿海一带。巫头、万尾、山心原为海水冲击而成的三个小沙岛,岛上绿树成荫、白沙皑皑。勤劳的京族人祖先追赶鱼群来到这美丽的三岛,发现三岛无人居住且浅海面积宽阔,渔业资源丰富,便在此定居,开荒创业,建立起美丽的家园。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兴起围海造田工程,三岛与大陆相连成了半岛,人们依旧习惯称之为“京族三岛”。“京族三岛”南临北部湾,被海水环抱,与越南隔海相望。京族民歌正是在这片有着独特、优美的土地上产生并发展。与宽阔无边的大海相适应,作为京族民歌一大特色的海歌“歌声高亢悠远,曲调犹如波峰浪谷高低起伏”,且“咏唱海上常见或特有的景物”[2]8。京族民歌中,除了海歌,其他体裁的民歌如叙事歌、哈歌、情歌、儿歌也都有大海的身影。绿树、沙滩、白浪、渔船、白鹭等与大海有关的景和物都是京族民歌歌词中的主要元素,是京族民歌产生和发展的自然生态。

(二)经济生态

每个民族的民歌都是本民族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情景再现。追逐鱼群而来的京族人,最初以海上渔业生产为主,出海捕鱼、海滩抓蟹、挖沙虫、捡海螺是他们的日常劳作。正如《大地飞歌》中所唱:“踏平了山路唱山歌,撒开了鱼网唱渔歌,唱起那牧歌牛羊多,多过了天上的群星座座……”出海捕鱼的京族人撒开渔网唱起海歌,高亢的海歌随着海浪时起时伏。此外,京族人还把日常劳作使用的工具如渔船、渔网、蟹耙、沙虫锹等唱进歌里:“无船无网实系难,见人打鱼我心烦,人家餐餐吃鱼虾,我蘸鱼汁餐过餐。”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京族地区的农耕业比较落后,“京族人民向邻近汉族学会了种水稻,农业生产才得到逐步发展。但是与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相适应的盐业和鱼露业(京语叫‘鲶汁’)的生产却相当发达,成为京族人民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3]13。可见,以海洋渔业为主、农业为辅一直是京族人民的经济生产方式,是京族民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生态。京族民歌是京族人民在这样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并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一代代传承至今的。

(三)精神生态

京族人聚居的“京族三岛”凝聚着京族祖先的辛勤汗水,他们的经济活动以海洋渔业为主,所以他们崇敬祖先、崇拜海神,敬畏自然。每年,京族地区都举办盛大的哈节活动来祭祀祖先,祭祀海神,感恩自然的馈赠。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最能体现京族人的精神信仰。哈节包括四个部分,即迎神、祭神、入席听哈、送神,其中的神包括镇海大王、兴道大王、土地神、祖先神等诸神,但主要是将海神镇海大王从镇海大王庙接到哈亭,并以香火、美食、歌舞祭拜。镇海大王是京族地区传说中镇压妖魔鬼怪、镇守海域和保佑京族渔民安宁的海神。镇海大王不仅被立庙供奉,还被编唱成歌在京族子孙中世代传颂,可见海神在京族人民的精神领域中所占地位之重。入席听哈是哈节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唱哈以娱神为主,歌颂海神,感恩英雄人物,歌颂祖先开荒创业的艰辛,以表达对圣神的崇敬,感恩圣神对京族人民的馈赠,祈求祖先保佑京族子孙平安顺遂。在现代哈节中,唱哈除了娱神,主要是娱人,除了祈求神灵的庇佑和歌颂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之外,还歌颂亲情、爱情、友情等。此外,京族人深受儒家道德礼仪文化的影响,非常讲究礼节,参加婚礼要唱贺婚歌,贺寿要唱贺寿歌,与友人喝茶也要唱饮茶歌。京族人民的这些伦理道德观念是京族民歌产生和发展的精神营养,并继续滋养着京族民歌的发展。

(四)社会生态

京族人除大部分聚居在广西防城港市的“京族三岛”外,“其余主要分布在潭吉、江龙、贵明、江平圩、城南社区和东兴街、竹山、东郊、北郊等村或社区”[4],与壮、汉、瑶等民族杂居。小聚居大杂居的居住现象也为京族民歌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由于大量的族人聚居在“京族三岛”,京族传统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在该地区的京族社会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承袭,为京族传统民歌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为记录历史,记录生产生活,传承社会习俗,表达情愫,京族人民编创了大量的京族传统民歌,并以口头传唱的方式流传下来。随着京族人口的发展和越来越多京族人迁徙过来,京族人居住的地域逐渐扩大,与壮、汉、瑶等民族杂居的现象越来越多,民族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密切,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海边竹筏排对排》便是京、汉文化交流的产物,用汉语演唱,但表达的却是京族渔家姑娘的思想感情。”[2]12京族人民还与其他民族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与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积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祖国南疆,京族人民唱起了新民歌,歌颂新生活,《京汉结义歌》《海榄根连根》都是新时代背景下涌现的新歌。

二、京族民歌的文化生态价值

民歌既是文化生态环境的产物,又是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它不仅随着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反映了文化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看,京族民歌是京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既是京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反映京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变化,在探索京族历史、社会、文化的变化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化生态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京族民歌是一部京族的民族发展史

京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京族史歌,记载了京族先民的迁徙历程,反映了京族社会的历史变迁。《京族喃字史歌集》就收录不少京族史歌。《万尾京族简史》《巫头史歌》《京族迁徙传说诗歌》等不仅记载了京族祖先的来源,迁徙的时间、历程和目的地,还记录和反映了京族先民们创业的艰辛。《忆万尾京族史》:“如遇海产好收成,苛捐杂税多花样。封建时代受欺压,富了财主民遭殃。当官没有穷人份,抓丁充军年年送,穷人就是命运苦,为了子女做苦工”“京族村里无学校,没有文化被人笑。封建鄙视小民族,京汉不和经常闹”。记载了京族人民在封建时期所受的压迫和所经历的苦难。《京族英雄杜光辉》:“是年岁值癸亥时,三十三岁进军营。当时法国侵略军,侵略越南把爪张;法贼是群贪心鬼,铁蹄又踏我边防。人民苦难更加深,激起爱国爱民心。举起义旗聚义士,参加抗法黑旗军”“抗法战争取胜利,为越收复失陷地;纷飞战火交友谊,越中两国互相依”。记录的是京族英雄杜光辉组织义军,参加抗法黑旗军,与越南人民并肩作战,抗击法寇,取得抗法战争胜利的历史。《美好生活全靠党》:“解放以来村变样,美好生活全靠党。党的民族政策好,京族脱贫小康到;新建楼房大又高,生活富裕乐陶陶。”歌颂的是京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过上脱贫奔小康的美好生活。京族人民所经历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反映这一时期历史背景的民歌,这一首首的民歌,就是一幅幅京族历史变迁的画面,就是一部记载京族民族发展的史书。

(二)京族民歌是京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京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包括饮食、服饰、生产工具等物质文化和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节日习俗等精神文化。京族民歌在歌词内容、表现形式、表现场景方面将京族的民族文化体现得尤为突出。如《撒谎歌》:“相爱脱衫赠送,回家撒谎过桥遇大风;风吹了,风吹了,衫被风吹无影无踪。相爱脱葵笠赠送,回家撒谎过桥遇大风;风吹了,风吹了,阵阵风把帽吹上天空。相爱把戒指赠送,回家撒谎过桥洗手掉水中;冲到深处黑咕隆咚,顺水推到龙宫。”《海湾处处都有鱼》:“妹不恋歌就罢止,不把你当掌上珠,一把鱼叉一手网,海湾到处都有鱼。”这两首情歌中的衫、葵笠、鱼叉和网,反映了京族传统的日常服饰和生产文化。《月亮公公》:“月亮公公,落来游荡;我有饭菜,又有鱼汤;有粽有米壹,又有槟榔;有糯米酒,泡浸蜜糖;未饮先醉,踉踉跄跄;醒睡摇篮,不用惊慌;你想回去,有大篮装;找条索吊,上拉下扛;海鸟看见,飞来帮忙。”歌中的鱼汤、粽子、米饼、槟榔、糯米酒和蜜饯是京族地区的特色饮食,反映了京族的饮食文化。

京族人喜爱唱歌,劳动时、恋爱时、过节时、参加婚礼寿礼时都要唱歌,尤其在京族的传统节日“哈节”,唱哈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哈节”祝词》:“我到此见五神翁,来了四位白发翁。四翁同祝村增谷,一翁祝多钱多粮,二翁祝富贵丰足,三翁祝应试中榜,四翁祝四样俱全,四位谁都不想让。村里请我来祝福,我今报恩谢平安。降福除灾求天王,护持村庄求大帝,男女老少都平安。”这是《京族喃字史歌集》收录的喃字哈节唱词,经专家学者翻译成汉语,反映的是京族人民信天王、敬大帝的民间宗教信仰。“唱哈中演唱的唱哈词多有歌本流传,以喃字写成,内容包括民间宗教信仰、京族的历史传说、汉族的古典诗词、情歌以及京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新面貌等。”[3]90“‘喃字’是京族先祖们借助汉字创造的文字,它是采用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借汉字表音表义而创造出来”[5]8,“是研究京族语言文化的珍贵史料”[5]3。此外,京族民歌来自民间,是京族人民的口头文学,不仅真挚地唱出了京族人民的心声,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可见,京族民歌中蕴含着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研究价值。

(三)京族民歌在京族社会中的现实作用

京族民歌传达的是京族人民群众最质朴的声音,表达着京族人民敬畏自然,追求和谐社会的生态文化观。京族人认为自然界万物和自然现象与人一样具有生命、意志和情感,人与自然万物之间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自然的神灵可以主宰人类的一切。山上的鸟儿跟人一样会因思念情人发出忧伤的鸣叫,如《鸟儿为谁叫》:“鸟儿‘路遇山’上叫,心里想妹几时想得了!鸟儿‘巴楼山’上叫,越思越愁心肠绞。鸟儿‘板难山’上叫,何时攀谈得在一起好。”天上的雷公神主持正义,谁背叛爱情就会被他劈破头,如《送妹到港口》:“送别阿妹到港口,浮沙烫脚不歇息;若是变卦恋别人,雷公有眼劈破头。”天神、地神、乡神与人同在,要心诚敬拜,如《神灵灵》:“今宵众人听哈歌,欢声乐声同来和;长夜清风送香味,芳香直升天宫阙;花开喷香郁异样,心诚下拜我敬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前往诣位神帝上;奉上香火桃退下,两边文武上金殿;供奉香气透云天,敬天敬地敬乡神;神灵灵。”这些民歌在创造表现的过程中不仅反映了京族人民的生态文化观,也在潜移默化中教化后世子孙要尊重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民歌不仅是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也是凝聚人心的纽带。京族人民通过唱民歌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有效地调节民间社会关系,并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京族民歌中以感恩、祝福、爱情为主题的生活礼俗歌最容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共鸣,沟通民心,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亲密关系[6]。如新娘出嫁离家时唱的《感恩》《辞行》,唱的是父母兄弟骨肉亲情,唱出了出嫁女儿对娘家父母和兄弟的不舍;婚礼时宾客唱的《贺喜》,唱的是亲戚邻里乡情,表达了亲戚邻里对新郎新娘的祝福;新郎新娘互表深情唱的《结义歌》,唱的是夫妻爱情,唱出了夫妻共出共进共白头的决心。这些民歌在唱的过程中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它们的表达也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当代社会,京族只有不断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才能把民族文化更好地推向全世界。作为京族文化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歌就是京族人民的一张民族文化名片,然而,外来文化的渗透,周边民族文化的融入,新的文化形式不断产生,传统文化在不断变化甚至消失,这都使得京族民歌的发展面临窘境。京族民歌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发展就要适应新的文化生态环境,吸收新的养分,注入新的元素,才能实现民族间、民族文化间的共同繁荣发展,最终在实现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京族民歌民族
广西京族舞蹈语言的审美意韵
我们的民族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